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生活中常見的四大類致癌物!你中槍了嗎?

小康導讀:抽菸致癌,吃燒烤致癌,喝太燙的水也致癌……oh,my god,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然而,更殘酷的是除了這些致癌因素之外,生活中很多習以為常的飲食,也可能都是致癌物。

生活中常見的四大類致癌物!你中槍了嗎?

如何界定一個東西是不是致癌物,我們說了都不算。國際上有個權威的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他們一直在進行著確定致癌物的工作。

目前,他們將致癌物分成了4大類(5種)。

一 、1 類致癌物

定義: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一共:116種,常見的有:

酒精、黃麴黴毒素、加工肉、菸草、中式鹹魚、電離輻射、檳榔、甲醛等。

二、2類致癌物

這其中分成了兩種:

1、2A類致癌物

定義:致癌的可能性高,動物研究中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缺乏充分的人類證據。一共:71種,常見的有:

飲食過燙、鹹菜和醃製品、高溫油炸物、燒烤等。

2、2B類致癌物

定義:致癌的可能性低,動物和人類實驗都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一共:286種,常見的有:

氯仿、蕨菜、DDT(一種殺蟲劑)、硝基苯、手機輻射(非電離輻射)等。

生活中常見的四大類致癌物!你中槍了嗎?

三、3類致癌物

定義:以目前的證據,無法確定它們是否能致癌。一共:499種,常見的有:

咖啡因、糖精、食用色素、膽固醇、安定、靜電磁場等。

四、4類致癌物

定義:很可能對人類不致癌。一共:1種,只有:

已內酰胺(主要用於合成纖維和人造革等)。

瞭解了致癌物的分類後,小夥伴們就懂了:

只有1類和2A類致癌物才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且儘量避免。而2B類致癌物可以適當注意,但無需過於緊張。3類和4類致癌物則基本可以放心。

在1類和2A類致癌物中,我們經常遇到但卻容易忽視的:

一、1類致癌物

1、酒精

已有研究表明,長期大量飲酒的人比從不喝酒的人,更容易患消化道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腫瘤等,並且飲酒還與咽癌、膀胱癌、胰腺癌等有關。

如果實在要喝酒,那麼儘量遵循《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

成年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生活中常見的四大類致癌物!你中槍了嗎?

2、菸草

菸草的煙霧中至少有69種致癌物,目前已知的30%的癌症特別是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等,都與吸菸有關。

3、黃麴黴毒素

如黴變的花生、劣質的芝麻醬、發黴的砧板等。

長期食用或者使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品、物品,有引起肝癌、腎癌等的風險。

4、加工肉

經過熏製、風乾等加工手段後易於保存的肉,如火腿、火腿腸、培根、香腸、肉罐頭等。

有研究顯示:每天食用50g加工肉,會使結腸癌的患病風險增加18%。

二、2A類致癌物

1、飲食過燙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多次提到:經常食用65℃以上的食物容易誘發食管癌。

2、高溫油炸的食物

薯條、薯片、炸雞、油條、麻球等等。

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經過油炸後都會產生一種致癌物——丙烯酰胺。

因而,食物的烹飪上,還是儘量選擇蒸煮的方式,且高溫油炸的食物要少吃。

還有如燒烤、醃製品等2A類致癌物也需要我們在日常中儘量避免。

生活中常見的四大類致癌物!你中槍了嗎?

總結來說:

1類和2A類致癌物,咱們最好能免就免,但也不用談癌色變。

如酒精、菸草等,具有明確致癌可能且有成癮性的,要儘量避免。

如燒烤、醃製品等,雖然不知道安全的量是多少,但儘量少量少次地食用,也不用緊張。

那如果避免不了一直要接觸,這些致癌可能性高的因素,是不是就一定會得癌呢?

其實,癌症是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即便你可能一直在吃以上1類或2A類致癌物,可能最終你也不會得癌。反過來說,即便上面的致癌物你完全不吃,也有可能會得癌。

也就是:接觸了致癌物不一定就會得癌,不接觸致癌物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從此與癌症絕緣。那照這樣說,列出的4類致癌物就沒有意義了?

當然不是,致癌物與癌症的關係在於:長期接觸致癌物一定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是無所顧忌,就賭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人?還是多加註意,降低患癌風險?相信你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總之,要預防癌症,遠離1類和2A類致癌物,均衡飲食,適度鍛鍊,控制體重,不熬夜,規律生活等等,依舊是最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