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恩施州城將逐步實現小學就近入學目標

記者 胡俊傑

為保障我國義務教育的正常實施,早在1986年,國家在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適當設置小學、初級中學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的“就近”是指離家庭居住地相對就近。但究竟多少距離算就近,並無一定標準。近年來,在州市兩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恩施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了過去小學的超級大班問題。然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目前的資源和佈局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在政協恩施州第八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朱勝武、劉永儒兩位政協委員聯袂提出了《加大力度對恩施城區小學進行科學規劃與建設》的提案。建議由州規劃局牽頭,州市教育局參加,組建專班,對恩施城區的小學資源與佈局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制訂出恩施城區科學的小學佈局規劃,按先急後緩的原則,進行恩施城區的小學建設,以解決家長們的心頭之患。

2019年,恩施市共有小學生總數51570人,其中硒都民族實驗小學有學生5106人,佔全市小學生總人數1/10。朱勝武、劉永儒兩位政協委員調研發現,小渡船辦事處的航空路社區、大橋路社區、機場路社區、民族路社區、大觀園社區的全部小學生和六角庭辦事處的書院社區、 松樹坪村的部分學生都要到該校讀書,從而出現兩大問題。一是家長接送,增加負擔。由於居住地離學校較遠,孩子幼小,家長不放心,只好早晚接送,增加家庭的人力財力負擔;二是人車量大,堵塞交通。每天早上硒都民族實驗小學上學時間,就是市府路、土司路、工農路的堵車時間,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

近幾年來,恩施城區的房地產開發如火如荼進行,但相應的學校配套建設卻沒有跟上。朱勝武和劉永儒指出,隨著和潤城和福星城三期工程的完工,購房戶陸續入住,紅江橋片區的小學生將快速增加,目前硒都民族小學、施州小學已不堪重負,無法接納,增加的學生將處於無處讀書情況。又如金龍大道與金山大道交匯段附近,目前有多處房地產開發項目,許多已完工進行銷售,但該片區至今沒有規範建設小學,購房戶入住後,他們的孩子在何處讀書將是個嚴峻的現實問題。

朱勝武、劉永儒兩位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後,州人民政府張勇強副州長高度重視本提案,多次過問並召集州、市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統籌部門意見,研究解決辦法,指導提案辦理;各會辦單位也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就提案問題建言獻策,合力共解州城教育發展難題。

為全面貫徹落實恩施州委、州政府2018年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在州規劃局、州設計院和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恩施市人民政府組織市直相關職能部門,對中心城區教育專項規劃作了進一步的優化和調整。修訂後的《恩施市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2015-2030)》已獲州人民政府批准。根據新修訂專項規劃,中心城區按照60萬人口已足額預留教育用地,為擴充城區教育資源,增加學位供給提供了先決條件。

隨著恩施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中心城區教育需求猛增,超級大班較為普遍,部分小學規模過大。近年來,為逐步消除超級大班現象,州市兩級多管齊下,同抓共管。州教育局提出了消除超級大班的工作要求,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完成時限;恩施市人民政府制訂出臺了《消除超級大班額實施方案(2017—2020年)》,同時加大投入,有序增加學位,先後遷建了原第二實驗小學(硒都民族實驗小學)、高橋壩小學、龍鳳初中、原金子中小學(思源實驗學校),擴建了小渡船中學、紅廟小學、逸夫小學、七里中學、七里小學、江城希望小學等一批學校,確保了2017年秋季開始全面消除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大班額現象,化解超級大班152個。2018年秋季學期再次化解超大班額153個。

為做好2019年秋季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招生入學工作,恩施市人民政府出臺了《恩施市2019年義務教育起始年級招生入學工作方案》,以化解中心城區大班額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方案,規範程序,創新舉措,強化監督,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招生班額,從而縮小校際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公平。2019年秋季城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平穩順利。

近年來,隨著州城城市骨架拉大,根據小區開發建設規模、人口增長趨勢,有序增加學位供給,已納入恩施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並將按照輕重緩急分別啟動虎民路小學、清江新城小學、龍鳳生態城小學建設,屆時,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入學壓力將得到有效緩解。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各區域預留教育用地的學校建設逐步啟動,恩施市中心城區小學就近入學的目標會逐步實現,“部分小學過大”的問題也終將得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