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誰說公文寫作沒有“捷徑”,看我如何高端高效又高尚玩轉寫作的!

我是下面專欄作者【第一任職】

,該專欄專注於介紹公文寫作套路與技巧,始終堅持化繁為簡,不寫枯燥理論,只推實用乾貨,確保一看就能懂、提筆就能寫。自專欄開設以來,受到2000餘名老師的認可與購買, 如果您正為“害怕寫、不會寫、寫不好”而發愁,歡迎點擊下面卡片購買!另,文未有購買專欄福利!

都說文字工作艱辛,確實艱辛;都說文字工作熬人,也確實熬人。但如果你說幹文字工作就得像苦行僧一樣苦累修行,那倒不必,通往文字高手的路也許陡峭而坎坷,但確有通達的捷徑。正如人類文明的發展很多都是那些想走“捷徑”的人的創造創新助推向前的那樣,在文字之旅中只要你找到那些“捷徑”,也會帶你輕鬆啟程、從容上路。

我們講的“捷徑”,是講求效率、講求規律、講求方法的觀念態度,而不是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思維惰性。我的朋友圈裡有一些視筆如命的骨灰級筆友,總結他們在文字領域摸爬滾打尤其是走過的那些“彎路”“山路”甚至“錯路”,其實就是一條條通向成功的“捷徑”和坦途。我梳理了一下,大概有這麼五個方面:

文之意——“思想”從哪來?我們以前講過,思想性從高度中出、從深度中出、從辯證中出。今天的“捷徑”肯定不說這些。其實,這裡面有兩層境界。第一個,只要把***經典論述分門別類記下來用在文中,就立竿見影彰顯思想性,百試不爽。當然,這不是貼標籤,而是要建立在學懂弄通基礎上,放在合適的地方。***講話是我們*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其思想深度不用多言。第二個,就是在吃透****講話前提下,對一些經典論述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說白了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舉個簡單的例子,****講理想信念是***員精神上的“鈣”。我們在領導講話裡就可以寫“各級幹部要補足精神之‘鈣’、深扎信仰之‘根’”,這樣既貫徹了***的講話精神,又避免了照抄照搬之嫌。

誰說公文寫作沒有“捷徑”,看我如何高端高效又高尚玩轉寫作的!


文之骨——“結構”從哪來?學習和借鑑文章的結構,最應該看的不是本單位以往的各類材料,也不是網上充斥的各種所謂範文,而是上級下發的紅頭文件,而且越高層的越好。為什麼這麼講,因為結構的生命在於邏輯,而邏輯最強的莫過於文件。無論是綜合性文件還是單項文件,都是對該領域工作比較系統、比較全面的闡釋。所以學習文件的時候,一方面要領會工作部署要求,一方面要學習謀篇佈局結構。比如,看加強國企*的建設的意見,就要了解掌握*的建設分哪幾方面?落實主體責任從哪幾個方面去展開?等等。再如,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方案,其實就是了解掌握所有同類*內教育是怎麼搞的,一般分哪幾部分?每部分怎麼去分層、每層怎麼去行文,等等。把這些規範的結構理解了、固化了,以後進行結構創新的時候才可能不脫綱離譜。

文之貌——“神句”從哪來?一篇文章如果有那麼幾句經典語句,很容易就能提升整個文章的層次,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烙印深刻。那麼這些金句良言從哪兒來?網上確實也有不少經典的文字,但要真正做到文海擷英,而且保證既有出處又很靠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報標題。我們隨手找一份昨天的《人民日報》以及人民網刊載的時評。除了正在備考公務員的筆友需要好好研讀下*報評論的好文章外,其他朋友如果時間有限,只需看記標題。這些標題都是編輯們精雕細琢而成的,用在我們的文章裡既可以作為小標題,也可以用作起始句,何樂而不為?

文之基——“實情”從哪來?我們寫工作彙報、經驗總結、領導講話等材料,都不可避免要引用實際情況,或者要對著實際情況來寫。這些“原材料”從哪裡來?我平時主要留存兩種材料,一個是年度總結報告,*政機關是*委工作報告或政府工作報告,企業是年報,這裡面的數據都是經審定比較靠譜的。第二個是專項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是對原材料的“再加工”,手邊留存幾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非常重要。尤其是對調研報告中梳理提煉出的單位特點、規律、問題等內容,要重點關注、仔細體會,這樣寫出來的材料才會讓人感到有虛有實、有血有肉。

文之味——“感覺”從哪來?有的筆友在後臺問,每次寫散文或者隨筆都是思如泉湧,但一寫公文尤其是領導講話就感覺全無。WHY?以前咱們也講過,關鍵還是沒有用領導的思維和視角去審視這個材料。那找感覺的捷徑在哪?其實就是兩個字,一是“跟”,這個咱們專門講過,可以看“四字”道破核心競爭力,助你躋身強手之列。如果能跟領導接觸最好,如果不常接觸,那就用第二個字“讀”。對那些經典材料,還是要不厭其煩、持之以恆地去讀,這方面不能偷懶,肯下功夫去讀材料才是走“捷徑”的正道,因為它省掉了你遇到同類材料時因為找不到思路、找不到感覺而到處抱佛腳的時間和精力。

在文字戰線摸爬滾打的人,人人都有難忘的艱辛經歷,包括我自己也是在“彎路”中才趟出了自己的路。我們希望用這些心得體會,給剛入行的新手們一點借鑑,給正在戰鬥的同仁們一絲欣慰,也給真正的老筆桿們一份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