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師面對長期教育不聽的學生,一不能體罰,二說教無用,三家長還不配合,該怎麼辦?

初現天才數學課堂


教師面對長期教育不聽的學生,一不能體罰,二說教無用,三家長還不配合,該怎麼辦?

長期把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的學生,我也遇到過,而且現在所教的班級中也有兩個這種款式的學生。這種學生,像題主所說的,一不能體罰,二說教無用,三家長還不肯配合,單單靠老師“單打獨鬥”,確實很讓改變現狀,而且老師也是千般為難、萬分無奈。


我現在班級中處於這種狀態的兩個學生情況是這樣的:第一個是個男生,父母離異,這孩子判給他的父親。但據我瞭解,這孩子的父親至今未續絃,而這個孩子的父親又常年在外送貨。那麼這個孩子怎麼辦呢?由他的爺爺監管。那麼他的爺爺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大老粗一個,籮大的字不認識一個的文盲。

所以,這孩子回家之後,作業不會做的沒有人指點;作業有沒有做完沒有人監督。久而久之,這孩子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作業只做幾個字,然後坐在家裡的椅子上發呆,反正他的爺爺又不識字,所以每一次的作業,他幾乎都沒有完成,這讓我很頭疼。每一次的考試,他如果能考個30分,算得上是超水平發揮。但令人鬱悶的是,這孩子並沒有智障或者智殘的徵兆。我聯繫這孩子的父親,其父表示他很忙,沒時間管孩子;聯繫這孩子的爺爺,老人家說他不識字,他也是毫無辦法。

第二個學生,是一個女生。用“死豬不怕開水燙”來形容這貨色一點也不為過。我讓小組長站在旁邊監督她把作業完成一些,可是這傢伙還是連動都懶得動筆;我親自站在她旁邊,她才慢吞吞地寫幾個字,大概三分鐘一兩個字的那種速度,換做一個心臟有問題的老師來督促,估計病發身亡的概率會極大。


這孩子的家庭情況其實不比第一個學生的家庭好多少,雖然其父母沒有離異,但父母的作用無限接近於0:這位女生的父親小時候是我大姐的同學,後來不斷留級之後又成為我二姐的同學;之後再次經過反覆留級,又成為我的同學。當我初中畢業的時候,他還在讀初中一年級,其中的原因我不想解釋太多,但總的一點,讓這樣的人指點自己的孩子如何學習,還不如袖手旁觀更讓人省心。而這位女生的媽媽,對這孩子也不關心,對這孩子的學習更是不上心。所以這名女生不僅每天的作業無法完成,就連語文或者數學書本都經常落在家裡。


對於以上這兩種同學,我開始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別人背誦一篇文章,他們背誦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可以了;別人寫兩頁的作業,他們寫半頁就行了。同時,我對他們的表揚與鼓勵比以前更多一些,這一段時間雖然他們在成績上沒有多大的變化,但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比剛開學的時候好了一些。

如果你是老師,你遇到這種“油鹽不進”的學生,你該怎麼辦?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放棄,我就一個這樣的學生。

自己一個不寫,怎麼說也不行,獎勵也不行,比賽也不行,

試了很多方法,就是不寫。後來我就把課堂和家庭都讓她回家寫完,想著家長能幫忙說說孩子。結果作業拿回來了,她爸爸寫的,所有作業都是他爸爸寫的。給她爸爸打電話,她爸爸說,孩子不寫作業,我也沒辦法就替她寫了。我說明了情況,希望得到配合。之後的作業不是沒寫,就是她爸爸寫的。之後我就放棄了。她爸爸,學前班,,我是教畢業了。


清湯寡水132


以我多年當班主任的經驗,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他們每每表現出來的頑皮與不馴,都是有原因的[微笑]。每次發生狀況的時候,老師要先冷靜,給孩子說話和申辯的機會,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就掌握處理問題的主動權,可以以退為進[碰拳]。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的孩子單純,即便通過教育他們知道自己不對,也要維護自己的自尊,不肯輕易承認。至於家長,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家長的投射,所以怎樣要家長配合也是需要智慧的[奮鬥]。 作為老師或班主任,我們能改變他們多少,就去努力做多少,每天努力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點滴進步[比心]。


春雨潤生


這種孩子毒雞湯可以保他們一時!我們初中的時候入學平均分最低,又皮,我們違紀要扣老師獎金,不到半期老師一學期獎金被我們扣完了,我們還是班主任的開門弟子,班主任沒辦法,拜託各科老師輪流個把月給我們灌個毒雞湯,每次讓我們又感慨,又羞愧,決定痛改前非!雖然我們堅持不了多久啊,但是還有下一碗毒雞湯啊!我們班就靠毒雞湯保著,從年級最後到畢業平行班第一!


夜貓子集中營小號369


森林裡那麼多樹木,有多少棵是依靠護林員的護持長大的?!學習,無處不在,不獨學校。我孩子他媽常感嘆每個好學生差學生最終都有自己生存之道。她每天經過隔壁村的籃球場,都會看見當年一個學習拉尾的學生在整理快遞件,他承包了一個快遞點。老師,其實不必太擔心自己的學生。


唵班則薩埵吽


教師,幾十年的職業,一輩子的事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面對長期教育不聽的學生,一不能體罰,二說教無用,三家長還不配合,確實是大傷老師腦筋。

"油鹽不進、刀槍不入"的孩子著實讓人頭疼,但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能鍛鍊老師的能力。試問這樣的孩子都擺平了,還有什麼樣的學生拿不下?!

