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年级的寒假,我们认真学会了魔方

“离开使用者的魔方什么都不是,魔方在和人打交道时才会生机焕发。在你转动魔方的时候,魔方也在转动你。”


这番话出自魔方创始人Erno Rubik之口,也是魔方的英文Rubik’s Cube的来由。


一年级的寒假,我们认真学会了魔方


1974年,执教于布达佩斯应用艺术学院的Rubik,用木块和环形针捣鼓出了一个供学生解谜的小教具。这个看似朴素的立方块日后让无数人感到挫败却又欲罢不能。


挑战、竞速、寻找最优算法,它让人类把“问题解决”的艺术发挥到极致!


动这个寒假学习魔方的念头,是在去年成都书展上买了一本魔方的书和两个10元的魔方,就计划着寒假有时间可以认真地学一学。


所以过年回老家,特意带了魔方回去。老母亲不会,在网上搜索了一个老母亲都能听懂的视频课程,同小孩一起来学,事实证明,小朋友的脑子比老母亲要好使得多。


课程一共10节课,前两节是认识魔方和拿法的训练,都比较简单,我们基本也是一节课一天的时间,到后面就逐渐从底面小花,到第一层复原,第二层复原,顶层十字,顶层小鱼,到最后的顶层角块和最后的棱角还原。


我们俩就跟着视频,自己摸索,到能完全复原,到30天能在2分半到3分钟之内完成,到现在换上了ANG,一上手,小朋友能在1分半钟之内完成,老母亲甚感欣慰。自己两次试图学习都没坚持学会的魔方,终于在小孩的“鞭策”下也学会了(时间嘛,2分钟,最好成绩了,汗颜)。


回看这一次的学习,有两点值得分享。


第一,放缓速度。以前自己尝试的时候一口气往下学,当这么多公式放在眼前的时候,只是机械地跟着走,脑和手速都没跟上,导致了始终那就是公式,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这次学,在每一节课或者说是每一个魔方节点完成的时候,都花上3天左右来重复前面的步骤,让这个步骤强化在脑子里,记住,熟练。


第二,相信小孩,他比想象中更聪明。

玩之前也想过一年级会不会太早,结果呢?到最后顶层角块和棱块还原的时候,我们是两课一起学的,把公式认认真真抄在本子上,复原成功两次,于是睡觉。晚上老母亲还自己拿着本子,一步步认真记忆、理解了几次L的步骤(和我们亲爱的小李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结果第二天练的时候才发现,他昨天已经完全记下L的公式了。


然后就是两人比赛了,90%的时候都比不过他了,每天大概比5次左右,兴致也渐浓。于是才在网上搜索魔方的品牌,知道了GAN,考虑到要带去学校耐磨耐掉不心疼,从没有磁力的版本入手。今天拿到,同10元魔方不是一个级别的,变速直接提升1分钟,厉害,这下小朋友玩起来更带劲了。


至于以后,看了很多大神的文章,都说魔方带给他们最大的收获是炫耀和得意,哈哈哈哈哈,小朋友,你就继续练习,好好快乐地得意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