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近日,安州区秀水镇水井村村委会的院坝里人声鼎沸,四乡八邻的村民们背着自家的鸡、鸭、鹅,驼着鲜嫩的蔬菜瓜果聚集在这里……

"高大爷,这车玉米才掰的哇?给我称几斤嘛。""唐大姐,鸡蛋咋卖的?帮我装起来哇……"“顾客”见到乡亲,热情地打招呼,见到新鲜的农产品,争相购买。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全村的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将自家富余的家禽、土鸡蛋、蔬菜等农特产品拿到“集市”上进行集中售卖。

短短两个小时,乡亲们带来的农副土特产品一售而空。大家有的手上拎着活蹦乱跳的鸡或鸭,有的提着新鲜的瓜果蔬菜,有的抬着大包小袋的土豆、玉米,笑容满面满载而归。乡亲们一边收拾着背篼、箩筐,一边招呼着,“慢慢走哟,下次‘赶集日’早点来哈,好东西给你们留到起……”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天蒙蒙亮,雎水镇东林村贫困户张钟礼背着背篓,装着饲养好的鸡鸭,慢慢向村委会广场走近。

村委会也是热闹非凡,张钟礼找到一小块空地,放下背篓,期待专程来“赶集”的“顾客”上门。

很快,就有热情的“顾客”上来问价。不一会儿,老张就卖掉了带来的土货。数着到手的钱,他止不住的感叹:“党委政府办法好,让我这个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够把东西卖出去,不仅挣了钱,也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重拾了生活信心!”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老张口中所说的“党委政府的办法”,就是安州区创新的脱贫攻坚帮扶模式——“扶贫赶集日”。在坚持市场规律基础上,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力量,通过“以购助扶”的形式,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中统一购买贫困群众生产的农副产品。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在安州,自举办“扶贫赶集日”以来,以村或乡镇为单位,各帮扶单位每月都固定了一天时间为“扶贫赶集日”。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据安州区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各村举办“扶贫赶集日,不仅畅通了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沟通渠道,贫困户还通过这个销售平台,在家门口卖掉了农特产品,教育引导了他们树立不等不靠的观念,实现扶贫模式由传统的“输血”扶贫向持续的“造血”扶贫转变。

每月一次,涉及人多,事情繁琐。如何确保“扶贫赶集日”落地落实,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据介绍,“赶集日”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销售端。在赶集日前,村“两委”将提前收集统计好贫困户待售农产品,并督促贫困户做好农产品准备。线上销售方面,第一书记通过QQ、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活动内容、待售农产品等信息,同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布各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信息;帮扶干部根据发布的农产品信息,结合自身需求意向性认购或订购;社会爱心人士则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完成爱心对接。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在线下交易端,帮扶干部在“扶贫赶集日”当天,统一集中对农业产购买,社会爱心人士可以通过邮寄或在“扶贫赶集日”现场购买的方式进行购买。

通过“扶贫赶集日”,不仅帮助了农户卖出农产品,稳定增加了生产经营性收入,帮扶人员还能从行业职能出发,通过面对面交流,宣传脱贫政策、讲解脱贫故事,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日前,秀水镇青松村扶贫赶集日。秀水二小的老师们早早地来到集市,一字一句,耐心细致地给村民们讲解教育扶贫政策,发放教育扶贫政策明白卡和家庭教育宣传单。

炎炎烈日下,村民脸上洋溢着真挚笑容,纷纷表示:“对党的扶贫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一定不负党恩,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脱贫奔康!”

去村上“赶场”,在网上买“土货”,乐了自己也帮了他们

据了解,6月以来,安州已开展“扶贫赶集日”活动50余场,现场交易额达48万余元,1400余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50余元。下一步,安州将不断创新“扶贫赶集日”活动形式,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全力将活动向纵深推进,助力脱贫攻坚。

总编:林建国 副总编:徐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