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一般"病"的都不輕,這樣的孩子,不是缺少真正的父愛和母愛,就是父母不夠重視,家庭疏於管教,孩子自小就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此時的老師如果能放下架子,心平氣和地交流,而不是以長者的姿態簡單的說教,泛泛而談。和學生心連心的溝通,情搭情的談心,找準學生不聽話的根源所在,有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工作是良心活。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得把它做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把這個鍾撞響。不管這個孩子現狀如何,家庭如何,老師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樣才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騎著蝸牛兒去旅行


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唯心,有點武斷。但是,教育的責任,有學校的責任,也有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那麼碰到教師面對長期教育不聽的學生,一不能體罰,二說教無用,三家長還不配合,該怎麼辦?

1、我覺得學生越管越不聽,家長越來越不配合,老師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教育學生的方法是否得當?與家長溝通的方法是否得當?要是我呢,找學生談話,讓家長管教,該做的做足。

2、教師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否則教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教育者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一方面的推給對方,認為有的學生就是這個德行,有的家長就是這個德行,無可救藥,軟硬不吃,沒有辦法。教師的”教“沒有力度,”育“沒有方法,何談”威信“而言呢?

3、我想所有人心底都有一塊”最溫柔“的那個地方,教育不是聲嘶力竭,不是針鋒相對,不是你死我活,而是感動、感恩、感激。換位思考,對症下藥,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數學胡老師


我帶過幾屆技校生。我們是行業招生,學生皆子弟,上普校不成,改上技校,以求一個工作指標。孩子們多半成績不如人,品行極端的也不鮮見。

裝飾專業九六級一個班,高中初中畢業的混招,四十多人。初次見面,肯定是我說得多。一通寒喧之後是希望,希望之餘我說:“孩子們,我愛你們!”全班頓起一片掌聲。——學渣,渴望愛。

後來,有的課,他們依勝敷衍,我的課,大多用心。問何故?曰:“我們喜歡你!”

我的課,不坐著講,也少站著講——走著講。我帶了講稿,拿著著,很少看——我看學生,看他們的眼睛,邊講課邊與他們目光交流。

二十多年以後,他們成家了,立業了,生子了。他們中間有高工,有小吏,有富人——但他們還在我身邊。

教育基於愛。“有愛就有一切!”(冰心)

你把學生視為己出,就必須把最有價值的知識交給他們;在他們困惑憂慮之際,站在他們身邊。你的愛,他們感受得到。

陽明先生說:“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象,九惡。舜惜之愛之,象終於被“化”了。

我讀《象祠記》是最近兩年的事,覺得太好,於是買了《傳習錄》,接著讀。


塗之人995


當前教師把個學鬧當成惡風暴雨雖時侵身,怕惹上些麻達就得過且過,從不嚴厲執教。

學生學了學,不學了任之。這是普遍,不是閒言流雲。說認真一些師德很欠缺了,責任感淡化。

教師是園丁,園藝師。苗木花草不進行修剪,怎能翠綠芬芳?





白雲3498


這位老師,我們必須從幾個角度分層次看問題:

一 從法律角度,保護教師自己的利益。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二章【事故責任】中的第九條【學校責任】中提到了:

學校老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造成學生傷害,需要“學校”承擔相應的責任,並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體罰,諷刺,辱罵,挖苦學生,不要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一絲風險,保證我們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前段時間某地女老師用書本打了學生幾下,到現在家長還不依不饒,前車之鑑!老師丟了工作,即使個人有再猛烈的教育意願,再想把那幾個孩子帶入正途,也難有機會實施了。

因為幾個不良學生,讓自己失去了為優秀學生服務的機會,得不償失。

二 貫徹素質教育觀,不要急功近利。

現在國家從制度上引領,政策上支持素質教育,我們應該貫徹素質教育的“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咱們學過的“素質教育觀”說的很明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同的認知特徵、不同的慾望需求、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不同的創造潛能。

我在學習的時候非常喜歡這句話,這四個不同能夠說明很多問題,我相信你懂,你肯定也會明白為什麼家長和學生都不聽你的。

每個人,都會輕易接受符合自己認知能力和利益的說法,屏蔽超出自己理解範疇和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情。

從溝通來說,你對家長和學生說的話,做的事,沒在點上。得試著換一種能夠打動他們的方法。

打動某人,有幾種辦法:讓他感動,讓他擔憂,讓他產生慾望都可以。

還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追求學生的學習有長足進步。素質教育,歸根結底就是讓學生“合格+特長”。大部分合格就可以了,再慢慢發掘學生的長處。

三 擺正心態,重新再試。

如果老師您還想再試,首先把姿態放正確,不要有“我是老師,在拯救迷途學生,家長和學生趕快配合我吧”的心理,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行加到孩子和家長身上。

然後,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對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要求來回答“怎麼辦”這個問題:

遵循教育規律,循循善誘(學生和家長),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我們幹這行,求個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