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在水星上,有一座以李清照命名的环形山。


那里共有310座环形山,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各国人物命名,其中中国人15个,李清照,是其中的两个女人之一。


李清照,这个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千古第一才女,千百年来,一直像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在历史的天河中,俯瞰人生,傲视群雄。


木心曾经这样评价李清照:“她的平生就是艺术品”。诚然,她的一生,无论是诗词成就之高,还是第一段婚姻之幸福、第二段婚姻之惨烈,都像一件艺术品,让很多瓜农表示看不懂。


尤其她夫死再嫁、后又“哪怕牢底坐穿,也要踹了渣男”的离婚诉讼,更是在当时惊世骇俗,惊掉一众吃瓜群众的下巴。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01 易安之美,在于她是一个“大女人”


宋神宗元丰七年春天,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叫“明水镇”的地方。父亲李格非既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又是太学博士、太学正;母亲王氏,是宋朝名相王珪的女儿。


文化名城济南的浸染,文豪父母的熏陶,优渥的家庭环境,给了她典雅浪漫的年少时光;李格非与其老师苏轼性情耿直、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优良秉性,也给了她爱国忧民的铮铮铁骨。


丰子恺说过:“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像苏轼、李格非这样的人,无疑属于铁骨铮铮、气节凛然的那一类。耳濡目染,李清照宁折不弯、愈挫愈勇的男儿气概,也就不是空穴来风。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总览李清照的诗词,很少有对镜贴花黄的描述,更多的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式慵懒;也很少有教夫婿觅封侯的教诲,而更多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须眉气节,让人透过柔弱外表看到她“刚烈硬气”的精神内核。


02 琴瑟和鸣,灵魂相契,我愿一世追随


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甜蜜恩爱、琴瑟和鸣……世人能想到的对恩爱夫妻的赞美之词,放在他们身上都不为过。


坊间相传为了李清照,赵明诚还创造了一个“词女之夫”的心机故事。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便已才气纵横。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16岁时做的这首《如梦令》,轰动全城,一时济南纸贵。

一次偶遇,让赵明诚结识了这位才貌双绝、个性独特的女神,为了迎娶佳人,他回家诓骗老爸,说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在读书,醒来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他老爸还真上了当,帮他拆解了一番:“言与司合,是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个‘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哎呀儿子,莫非你该做‘词女之夫’?”


呵呵,就这样,“词女之夫”成了赵明诚的宿命。为了完成这个宿命,赵老爹只好帮儿子求娶政敌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


婚后的二人,果然灵魂相契,琴瑟和鸣,甜蜜恩爱,羡煞世间小儿女。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晚饭后,夫妻俩经常烹上一壶好茶,玩猜字游戏:随意说出一个典故,比赛谁能先准确说出这个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以输赢决定吃茶顺序。


木心说“李清照才高于丈夫许多”,她经常赢,还经常“得意忘形”地捧茶狂笑,把茶不小心洒在衣襟上。


后来的纳兰性德,还据此写了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字里行间的伉俪情深,溢出诗外。


赵明诚也是世家大族的叛逆之子,身为宰相的儿子,他却一门心思收集金石字画,婚后更是变本加厉。


“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夫妻俩节衣缩食,甚至典当衣物,去购置金石字画,一起校对、整理,一起欣赏、收藏,志同道合,相濡以沫。


李清照对这段生活的评价是:“甘心老是乡矣。”


可见与赵明诚共同生活的28年,对她而言是多么地留恋、向往、难以忘怀。


在李清照46岁那年,赵明诚去世时,他俩已在28年的共同生活中,积攒了十几间屋子的珍贵善本文献和古董文物。在金兵南下,他们随着高宗赵构南下逃难的时候,还把不忍丢弃的珍贵文物装了满满15大车。


不幸的是,就是这15大车文物,最终不仅成了李清照逃难路上的负累,也迫使她因此上了渣男的贼船,开启了第二段不幸的婚姻。


03 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逃难路上,李清照曾请示赵明诚:“要是情况紧急,应该怎么办?”


赵明诚指示:“万不得已时,先扔掉笨重行李,其次是衣服被褥,其次是书籍卷轴,再次是金石古器。唯独宗庙礼器,必须带在身边共存亡。”


赵明诚的这个态度,也体现了他对文化的态度。他对金石古器的收集收藏,不仅是因为爱好,更是一种文化担当。在他眼中心里,衣服被褥这些生活必需品可以舍弃,惟有承载礼制秩序的宗庙礼器,必须与人共存亡。


这下,李清照的使命,不仅是要保护好丈夫的心头好,保护好丈夫一生的心血,还要肩负起丈夫保护文化的使命,继续走下去。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然而,乱世之中,一个弱女子,自保尚且不易,更何况还带着两万多卷书籍和大量的金石文物呢。


很多人都觊觎她的文物。


有的官兵趁着搜捕逃犯的机会,劫掠她的藏品,有的盗匪趁夜在墙上挖洞,偷盗她的书画。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遭受丧夫之痛,又加流离之苦,文物被抢被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击倒了李清照,她大病一场。


病中的人总是格外脆弱,何况是身处乱世的女病人。李清照急于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人,能把肩膀借给自己靠一靠。


于是蓄谋已久的武官张汝舟,拿着官府文书(李清照不知道是伪造的)来向她求婚,岂不是正中李清照下怀。


很不幸,这段婚姻只维持了3个多月。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天里,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求娶自己的目的,原来是觊觎自己的文物,而且人品低劣,经常家暴:“遂肆侵凌,日加殴击”。


李清照向张汝舟要求离婚,被张汝舟拒绝。


性格刚烈的李清照,决定起诉。


按照大宋法律,除非丈夫乱伦,否则妻子无权主动提出离婚。张汝舟的情况,显然构不成李清照起诉离婚的条件。李清照要想离婚,必须以别的罪名起诉,把丈夫送进监狱,自己才能得以解除婚姻。当然,自己也必须坐两年牢。


哪怕牢底坐穿,也要踹了渣男。刚烈的李清照以“舞弊”罪状告张汝舟,张汝舟被流放到柳州,李清照才得以从这段婚姻中解脱。


一千多年前的大宋,是偃武修文的礼仪之邦,伦理纲常,三从四德是时人尤其看重的东西。李清照以49岁高龄再嫁,又以诉讼手段离婚,在当时是特别惊世骇俗的一件事,也由此毁了她一世清白。


明朝文人叶文庄曾对她这样评价:“李公不幸有此女,赵公不幸有此妇。


南宋的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更是写得直白不堪:“晚岁颇失节。


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活着,比死更难。


李清照改嫁,不是因为爱情

她就像天上的那轮孤月,不管岁月变迁,山河多变,她只清冷地挂在九天之上,吸进黑暗,放射清辉。


为了保护爱人赵明诚的一生心血,为了完成保护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李清照为了保护文物选择再嫁,又为了保护文物选择离婚,尽管这都不是因为爱情,却比因为爱情更难得,更可敬。


人活着,就是活一种精气神儿,不是吗?


注:参考书目:

1、《得到·贾行家说千古文章》

2、《李清照:酒情诗意谁与共》(江徐)


注1:

作者:大蜗牛,海滨小城作协会员,宅女一枚,喜欢待在蜗牛壳里读书码字,偶尔探头出来,跟您分享人生美好。

注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