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和單胎相比,雙胎妊娠的孕媽媽怎樣安全養胎?

許章杭


據統計,每80例妊娠中就有1例是雙胎妊娠。懷了雙胞胎,孕期常見病、妊娠併發症及產褥疾病的發生率等方面可明顯高於一般妊娠,所以,懷了雙胎的孕婦,在感到欣喜的同時,還應對以下事項多加註意。


一是營養要充足、合理,食物要易於消化。

懷雙胞胎時,一個人攝入的營養物質要滿足兩個胎兒的需要,尤其是胎兒在妊娠中、晚期發育迅速,所需營養物質不僅數量較大,而且要求全面合理,否則,由於雙胎妊娠時孕婦的血容量增加比單胎時多,孕婦很容易發生貧血,而且胎兒發育不良。因此,孕婦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應注意多吃魚、雞蛋、牛奶、瘦肉及豆製品、水果、蔬菜等,必要時可加服鐵劑、鈣劑等。此外,懷雙胞胎時往往妊娠反應較重,因此,飲食要易於消化吸收,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二是認真及時做好產前檢查。

臨床上懷雙胞胎時,容易合併妊娠中毒症、早產、胎位不正、貧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羊水過多等,尤其是妊娠晚期易發生急性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前置胎盤等,發生這些疾病後,輕則影響母胎健康,重則危及母胎生命安全。定期產前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不正常情況,及時給予治療,避免意外發生。


三是注意休息及早住院待產。

雙胞胎的子宮增大比單胞胎要迅速和明顯,特別是在孕24周以後尤為迅速。在孕晚期很容易產生心慌、呼吸不暢、下肢浮腫及靜脈曲張等壓迫症狀。臨產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無力而滯產,也可因胎盤早期剝離發生產前出血等症,還可因子宮過度伸長,胎盤過大,產後子宮收縮不良而引起產後大出血。故在孕晚期要注意避免勞累。在孕30周後須多臥床休息,這對減輕壓迫症狀,增加子宮的血流量,增加胎兒體重和預防早產都有好處。如有條件,孕婦應及早住院待產,這可保證孕婦休息和減少早產的發生,以保證順利分娩。


四是產後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一般產後應臥床休息3天左右,然後根據體質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時間和活動量。懷雙胎者產後陰道流血較多,因此更要注意外陰衛生,除應每天用溫水洗滌1~2次外,要絕對禁止房事。由於懷孕時子宮被撐得過大,子宮復原較慢,可於2周後開始胸膝臥位,以幫助子宮恢復原位和防止子宮後傾或脫垂。


助你好孕網


從字面上理解,養胎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發現先兆早產或先兆流產時進行保胎治療,一個是處在妊娠期的孕婦進行保養。其實單胎和雙胎在這兩個方面都沒有絕對的區別,主要的原則都是一致的。

從整體上來講,雙胎妊娠比單胎妊娠更容易出現先兆流產或先兆早產,因此在孕期應該格外注意控制運動量和飲食:

早孕期(妊娠第12周及以前)

多休息、減少活動、不同房、不盆浴,增加營養物質攝入(瘦肉、蛋、奶、維生素、葉酸等),認真做好早期的檢查,有腹痛、陰道流血隨時就診;


中孕期(妊娠第12周以後)

開始適量運動,注意控制飲食和體重增長,按期進行產檢並及時請醫生解讀檢查結果,發現異常指標要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或治療;嚴格遵循醫生的孕期指導確保孕婦的平穩和安全,減少妊娠併發症和合並症的發生;有腹痛、陰道流血、陰道流水都要及時要醫院就診。

晚孕期(28周以後)

要注意胎動,由於雙胎的胎動不太容易計數清楚,因此需要安靜的環境和相對靜息的狀態,如果有胎動次數顯著增多(多於平常的1倍)或顯著減少(少於平常的一半)都應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診。

產檢注意事項

染色體疾病篩查

孕11-13+6周:B超檢查與染色體疾病有關的軟指標:胎兒頸項透明層(NT)厚度、鼻骨及靜脈導管等,早期發現部分嚴重的胎兒畸形,如無腦兒、單心室、胎兒嚴重水腫; 不建議做唐氏篩查;

可以做外周血胎兒DNA(無創);

有下列情況的建議做產前診斷(羊水穿刺等): 32歲以上;產前篩查結果提示有異常;有遺傳病家族史或者曾經生過先天性嚴重缺陷新生兒者;產前影像學檢查提示雙胎或雙胎之一胎兒結構異常的孕婦;夫婦一方為染色體異常攜帶者;多胎妊娠出現一胎消失的情況,推薦進行產前診斷而非產前篩查;孕早期時接觸過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缺陷物質者;醫師認為需進行產前診斷的其他情況。

B超檢查次數

至少每4周進行1次超聲檢查,評估寶寶生長髮育及臍動脈血流。

早產的預測


因為雙胎早產率比較高,建議孕18-24周進行超聲結構篩查(大排畸)的同時做經陰道B超測量宮頸長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