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湖口:厚植綠色家底 擦亮“生態底色”

  江南都市報訊 鄭飛華、王林華報道:站在臺山頂上,湖口城區美景盡收眼底,水面澄淨、波光粼粼,滋潤著各種樹木鮮花;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樹影婆娑,讓城市增添一條條優美的綠色屏風……這一幕幕賞心悅目的美景,令人為之一振。

  湖口,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口而得名。為了確保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近年來,該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水汙染、大氣汙染專項整治,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提升、綠化美化、環境能力建設提升“五項工程”,持續開展園區生態化改造、清潔化整治、綠色化發展的“三化”行動,加強雨汙管網、固廢危廢、煙塵等七大重點領域進行集中專項整治,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

  打好三大攻堅戰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為了強化飲用水源規範化管理,減少對地表水的汙染,讓群眾喝上安全水,該縣投入2000萬餘元拆遷沿湖、沿江畜禽養殖,全面實行退養和生態健康養殖,並對全縣52座小(二)型以上水庫建立水質動態變化管理,至此,全縣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有力保障了人居飲水安全。其實,這只是該縣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設秀美幸福新湖口的“冰山一角”。

  空氣是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載體。近年來,該縣把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作為工作重點,大力實施減煤、控煙、抑塵、治源、禁燃等舉措,全面淘汰不達標燃煤鍋爐,完成城區9家餐飲業煙氣排放限期整改和紮實做好農村秸稈禁燒工作,全面清理沿江固廢、建築垃圾,完成園區15家涉及煙塵企業“一企一策”改造,8家企業原料堆場脫硫脫硝除塵設施升級改造,建築工地抑塵管控按照“6個100%”的要求紮實推進,城區啟動全面禁燃,空氣質量逐漸整體向好發展。

  同時,土壤汙染也是環境保護中不容忽視的問題。該縣適時制訂了《湖口縣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計劃》等文件,完成入戶清查1490家,確定清查建庫名單,並對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進行排查及監測。

  

  捍衛碧水藍天 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環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來,該縣不斷加強環保監督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不手軟,不姑息,用真抓實幹構築生態安全屏障,讓綠色成為湖口的靚麗“底色”。

  環境問題重在監管。為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提高監管能力,該縣採用節假日巡查、雨天突擊查、夜間暗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的動態環境監管方式,實行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措施,解決環境熱點難點問題;部門聯動開展“四塵三煙三氣”專項治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庫長制,持續推進鄱陽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河湖“清四亂”等行動。同時,夯實基礎,該縣先後啟動園區生態化改造、打造沿江最美岸線和園區溼地、山體生態修復、農村環境整治等工作,積極完成各項專項督查環保問題整改。

  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僅是守住一片藍天、綠化一方群山、護好一江清水,更需要在厚植綠色家底的基礎上,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把“綠色紅利”轉化為“民生福利”,把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該縣著力從產業轉型升級、動能優化轉換、汙染綜合治理、環保職能強化等方面發力,嚴把項目審批關口,通過結構減排、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園區環保化、安全化、生態化、智能化、景觀化改造,致力將高新園區打造成產業結構邁向高端、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省級生態示範園區。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事例是最好的例證。2018年,九江富達榮獲省級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稱號。力山環保成功通過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驗收。裝配式建築首位產業和新材料、纖維素纖維兩大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完成314億元,增長22.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10億元,新材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省級產業集群,成功獲批船舶產業優化升級省級試點縣和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如今,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一步步推進,湖口的生態文明建設一路奮進,生態保護步履越發鏗鏘,發展底色綠意漸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綠色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