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宋词虽气势磅礴,但也不乏婉转悠扬,清新雅丽。苏轼的词气势恢宏。但悼念亡妻却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感伤与悲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李清照后半生的空虚怅惘。而清朝时期能把词的婉约与豪放表露的,我认为是大词人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出身高贵,家族显赫,人又清俊谦逊,即我们俗称的高富帅,但他的一生足够令人怜惜同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十大姓之一。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二十二岁便中进士,最终却被康熙留在身边授御前侍卫。他虽身在高门广厦,但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作为诗文艺术的奇葩,他淡泊名利,内心极其厌恶官场的庸俗黑暗。他交友皆一时俊异,于是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如顾贞观、严绳孙等。​

王国维曾赞纳兰的词,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词处处动情,处处动人,清疏雅畅却又表达含蓄,能够将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多一处则繁杂无味,少一处却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呼唤与呐喊。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是一首拟古之作,所拟的《决绝词》本就是古诗的一种。是以女子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例如古辞《白头吟》,元稹的《古决绝词三首》。纳兰这首词借用典故抒发闺怨之情。读到第一句词,唇齿间划过一种无奈的薄凉,一种沧桑的况味。似乎又回到了初次见面时的欢喜,但“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又被打入冰冷的现实,悲叹自己被抛弃的命运。这句词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秋扇便喻女子被弃。“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首词是纳兰模拟女子口吻来写,因此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自责与悔恨,这是纳兰的心境吗?纳兰一生经历过三段爱情,他辜负的是青梅竹马的表妹?还是与之相敬如宾的爱妻?或是他引为知己的江南才女沈宛?命运都不是他能够掌控的,表妹进宫,发妻患病而亡,知己未能得到家人许可。这是纳兰对自己难以改变命数的感叹。“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两句词运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亲密爱人最后也情断马嵬坡,安史之乱时,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词作说即使是最后做决绝之别,也不生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两句化用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而“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这是首“闺怨”词,表达女子内心的痛楚,但不仅仅是爱情方面。从词题目“柬友”二字看,纳兰似乎又在表达对朋友的始终如一,真诚相待。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表达了纳兰对其的忠诚。


人生若只如初见

容若信佛,他的一生就是一本词集,扉页是梦的开始,尾页是禅意的清醒。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愿纳兰一直是初次见面时的清雅与喜悦,不必被外物困扰,做一枝莲花,静静地悟禅,听佛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