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川西古园罨画池

贵在行走 | 川西古园罨画池

郑光福

成都崇州城(古蜀州)有个罨画池公园。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罨画池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

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从诗人高适的诗中,可见沿河植柳,城内形成了西湖、东湖。

杜甫在《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中有“东阁有梅动兴”之句,说他见到这里成型的梅花便引起了写诗的雅兴。东阁即指东亭,东亭是蜀州官员、有钱人迎送客人的地方。当初的东亭是什么样已无从查考,但从杜甫这诗中可知这儿有梅花成片成林。

北宋时,廉吏赵抃赵抃受邀来此游,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的名胜。

在广袤的川西坝子上,别看崇州的罨画池公园小小巧巧,占地只有85亩,可它算得上是一座相当古老而又有名的蜀中梅园了。

之后,罨画池又称为“西湖”。其由来是东亭在当时官府所在地——蜀州州府之西。是的,州府西面是官梅盛开的东亭,亭旁不但有梅,还有水池,故称之为西湖。

罨画池里,有座“二贤祠”,也叫赵陆公祠。这是宋时崇州人为纪念赵忭与陆游这两位贤吏修建的。赵陆公祠,自古以来几经战火,沧桑古朴,清代重修。

后来“二贤祠”改建为“陆游纪念馆”,附近有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就是为纪念赵抃入蜀任职时只带一琴一鹤的清廉作为。另外还有琴鹤堂,庭院建筑群北临外池、东纳内池、西以云墙同尊经阁相接,南面为陆游祠入口甬道(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在此居住过,名为“怡斋”)。

罨画池内还有一座文庙,它始建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经明正德年间重修后方具一定规模。明末由于张献忠大西军对成都及周周边的侵占攻略,四川经历最具破坏性的战乱,崇州文庙也在劫难逃,被火焚烧。清康熙六年(1667)崇州文庙重建,在200多年里经过不断完善,直至光绪年间,方成今日规模。文庙南起正东街“万世师表”牌坊,北至罨画池公园的尊经阁,在大约1华里长的中轴线上一字排开,有孔子铜像、宫墙万仞、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中轴线的两侧,还分别对称地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圣域、贤关两座仪门以及孔踪、圣迹、东庑、西庑等。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来此寻幽。央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拍后,也曾用此景做大观园的厨房。

近几年来,我常到崇州城采访,每有空隙,免不了要去古园罨画池看看。这里依旧保留了唐代杜甫赞誉的“东阁官梅动诗兴”面貌,每到梅花初绽时节,游人如织;红梅为最,遍及水池,香迸四周。由于陆游曾住在这里,留有咏梅诗,长吁短叹,为国为民抒情怀,后人便建有一座小巧的园中园——陆游祠。

此外,古园罨画池还值得一提的是纪念孔子的文庙,它是成都市保留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庙,现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殿堂高筑,红墙黄瓦,雕龙巨柱;圣城、灵星门、鼓乐亭、石拱桥建筑完好,古色古香,与山东曲阜孔庙几乎相同,占地达25亩之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