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渐渐远去的乡村

渐渐远去的乡村

在中国,乡村的村落大多是自然形成的,历史悠久,乡情跌荡。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们完成了历史的使命,渐渐地离我们的现代生活而远去了... ...

—— 作者生活手记

随着大哥万成仁、二哥万成义、四哥万成智的三座红砖小楼轰然倒地,万昌屯这个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居住过两百多户的小村庄就在友谊农场这片土黑地上永远地消失了,同时全场现有的一百零八个生产队也将随着它在历史老人的视线中渐渐地远去了。它的消失与远去,意味着这个农场将在五年内把所有的生产队全部拆除,让十多万的职工们全部搬迁到十一个分场场部新建的风格迥异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居住。这是友谊农场整体拆迁生产队的第一个现场工作会议,这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

艳阳高照,碧空如洗,秋风送爽,大地流金。十月的北大荒正是秋收的繁忙的季节,也迎来了我的五哥万成信亲自主持召开的整体拆迁生产队现场会。请记住,这是二零零九年的十月一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喜大庆的日子。这个日子让我们万家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终生不能忘怀。

我在大哥一声长长的叹息中,我们那个古老的万昌屯,很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带着满身的神秘故事和依依不舍的浓重乡村情怀,毅然决然地离我们而去,这让人多少的有些悲怆、伤情、伤感... ...

这一天的万家大院里非常热闹,友谊农场的场长、党委书记,农场电视台的记者,管理局电视台的记者、农垦频道的记者还有《北大荒日报》的记者我等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群。时任红兴隆管理局党委书记的三哥万成礼也被新一任友谊农场场长我的五哥万成信邀请来了,一同祝贺友谊农场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

我为此骄傲着,我们万家的两位杰出人物,正在这片土地上用他们聪明的智慧和无尽的才华,创造和搬弄着历史... ...

我为饱经风霜、历尽磨难、苦尽甘来的大哥在拆除的楼房前拍下一张新闻照片时,看得出大哥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和眼神里还隐藏着一丝既留恋又伤感的情意。这种留恋和伤感的情意,只有当时拍照的我能够体会到。我看到像一座小山一样的大哥表情庄重而又意味深长地从倒塌的小楼砖堆里挑出一块红砖,用一块红布把它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我懂得大哥的用意,他是要把这块红砖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留下他对我们万家老宅的念想。是啊,在我们万家这块百年的老宅基地上,大哥出生的茅草房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换成了十九间红砖瓦房,新砖瓦房落成后大哥在这里娶妻成家生子。后来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农场的场长和一位管理局的党委书记,他们辉煌耀眼的成就,给这个小村庄的历史凭添了绚烂的光彩。再后来爷爷带着历史的神秘从香港归来,扒掉了十九间红砖瓦房,又在老宅基地上建起了三座小洋楼。它们在这片土地上仅仅风光了短暂的八年之后,又活生生地将它们一起拆除,大哥真的有点舍不得,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牵肠挂肚、千丝万缕的情怀。毕竟他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曾经两度成家,与先前的大嫂孕育了一双儿女,后来先后失去了大嫂和他的儿子,给他留下了无尽的伤痛。还有他与如今大嫂甜美的婚姻和那婚姻背后的迷人故事。所以,他对万家老宅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深入到了我们的骨髓里中、血液里;这就是乡情!而且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乡情、乡恋啊!这种乡情与乡恋,是在长期的点滴生活中结晶出来的。就是与这里熟悉的一草一木,甚至是雨过天晴留在地面上的一汪水,草丛里飞起的蚂蚱,噗通一声跳进水里的蛤蟆,还有那些昂首阔步走在街上的大鹅,嬉戏在脚边的狗崽,都有着深厚、浓郁的情感,这情感年深日久,又浓又烈,犹如一杯陈年老酒,香醇绵远,记忆犹新。可是到了今天,根植在黑土地上的这种不舍情怀,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它会让你不得不从这种情怀中走出来,换做另一种情怀来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就像我们的先祖从树上走到地面来生活一样,这就是发展,这就是进化。这是人类自然发展的逻辑,必须顺从,只有顺从,才能够生生不息地存在和繁衍下去。从今天起他和他的全家还有母亲、二哥、四哥、六姐、七姐、八姐、九哥的全家都要搬到六分场场部的满族风情园里去居住了。他们将在那里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去创造和演绎新的生活故事。

万家人在这片热情的黑土地上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昨天的历史,他们还将以奔放、饱满的生活热情和不凡的方式,续写明天的传奇。

当我离开万昌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踏过这片土土地,踏碎了许多旧的梦想也踏出了许多新希望的时候,来回望这个小村庄的漫长历史时,让我的心中也有了一种与大哥一样无法说清的感慨情怀。那是因为我的这颗心,长久地浸泡在这个小村庄沧桑的历史汁水里的缘故,所以,不得不为她的成长、壮大、辉煌后而又消失的命运去留下一点墨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