01.10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2020剛剛開始,華語樂壇便有了全新的動向來襲,一邊廂,是一向被視為華語歌壇行業地位風向標的音樂綜藝節目《歌手》破天荒地宣佈今年將戰場全部交給了新生代的年輕一輩歌手,這等於在公開宣告:從今年開始,華語歌壇之戰,已經正式進入90後歌手的主場,而就在此時,最早打入音樂市場的90後男歌手代表之一的鹿晗正式發表了他的全新作品《這就是我Dream Up》,一首充滿自我宣言色彩的原創作品,並以此啟動自己2020的全新巡演項目,等於又率先在新時代的音樂實地戰場上插上了第一面宣揚90後主場勢力的大旗。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code>在歡呼的同時,也不免會感嘆,90後佔領樂壇主場的道路,相對於從60後到80後的這幾代前輩引路人們,顯然要曲折了很多。/<code>

不同於前輩們生活在一個渠道相對集中且有限、舉凡有機會登高者皆可一呼百應的時代,90後們的音樂環境就相對複雜艱難了太多,90後進入的音樂市場,多元並存且嚴格細分,各個輩份各種風格的歌手共同瓜分同一塊蛋糕,圈層文化的時代各自為營壁壘分明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很難再有過去那種全民共聽“同一首歌”的紅利,而進入新世紀後,科技的進步和更新也讓樂壇的發展越來越陷入技術層面的博弈戰場,過去歌手一人的能力和魅力便可獨撐局面的時代幾乎一去不返,90後的歌手們想要獲得成功,要仰仗的外部因素越來越多,除了詞曲創作和演唱能力,編配包裝、宣發推廣甚至是出道方式,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出圈機率。

90後歌手大面積進入華語樂壇公共視野並引起廣泛關注,應該是始於2012年,這一年4月,年僅 22歲的鹿晗成為了最早的一批獲得職業音樂表演者身份正式出道的歌手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在那之後,一大批90後歌手和音樂人前赴後繼,通過音樂綜藝節目、個人音樂作品或現場表演活動等多種渠道開始在樂壇嶄露頭角,並逐步成長為樂壇的中堅力量。

這批90後歌手,大多是樂壇後選秀時代的產物,他們進入的歌壇,已經由過去的作品導向時代轉化了人設導向時代,他們會發現,他們進入的這個領域,單單隻靠個人的作品成績和音樂能力是不足以讓自己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的,相比出一首優秀的作品,他們更需要時時學會的是,如何成為一個能夠聚攏更多粉絲的成功偶像,而粉絲對於偶像的需求,也不再僅僅是作品,而更多是一個可以讓他們為之投入甚至瘋狂的人物形象,對於偶像的評判,也從作品層面更多地滲入到他的日常生活的各種行為舉止為人處事,這批90後的歌手不得不隨時跟粉絲和市場交待“我是誰”、“我應該是誰”這樣的問題,他們在這些問題上的的態度與表現往往比作品更容易決定他們行業地位的起伏升降,而本就還處於成長階段的他們,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後,也往往總會因為在這些問題上的表現而備受關注、肯定、質疑甚至困擾。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code>《這就是我Dream Up》一上來最先直面的,恰恰就是這個可能困擾了鹿晗,其實也是大多數90後歌手近十年的一個問題:我需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我,我為什麼必須是這個樣子的我?/<code>

