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校園霸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因為這一問題知道今日也依舊存在。

無論是作為受害者家長還是施暴者家長,如果孩子是校園霸凌的任何一方,應該都會非常痛心。

這一社會性問題的受眾群體是一群心智為發育完全,社會道德和社會責任意識還未完善的未成年人。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在道德意識和自我保護上都不成熟,但問題關鍵應該是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的失職。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

王女士的女兒三歲,今年剛送孩子上幼兒園,算是上學比較早的,因為女兒性格好,王女士的初衷也是為了讓女兒對結交朋友。

結果這天王女士在外辦事正好路過女兒幼兒園,就想進去看看女兒的情況,正好趕上女兒在外活動。

然而接下來耳朵一幕卻讓王女士暴怒,因為她看到自己的女兒在跟小朋友活動時,被一個小朋友踢到了頭部。

女兒當時就哭了,但是踢人的小朋友卻並沒有道歉,表現出來的態度現實完全不知道自己錯了,事不關己的繼續玩自己的。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王女士看到孩子被欺負,沒人道歉,甚至連老師都沒注意到,於是王女士怒氣衝衝的走到女兒身邊,拽起女兒的手,輕輕地打了回去。

那個不知道道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被一個大人欺負了,瞬間嚎啕大哭。

於是事情鬧大,那個小朋友的家長也來了,對方家長聽到自己孩子被人大人打了憤憤地說:“孩子們小鬧著玩,你一個大人打孩子太過分了。”

孩子的家長了解完情況,第一反應竟然不是為自己孩子踢了人而道歉,而是迴護孩子,包庇孩子的錯誤,指責別人。

也難怪她家孩子踢完人,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事。

對於孩子被欺負,你作為家長會否支持孩子還手呢?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李玫瑾教授教育理念——面對被欺負,應該還擊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演講類節目中就校園暴力問題給出了非常明確的觀點——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說自己孫女上學的時候,有一個愛慕她的男同學,表達喜歡的方式是欺負孫女,比如經常用力拽孫女的頭髮,李玫瑾教授的孫女非常困擾,向李玫瑾教授諮詢。

李玫瑾教授非常明確的告知自己的孫女,他再其欺負你,你就還手。

並交給孫女拽對方的耳朵,既不會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傷害,又能讓對方因為痛感放手。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李玫瑾教授表示,當孩子欺負選擇容忍時,就會打破別人對他的敬畏之心,一旦這層底線被打破,別人就會無下限的其他他,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逐漸成為校園霸了的受害者和施暴者。

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校園霸凌

1、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教會孩子尊重被人,孩子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哪些事情時不被社會道德所允許的,不可以做的事情。

因此校園霸凌的施暴者的家庭常常是問題家庭,如:父母關係不和,家人有暴力傾向,會經常被虐待等。

2、不要給孩子灌輸“大事化小”的觀念

“大事化小”的觀念被很多成年人用在自己的社會生活中,這確實是一種避重就輕,也許能讓自己想開的一種在生活態度。

但卻不適合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們不應該被刻意的教會遇到問題要隱忍,放在心裡。

孩子是一個弱勢群體,比起教會他們哪些過於謙和且無法被孩子活學活用的道理,教給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才是作重要的。

首先在理論上告訴孩子,被人欺負不要忍氣吞聲,如何可以要態度強硬的回擊。如果實力過於懸殊就不要硬碰硬,要告訴家長,讓家長介入合理解決,但覺得不能姑息。

在體能上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體能類興趣班,如跆拳道、柔道、拳擊等,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力量,也能增加孩子的底氣和自信。

媽媽看到3歲女兒被小朋友故意踢偷,當場回擊,李玫瑾教授贊同

3、做一個有規則的人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規則的人,這也是“度”的體現,如在教給孩子回擊是也要讓孩子知道,不要傷害別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回擊是一種態度,一種表達自己不可以被欺負的態度,而不是打得越狠就越好,越能顯示出自己的實力。

賢爸小結:

無論孩子是校園霸凌的哪一方,其實都是受害者,孩子們被毀掉得是人生和未來。

性格軟弱,就會一直被欺負,不是每一次都能有好心人伸出援手,替你打抱不平的。以後步入社會膽小自卑。

性格過於暴虐的孩子如果沒有人嚴加管教,約束品性,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就會越走越遠,最後走向毀滅。

作為父母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心向陽光,有一個健康美好的人生。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於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