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散文:初到鄒縣城

初到鄒縣城

散文:初到鄒縣城


第一次逛鄒縣城是1993年我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那會兒。

我被分配到城郊的一所農村中學,離縣城不遠,晚上沒有晚自習,又沒地方可去,於是便與同學孫紹義一塊騎自行車逛城市夜景。

我初到鄒城,一切都很陌生,孫紹義雖是青島人,但一直在鄒城上學,對縣城很熟悉,他便當起了我的導遊。我們首先來到當時鄒城最繁華的地方——鄒城汽車站。晚上的汽車站比較熱鬧,賣各種小吃的比較多,最著名的當屬汽車三隊水餃,以至於後來汽車站搬遷後,城區大街小巷到處都有汽車三隊水餃的招牌。車站附近還有賣各種熟食的,有狗肉、豬頭肉、牛肉、燻豆腐等等。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如果想不被人打擾,就一個人靜靜地找一個角落坐下,要上半斤水餃,再來幾塊燻豆腐,拌上紅紅的辣椒,吃得鼻翼冒汗,渾身毛孔打開,頓感全身舒坦,那叫一個“爽”!如果奢侈一點,再來一盤熱乎乎的狗肉、牛肉或豬頭肉,半斤鋼山小炮彈酒下肚,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吃過飯,逛一逛百貨大樓,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附近的電影院雖然有點破舊,但對熱戀中的情侶來說,仍不失為首選的好去處,“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一個包廂,尋一個燈光昏暗處,完全沉浸在二人的世界中,以至於散場後,完全不知道電影的故事情節。

我與紹義騎車西行,穿過三十米橋,便來到了兗州礦務局的地界,在曲阜上學時,就聽兗州的一位同學說過兗州礦務局,說兗州礦務局如何為當地財政做出了貢獻,鄒縣的發展多虧了兗礦等等,說起來一臉的羨慕嫉妒恨。我當時還納悶為什麼兗州礦務局在鄒縣?後來,才知道是鄒縣領導英明決策、積極爭取的結果。騎行到此,我感覺這裡比東面繁華,彩燈閃爍,光彩奪目,街道乾淨整潔,一排排的樓房鱗次櫛比,明顯比東面居民區的要好的多。從城東到城西,我從用時和騎行的距離感覺比曲阜縣城要大一倍。

散文:初到鄒縣城

白天的鄒縣城又是另一番模樣。

夏季雨後,我們繼續騎車遊逛。縣城是一座山城,城北就是鋼山和鐵山。每逢汛期,二十米橋、三十米橋、卜莊橋、郭莊橋都會因排水不暢而導致行人、車輛無法通過,雨水過後,路面覆蓋一層層泥沙。沿街沒有高樓林立,只是一排排低矮的門面房,小商小販們把各種小吃、菸酒糖茶、服裝鞋帽等日用品擺滿人行道。滿大街都是錄像廳、卡拉OK廳,裡面傳來“每當我走過這間咖啡屋,總是慢下了腳步……”的流行歌曲,錄像廳裡總是上演著港臺等三級片,充斥著武打暴力、美女色情誘惑……總體上給人一種“髒亂差”的形象。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鄒縣城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道路在新建,樓房在新起,縣城框架在拉大。2016年,城區建成面積4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1萬人。2017年末,城市主次幹道長度165公里,路燈19405盞;城市綠化覆蓋面積1635.1公頃,城市公園綠地面積464.1公頃;生活垃圾無公害處理率100%;城區供水普及率98.87%;供熱覆蓋面積1723萬平方米;天然氣普及率97%。

我在縣城已生活了二十五個年頭。在這二十五年裡,我親眼目睹了縣城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歷史的演進、時代的變遷等都在縣城裡烙下了深深的印痕,讓人感慨,讓人深思。

古人說,四十不惑。轉眼紹義已經離開十多年了,我也已過不惑之年。這二十多年來,自己伴隨著老城一起成長,奮鬥過,空虛過;得到過,也失去過;歲月濾去了熱情的浮躁,增添了理性的沉著;弄懂了過去不懂的世界,而最重要的是弄懂了自己。

我想,正如這老城,作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見證者,能夠親身參與到自己所處的城市建設與管理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又何必斤斤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呢?

散文:初到鄒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