“也許做過的夢不夠獨特/所以換來換去不明下落”開頭兩句唱,上來就點明瞭他們這一批歌手這些年來所面臨的人生困境,他也明白,在一個多元化規則操縱的市場環境下,命運不會讓他們在成功的大門前輕易通過的。而即便如此,他們依然需要一個堅決的自我的態度,還是需要不斷奮不顧身的嘗試,所以我們也看到,鹿晗這一批90後的歌手,相對於前輩歌手的恆定性,他們的職業生涯顯然要有了更多的變化性和進取性,他們需要嘗試駕馭多元的音樂風格,作品要適應不斷更新的時代潮流,個人還得勝任行業隨時需求的各種身份,他們要被自己被團隊被粉絲們要求著一直走在大眾視線的最前列,還必須在一個開放隨性的公開輿論環境下接受所有人的監督與挑剔,隨時保持正確和正能量的姿態,任何一點個人的失誤或偏差都會被放大甚至導致事業和人生的傾軋,即使這樣,他們還必須依然在公眾面前但只有一個鮮明而獨特的自我形象——90後歌手的職業生涯,其實比前輩們難多了,他們一時閃亮容易,但能一直保持著閃亮的姿態走夠五年以上的,太少也太難了,鹿晗,正是這樣艱難走過來的少數90後歌手中的一個,其間所經歷的赴湯蹈火,甚至“知道盡頭的路不值得去冒險”,但依然還是走過來了,堅持的原因,“不是做給世界看/只是不願讓自己的誓言變謊言”,這就是“我”,鹿晗這樣的一批90後歌手的真實寫照,而這樣的歌在這個90後開始全面佔據歌壇主場的年份作為先鋒之曲推出,也可謂是旗幟鮮明,擲地有聲了。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code>但《這就是我Dream Up》唱的也不僅僅只是鹿晗他們的經歷,更是他們的成長與成熟。/<code>

這一點在這首歌的開篇即撲面而來。開篇的A段四句唱,製作人為鹿晗設計了失真化的音色處理,既有年代感又呈現出一種被風月撕裂磨礪的狀態,而這四句句尾的收聲處理的相當乾脆果決,戛然而止,不帶一絲遲疑,句與句之間的停頓,似動作切換間的留白,整齊而又凝重的,不動聲色卻又蘊蓄著萬鈞之意,如此乾脆爽勁的起勢方式,在近幾年的流行音樂作品中都極為少見,卻又有先聲奪人的驚豔效果。單單這四句,就已然率先聽到鹿晗音色上的明顯變化,曾經的少年之聲變得如此至剛至硬,由電子化的炫酷轉為搖滾的衝擊,爆裂的質感充滿掙脫式的力量感,其中所折射的堅決之意也噴薄而出。這既來自於年齡的成長,也來自於心態的成熟,同時也是一個接手主場之人必須具備的擔當和氣勢。

鹿晗在這首作品中呈現出的技術成熟性亦是隨處可見。《這就是我》從音樂底色上來講,當然還是以這個時代主導的Trap+EDM為框架,但開篇一上來,卻是一個只用吉他掃弦帶動的段落,將人聲空前聚焦突出,彷彿核心前置,而後才過渡到整體的氛圍式段落,一靜一動之間,將情緒上的虛實強弱之間,內核與環境之間的對照,刻畫的層次分明亦態度鮮明。此外,這首歌亦是一首低頻表現突出的作品,突出之處在於,這首歌中的bass部分不僅為整首歌提供了富有力量感的律動,更讓這律動中還能聽得出撓心的旋律,同時它還與鹿晗那種孤注一擲上揚噴薄的聲線形成強烈的落差層次對比,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心與環境的衝突感,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code>而重新再注意這首歌的歌名,“這就是我”的後面還綴有英文的Dream Up。/<code>

這就馬上又與我們所熟悉的那些自抒胸臆的歌曲拉開了距離,原來,這首歌的落點既不在過去的經歷,也不在現在的成長與成熟,整首歌圍繞著一個“夢”字展開,顯然是著眼於面向未來的繼續做夢,“這就是我為夢畫的輪廓/這就是我,為夢赴湯蹈火”,這幫經歷過造夢式培養與打造的90後歌手,自然比別人更懂得“夢想比什麼都珍貴”,也懂得他們之所以能夠披荊斬棘直走到自己的主場時代,就在於他們敢於“無夢不作”,敢於無夢不試,而在他們的主場上,他們就更得拼著這股為夢赴湯蹈火的勁頭,才能真正打造出一個屬於他們的夢幻的年代,而接下來,整個樂壇交給90後主導,那就真的看他們還能造出什麼樣的夢來了。

所以,鹿晗的這首《這就是我Dream Up》首先當然是唱給他自己的,但也更是唱給整個90後這一代人的,當他們終於有機會也不得不扛起一個時代之際,這首歌,是他們出征的號角,也是他們對於接下來這個新時代的盟誓。


鹿晗《這就是我》,為90後的主場時代吹響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