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原文:[变换须知]: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淸 袁枚《随园食单》须知单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圣人孔夫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诲人不倦,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是什么,束修就是干肉脯孔子时代的学费,叫“束修”。这句活的意思是只要你交学费,我没有不收的学生。这一束共有十条“修”,开学那天学生敦家长提着一串串肉干,到校总务处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只要你来了,孔圣人就么大份,有教无类,什么学生都收。那这么多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每人和每人情况不一次那怎么教育呀,您别急,圣人自有他的办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根据分类,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也就是根椐学生不同情况施行教育。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路请教他:“如果听到我认为好的应该做的事就马上去做,这样对吗?”孔子严肃地告诉他:“这样不对,你做事不能自以为是,应该听听父兄长辈们的意见才对,怎么能一听到说马上就去做呢?”又过了几天,孔子的 一个学生冉有也向孔子请教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听后,竟立即赞同地说:“当然对了,只要听到好的意见就应该马上去做。”一直跟随在孔子身边的学生公西华看到老师在回答一个问题时,答案却有不同的两种,对此很不理解,就问孔子:“先生,您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他们呢?”孔子笑着对公西华讲:“因为冉有平时做事谨小慎微,顾虑重重,所以我要鼓励他勇往直前让他听到好的意见后就马上去做。而子路却不同,他虽然勇敢,但做事鲁莽,所以我要教他处事冷静一点,稳重一点,多听长辈的意见,三思而后行。”公西华听后,对老师这种因材施教的做法佩服不已。孔子的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了解之深,以及他针对不同对象施教有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后来宋朝朱熹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尽其材,圣贤施教,各应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材施教虽然说的是教书育人,此道理同样近适用餐饮,袁枚讲:“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各种原料每种有某种味道,鸡有鸡味,肉有肉味,猪有猪味,鱼有鱼味,切不可以将他们混在一次起烹在一起,这和孔圣人教学生是一个理,要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这才对得起这些原料。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可现实中也有把许多菜都是混在一起的,比如佛跳墙您能说这不是美味吗?佛跳墙是历史名菜,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大人,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布政府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口味胜于先者。后来,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为主打而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忽见隔壁一僧人嗅味观看是什么菜建这么香,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佛跳墙菜的原料虽然有18种之多,但是绝非随意搭配都道选用精品: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先把18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佛跳墙烹调工艺非常繁复,而且是经过反复试验,经百年沉积才出此至味,此菜在袁枚时代还真没有。不过在明万历年间有一道菜叫三事盅,也叫烩三事有同工异曲之妙。明刘若愚明宫史《火集饮食好尚》载“海参、鳆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加调料用小火慢煨,共烩一处,名曰“三事”,”是明朝宫廷里正月里的时令菜,为明神宗万历皇上朱翊均很熹爱的一道菜,此菜比佛跳墙早好几百年,可称的上是佛跳墙的源头,三事盅也好,佛跳墙也好都是经过精心制做的好菜,也是因材而做使众美味溶和到一起的佳味,但有一个问题,此菜确是美味,可一桌子菜都是这样的美味,那还能尝出美味吗?用袁枚的话: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怎样才萛因材施教,使原料各尽其材各显其味呢?袁枚在变换须知这样写道: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要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就不能怕麻烦,什么料用什么汤,才能各有各的味。比如随园食单的汤羹就有十三种,像羊羹,羊肚羹、黄鱼羹、蟹羹、鳝丝羹、鸭血羹、笋覃海参羹,蚶子羹,还有吴竹屿汤煨甲鱼、龚司马乌鱼蛋都是用原汤烩制或加鸡汁调味而成。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说到鸡汁,此鸡汁可不是现在常用的那种鸡汁,随园食单的鸡汁实际上就是鸡汤,袁枚书中将鸡汤分为嫩鸡汤和鸡汁二种,嫩鸡汤是普通鸡汤,鸡汁则是一种被称为套汤的浓鸡汤,此种汤特别醇香,它的味道是其它汤不能比拟的。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套汤是用类似“吊清汤”的手法,把吊好的汤加上料在吊,如此反复熬制,在用鸡胸鸡腿肉砸成泥哨汤,吊汤时原料和扫汤次数多少称为多少套,此汤最讲究的为“三套汤”。也叫三吊三绍汤,吊的次教越多成本越高,一般能使上三套汤可就不得了,业内传有三套汤外还有六套汤九套汤,那是故弄玄虚,有三套足矣,此汤己滴水成珠,杀口挂嗓,过去没有味精全靠此鸡汁提味。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现在用的鸡汁是第四代的最新鲜味调味品。它是已经历了第一代味精、第二代特鲜味精、第三代鸡精、鸡粉。鸡汁是他们在第三代鸡精、鸡粉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工艺研制开发的。精选农家鸡也有不用鸡的,经科学工艺提取后,采用现代生物酶解抽提技术,将鸡肉中的全部营养和风味物质全部抽提出来,精制而成的浓缩调味汁,鸡鲜味十足、口感自然,适合使用煎、炒、焖、蒸、煮等多种菜式的的烹调。过去厨师要“吊汤”费时贵料又费力。现在有了浓缩鸡汁,厨师变得省时、省力、省心,只需拿着瓶子把鸡汁一到就调味了,深受年青厨师喜爱,这多省事呀,但从而也打造出一大批味精鸡汁厨子,此类人离了味精鸡汁就不会炒菜了。什么都放一点,记得有个电视广告是说味精的,一个师付拿一袋什么牌味精,背着徒弟往菜里放,还洋洋得意的说这可是我的秘密武器。老话讲“厨子的汤,老八路的枪”随着时代变迁,老八路手中的武器也鸟枪换成了大炮,不过好是好,鲜是鲜,可有一节,做出来的菜全是一个味,味精鸡汁味,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顺便说一下味精是日本人于1909年发现并申请专利,最早叫味之素(味の素),味精通过刺激舌头味蕾上特定的味觉受体,比如说氨基酸受体 T1R1/T1R3 或谷氨酸受体,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4和mGluR1),带给人味觉感受。这种味觉就是人们熟知的五味中的鲜味。

好厨师做的菜,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各不相同

有意思的是,味精是日本人发明的,但现在日本人就餐大多声明不许放味精而要吃原汁原味。我不反对味精鸡汁,它方便省事,而且运用恰当,对人体也无太大害处,不过从美食角度,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作菜多用吊的汤,要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去体会袁枚所说的那种,让吃者的舌头应接不暇,自觉感到心花怒发食欲顿开的那种感觉。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