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宜宾推行桑园“倒租返包” 探索蚕业发展

蚕桑产业是宜宾市特色农业“七字经”产业之一,特别是在浅丘及“石漠化”土层瘠薄等区域,桑树被称为“晒不死的摇钱树”,在丘陵山区县域农业经济、助农增收、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但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年出现了蚕种乱发、经营混乱、无序竞争等苗头,导致个别区域蚕桑基地建设标准不高,蚕茧质量急剧下滑等一系列问题,势必影响我市做大做强国家优质茧丝基地的目标。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破解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两张皮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市探索蚕业发展新机制新举措的信心。2016年,珙县、兴文县开始试点桑园“倒租返包”模式,得到蚕农拥护,企业基地持续拓展、蚕茧质量持续提升、蚕农收入明显增加、企业与蚕农利益联结更加紧密。2018年,全市示范推广桑园流转协议面积20万亩左右,预计蚕农土地租金增收2000余万元。

“倒租返包”新机制是“龙头企业+专合社+蚕农”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再升级,即:专合社向蚕农签订《桑园租赁合同》,兑现按1亩桑园每年养蚕4张交售鲜茧160公斤折算,专合社给予蚕农200元的租金;蚕农向专合社签订《桑园承包经营合同》,无偿返承包后自主经营。由此,龙头企业将松散的桑园基地纳入直管范围,将一个个蚕农视为企业的一分子,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我市在总结丘陵山区蚕桑适度规模发展中探索出的又一新举措,将对培育蚕业发展新动能、做强优质茧丝基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陈联新)

文章标签: 蚕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