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他是小說中郭芙的公公,歷史上他心懷仁愛,數次阻止蒙古軍隊屠城

在神鵰俠侶中,郭芙的丈夫叫耶律齊,耶律齊的父親就是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在小說中是一個配角中的配角,但是真實的他卻是一個對中國歷史起了巨大影響作用的大人物。

耶律楚材是金朝晚期的人,後來蒙古人滅了了金國,耶律楚材就跟在成吉思汗身邊,做了一名算命的。

後來成吉思汗去世了,他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在可汗之位上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蒙古內部傾向於讓老三窩闊臺做可汗。這個時候耶律楚材站出來了,他設法說服了老二,讓老二以哥哥的身份向老三跪拜,承認老三的權威。所以老三窩闊臺成為了可汗。

對於窩闊臺來講,耶律楚材幫了大忙,從此之後耶律楚材就不再是一個算命的了,因為他顯示出了出色的政治頭腦和政治手腕。所以窩闊臺上位之後,對耶律楚材另眼相看,不再將他當成一個算命的,而是把他看作一個政治家。在窩闊臺上位期間,幾乎對耶律楚材言聽計從。

他是小說中郭芙的公公,歷史上他心懷仁愛,數次阻止蒙古軍隊屠城

反對屠殺,拯救千萬人

後來,耶律楚材拯救了無數的漢人。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蒙古是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態,雖然它迅速崛起,統治著一個幅員遼闊的疆域,但是短短十幾年,絕對不足以讓一個民族,甚至不足以讓一個人徹底改變世界觀與價值觀。十幾年的時間也絕對沒有辦法一個民族重新理解,到底要靠什麼來賺錢,靠什麼來生活。

蒙古人在征戰的過程當中表現出了一種超乎尋常的野蠻。他們動不動就屠城。他們攻打一個城市之後,如果這個城市馬上投降,他們就會對城市進行劫略,並且把城市的人民變成他們的奴隸。如果這個城市不投降,而是抵抗,蒙古人就會把整個城市的居民都殺光。

他們殺光所有人,城市就空了,這個城市就變成了草場,可以放牧。就是說蒙古人所理解的經濟模式只有遊牧業。他們只認為廣闊的大草地是生財的地方,如何靠一個城市賺錢,他們是不知道的。所以當蒙古人打下了中國北方,也就是窩闊臺打下了半個金朝的時候,有人提議說把北方的漢人全部殺掉,一個不留,把這個地方變成一個大草原,在這兒放牧。蒙古人在西亞幹過很多這樣的事情,他們一次殺上幾萬人或十幾萬人,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種想法,絕不是如今天大家所想的一樣是個笑話。

當有人提出"殺光漢人去養馬"的建議時,窩闊臺確確實實動了心思。

他是小說中郭芙的公公,歷史上他心懷仁愛,數次阻止蒙古軍隊屠城

這個時候,耶律楚材站了出來,給窩闊臺算了一筆賬。他說養馬賺不了多少錢,如果留下漢人,我們和漢人收租、收錢、收布,一年下來大概能收一萬錠銀子,也就是五十萬兩銀子,八萬匹布,還有四十多萬袋的糧食。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往南打,還有金國經常沒有攻下,南宋也沒有攻下,到處需要錢。殺了他們,誰給我們送五十萬兩銀子來呢?

窩闊臺一想還挺有道理。和窩闊臺講仁義,講道理是沒用的,只有講錢財管用,於是窩闊臺讓耶律楚材去收稅,如果收回來了,自然萬事大吉,收不回來,再說養馬的事。

一年之後,耶律楚材找了一個大院子,把收來的這些錢財擺在院子裡,把窩闊臺請來了。窩闊臺一看,金山銀海閃閃發光,他覺得收稅是個好辦法,比養馬賺錢多。於是,北方上千萬的漢人就因為耶律楚材而得到了拯救。

結束蒙古軍隊的屠城傳統

後來,金朝的皇室跑到了汴梁,也就是開封。蒙古人進攻的重點自然也就成了汴梁。當汴梁被攻破之後,按照蒙古人的傳統,又要屠城。這次屠城和錢沒有關係,純是因為傳統。這時,耶律楚材再一次站出來,和窩闊臺講:"我們好不容易打開了這個城市,用了這麼多的時間,這麼多的精力,死了這麼多的人,打下來了,如果我們把城市的居民全部殺光,我們不就只得到了一個空城嗎?"

於是窩闊臺再次同意了汴梁不屠城,只殺金朝的皇室一族。

當時汴梁總共有100多萬人口,這100萬人又因為耶律楚材的一句話,得到了保全。而且耶律楚材的努力是有示範性作用的,從此之後蒙古人在中原地區,基本上結束了遇到抵抗就屠城的這種野蠻的行徑。

他是小說中郭芙的公公,歷史上他心懷仁愛,數次阻止蒙古軍隊屠城

為國憂憤而死,卻改變不了民族的貪婪

可以這樣說,因為耶律楚材的努力,整個漢族種族才得以續存。但是耶律楚材也有不能改變的事情。他不能改變的是蒙古人對錢財的貪婪。

當時蒙古皇室在經濟上幹了一件自掘墳墓,非常荒唐的事情。這件事情叫做撲買。撲買就是把國家稅收性的行為給承包出去。比如說全國的鹽稅,承包給一個人,這個人可以開價,雙方商量一下,皇室要固定的價錢,如果這個人可以多收,多收的部分就是他的。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耶律楚材為這件事做了大量鬥爭性的行為,也確實阻止了很多這種撲買的行為。但是他沒法阻止最大的撲買行為

當時,窩闊臺將整個國家的稅收都承包了出去,承包人叫奧都刺合蠻。當蒙古人將整個金朝打下之後,耶律楚材定下的稅收是2.2萬錠銀,這對當時的情況來說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比較低的數字,很有利於百姓的生養休息。但是奧都刺合蠻提出來說稅收太少了,他來承包,他每年能收到雙倍——4.4萬錠銀。窩闊臺一聽大喜,他覺得他有了翻一倍的收入,立刻就同意了。耶律楚材在窩闊臺面前據理力爭,聲淚俱下,都沒能改變窩闊臺的決定。

這種事情在元朝一直存在,耶律楚材為此憂憤而死。死的時候,年僅55歲。

他是小說中郭芙的公公,歷史上他心懷仁愛,數次阻止蒙古軍隊屠城

結束語

在元朝執政的整個期間,稅收是毫無節制的增加的。耶律楚材無法改變這一點,因為他無法改變一個民族的價值觀。

耶律楚材心懷仁愛,深知治國之道,他因此成了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也因此而痛苦。在野蠻的蒙古人集團中,他不被理解,被看成異類。他看到了巨大的錯誤,卻無法做出絲毫改變。

一個民族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需要整個民族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才能逐漸改變,只靠一個人是改變不了的。耶律楚材是悲哀的,他的眼光與價值觀,是要遠遠超越他的族人的。他用他卓越的才華幫助蒙古族奪得了天下,可是也眼睜睜看著他野蠻的族人,毀了這天下。

雖然耶律楚材未能改變蒙古人的貪婪,但是他在蒙古人貪婪的刀下拯救了上千萬人。他是值得被銘記的,也是值得被感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