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乾隆下江南(局部图)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眼看五月告罄,六月将至。

上半年的你过得好吗?

决定岁月质量的,往往是节日。

你瞧上半年都是些什么节日?

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

烧钱的烧钱,干活的干活,扮幼稚的扮幼稚。

你说我能过得好吗?

再看看下半年的节日。

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建国。

嗯,都是些干大事定乾坤的节日,至少让人振奋。

放假也像下饺子一样地来。

有六月端午小长假,和十一七天大长假。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下半年,最适合旅游了!

亲爱的,我们去旅游吧,我带着你,你带着钱,一定要带着钱呦。

还有,一定记得要发朋友圈呦。

烧钱,发朋友圈,这就是现在的旅游。

说好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旅游过程已经格式化。

从自己居住的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拍两张游客照,发朋友圈,然后吃一点当地人吃腻了的小吃,匆匆赶回来。

哎呦呦,人心是多么地不古,旅游已经失去了仪式感。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你以为古人的心就一定很古吗?

告诉你吧,旅游失去仪式感,已经几千年了。

至少三千一百年了。

最破坏仪式感的就是涂鸦。

有些人会在目的地买一些纪念品带回来,让记忆永存。

有些人会在当地的名胜古迹,拍两张照片,让时光定格。

这多费事啊,还不如直接涂鸦来得有存在感。

为什么要说3100多年前呢?

史前时期的不算,刀耕火种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如果不在山崖和洞穴里,用雕刻和绘画的方式留点证据,鬼知道这里曾经有过文明,总不至于所有的文明证据都靠挖头盖骨吧。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真的无可厚非。

然鹅,人类文明总是在进步,走到哪里涂到哪里这种行为,过去是为文明留证据,后来是破坏市容。

到3100多年前的时候,有个很有身份的人,某一天出现返祖现象,随手涂鸦,这个人叫子受。

在口口相传的记载里,他是第一个为自己随手涂鸦付出惨痛代价的人。

子受是谁?他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纣王。

纣王,就是史书中记载的帝辛,姓子,名受。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现在关于商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还在打架,新说法层出不穷。

其实,民间和文学作品早就下结论了,伟大的魔幻小说《封神演义》告诉我们:纣王之所以国破家亡,就是他在旅游的时候,管不住自己的手。

传说纣王在游览女娲娘娘的神庙的时候,看到漂亮的女娲神像,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他做了在场人想都不敢想的操作——在女娲庙的柱子上涂鸦。

而且这涂鸦的内容,还是十分的色情。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翻译一下,这两句诗大概的意思就是:这妞真漂亮啊,可惜是个石头做的,但凡她要是能动的话,我一定把她带回我的王宫,好好乐呵乐呵。

好小子,不但有骚操作,还满嘴骚话。

在天上修天花板的女娲,听到了这些骚话之后,十分生气,老娘连天都补得了,还收拾不了你小子?我连你的王朝也一块收拾了。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于是派了三个狐狸精,去破坏商朝的和睦,弄得朝野上下都不得安宁,一路朝着亡国的路线跑,最后又暗示并帮助西边的周武王起兵造反,让商朝翘了辫子。

所以我觉得《封神演义》就是一部旅游行为守则反面教材,其实就是告诉后代人:出去玩可以,别手贱。

但是后代人就是不听,几千年过去之后,又有一个皇帝,名叫乾隆。

这位皇帝可是出了名的爱旅游。

可能是因为祖籍在关外,所以乾隆对江南风光就格外的好奇。他六下江南,四临杭州。

除了遇到济南的夏雨荷,还遇到了杭州的美景。

足足四万多首。

整个大唐王朝,把李白杜甫白居易…………统统加起来,也就写了五万多首诗。

弘历一人写了百分之八十的唐朝。

然鹅,经过后世文学家们鉴赏并且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的观点。

四万多首诗里面,百分之九十都是垃圾……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有一种垃圾,那叫皇帝的留爪。

朕就是这样的驴友,想刻哪儿,就刻哪儿。

没人敢制止。

从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到前代艺术家的书画作品上,只要是乾隆来过,看过的东西上,大多都会被他印下一爪。

这是乾隆留给后人最大的垃圾。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然而,涂鸦还没完,又在神庙玩一出,这次是在埃及。

2013年的时候,南京市的一名初中生丁锦昊,和父母一起到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

不知道是不是被乾隆皇帝附体,还是觉得浩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能在三千五百年历史的埃及神庙前低头。

这位中学生,抄起一块小石头,在神庙前的浮雕上,用行云流水的书法,刻下了一行极具诗意的文字:“丁锦昊到此一游”。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纣王涂鸦的时候,是在3000多年前,而丁同学涂鸦的这座神庙,正是跟纣王朝差不多年代的建筑。

手贱,就这么轮回了吗?

没水平的那就涂鸦,有水平的能不能叫涂鸦?

也算。

唐朝时候的僧人玄览住在荆州的陟岵寺。画家张璪看见该寺的墙壁,那么白花花地空着,实在可惜,于是在上面画了一棵古松,这还没完,有个叫符载的名人也来赶趟子凑热闹,又为这幅画做赞,还没秀够,一个叫卫象的名人,又加上去一首诗。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溪雀图》张璪

这都是艺术精品,一时被称为“三绝”。

玄览和尚却很不配合当时的审美大众,喷了一句:没事涂贫僧的墙壁干嘛,“无事疥吾壁也”、然后,焚琴煮鹤,一把石灰把这“三绝”全抹绝了。

有水平有情怀的,都被一视同仁地当成涂鸦,没有水平没有情怀的你,还好意思去手贱?

如此看来,发发朋友圈,已经算是大慈大悲,功德无量了。

涂鸦朋友圈,可以删除拉黑,可涂鸦神庙,修一下都会让延续几千年的文物伤筋动骨。

当然,中国的驴友史上,不尽都是子受、乾隆这样的涂鸦发烧友。

还好,有苏轼。

他一个人就给我们挣回了五千年的面子。

所谓心灵之旅,最终就是发朋友圈

他走一个地方就红一个地方。

他去赤壁,这里于是“大江东去”,这里于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他去西湖。这里于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去庐山,这里于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他去岭南,这里于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如果公元十世纪有朋友圈,那么,那时候的朋友圈一定很美,因为那时有苏轼,因为苏轼读了万卷书。

那时候的人,不读万卷书,都不好意思行万里路。

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到了这些苏轼去过的地方,只会毫无惊艳地来一句:

“牛逼!666~666!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一个写在书中,风格高雅,流传万世;另一个写在朋友圈里,昙花一现。

我们和苏轼之间,隔着一万卷书,而不是隔着一万里路。

走在旅游的路上,还有多少种装逼,多少种手贱,对此你想说什么?欢迎在留言平台告诉范师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