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上游解讀丨亞信非政府論壇第三次會議緣何“落戶”重慶?這些優勢不可忽視

上游解讀丨亞信非政府論壇第三次會議緣何“落戶”重慶?這些優勢不可忽視

亞歐合作對話會議舉行剛過去半個月,又一重要國際會議在重慶舉行。

12月18日至20日,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非政府論壇第三次會議(簡稱“亞信非政府論壇第三次會議”)在重慶市舉行。

一個接一個的國際會議緣何紛紛“落戶”重慶?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梳理發現,重慶有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區位優勢

重慶是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

地處內陸的重慶,從區位來看,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連接“一帶”與“一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是中國內陸開放的重要門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當前,重慶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大口岸,深度參與國際合作,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

截至12月初,中歐班列(重慶)開行超過了4500列。截至今年10月31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年度開行757班,班列數同比增長107%,年度運輸貨值50億元。班列累計開行1414班,輻射84個國家和地區的201個港口。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含分支機構)10164戶,佔全市比重10.4%,註冊資本總額1706.78億元人民幣,佔全市比重31.1%。自貿試驗區全域引進項目708個,簽訂合同(協議)總額1528.75億元人民幣。

中歐班列(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開放通道建設全面推進,中國—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成效明顯,中國(重慶)自貿區試驗區等開放平臺體系不斷完善,國際產能合作廣泛開展,立體多元的對外交往格局正在形成,重慶努力在西部地區實現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國際交往

與全球 224 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

近年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勢頭。重慶連續 8 年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 億美元,2018 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 5200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5.9%。

在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方面,重慶加快建設中德、中英、中意、中瑞、中以、中韓、中日等國別產業合作園區,形成了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 環保裝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與全球 224 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往來,有 287 家世界 500 強企業落戶重慶,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汽車產業集群,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基地和全球重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截至目前,重慶的友城達48個,與韃靼斯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和薩拉托夫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市、美國肯塔基州等21個城市簽署友好關係協議,我市友好交流關係城市達105個,重慶的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夥伴網越來越廣。

考慮到重慶市在外事工作方面的獨特優勢,為支持重慶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提升重慶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外交部支持下,亞信非政府論壇第三次會議在重慶舉行。

此次會議也將助力重慶更好發揮“三個作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以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拓展我市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網絡,提升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等具有重要意義。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倩 羅薛梅 王梓涵 王淳 郭發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