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他18年專注種菜,供應餐飲巨頭且銷往海外,如今成億萬富豪

坐在肯德基餐廳裡,你或許很難想象,手中漢堡包中的生菜全部來自一家總部在青島的公司。全國唯一能夠365天均衡供應結球生菜的公司,其結球生菜的種植技術、研發水平、生產規模、年出口量等,均居全國第一。這家公司的主人馬鐵民先生,作為新農人唯一代表踏進湖畔大學殿堂,成為湖畔大學第三期門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生菜大王”馬鐵民的創業故事。

他18年專注種菜,供應餐飲巨頭且銷往海外,如今成億萬富豪

一、種菜創業

1999年,馬鐵民從陝西老家來到山東省萊西市,當時他自費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專業學習結束,被這裡一家新加坡蔬菜公司聘用。產品全部出口,他們提供種子由農戶種植後回收產品,但是國際化的高標準農戶很難適應,產品合格率很低。

2001年底,這家公司連年虧損徹底倒閉,而馬鐵民卻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險。馬鐵民籌集40萬元資金在萊西夏格莊鎮租了30多畝地,註冊了凱豐有機蔬菜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創業之旅。剛開始,馬鐵民往土地裡播撒了7個品種的蔬菜,一心想著把菜種好,無暇顧及與市場的對接。一年過後,地裡的菜長成了他想要的樣子,馬鐵民準備迎接第一次期待已久的勝利。

但很快,命運裡的逆流襲來,他遭遇了非典。2003年,受非典影響,人員活動量減少,社會消費量降低,菜賣不動。近400畝蔬菜基地中只有70多畝的生菜賣出去,那時他感覺,“很多看似不關自己的事,逐漸就蔓延到自己身上。”

連續四年,馬鐵民和幾個同事就住在菜地旁邊的窩棚裡,齊刷刷躺在一張通鋪上,眼瞧著幼苗種進土裡,小苗破土而出,直到長出菜葉。

他18年專注種菜,供應餐飲巨頭且銷往海外,如今成億萬富豪

二、專注生菜

第一年種植的7個蔬菜品種裡,只有生菜賺錢了,其他都賠錢。馬鐵民決定調整品種結構,專種生菜,接著他又四處找基地。到2006年,他已經有五千多畝地。

非典之後,馬鐵民開闢了第二條產業供應鏈,將生菜出口國外。2007年,他接下了一個日本的大單,眼看生菜一批批長成,日本的商家突然取消了訂單。馬鐵民急得沒辦法,“即使裝車運到農貿市場,球生菜賣十天都賣不完。”只能任由蔬菜爛在地裡,通過銷燬種在武漢、南京、西安等地的蔬菜進行止損。

直到後來,馬鐵民找到在肯德基工作的前同事,剛好對方正在找供應商,這才解決了銷路問題。前後一年裡,跑了無數次。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2004年7月份的時候,馬鐵民終於種出了夏天裡的生菜,而且經過肯德基的驗收,生菜全部達標,馬鐵民的年收入,整整翻了近100倍。

2003年,為了簽下麥當勞的訂單, 馬鐵民坐著火車從福建到廣東,在麥當勞的廠區裡面見到了當時的採購,沒跟人說上幾句話,對方就讓他離開了。後來他又帶著蔬菜基地的檔案,招標書,跑到麥當勞北京的工廠,介紹自己種菜的情況,帶人到基地核驗。

他18年專注種菜,供應餐飲巨頭且銷往海外,如今成億萬富豪

三、互聯網助力

2013年,馬鐵民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顛覆性有了感知力。作為一名曾經的創業者,他受邀成為青島高新區首期創業導師,那時候,他不懂創客空間,人工智能,無人機,機器人,只憑借早期累積的創業經驗,“一頭霧水”地去給年輕的創業者當評委。

湖畔大學的面試後,馬鐵民開始琢磨互聯網技術怎麼解決農業上的問題,甚至開始網上購物——之前,馬鐵民幾乎不在淘寶上購物,手機也沒有關聯過支付寶。在湖畔大學,有人稱他是“生菜大王”,馬鐵民感覺額頭滲汗,他糾正了一下:“我更希望叫做新農人。”

經過18年的艱辛奮鬥,馬鐵民目前已擁有12處自有核心示範基地、近2萬畝的蔬菜種植規模、4處共2萬多平方米的國際現代鮮切加工車間,帶動8萬畝蔬菜合作基地,40多個蔬菜品種供給全球 20多個國家。

如今,馬鐵民的年銷售有數十億,研發水平亞洲第一。雖然現在馬鐵民成為了億萬富豪,但他的生活卻十分簡單和低調,衣著也和平常的農民無異。他說自己每天操心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怎麼種好我的菜?二是怎麼賣好我的菜?

他18年專注種菜,供應餐飲巨頭且銷往海外,如今成億萬富豪

關於馬鐵民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一起討論更多相關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