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信科技:人均薪酬19萬的「良心」公司,卻正在被市場拋棄?

有人曾說過,“世上最違心的事,莫過於你對著HR大談為了前景與發展,心裡卻想著公司的高薪工資;大談為了理想與抱負,心裡最大的理想卻是不上班”。

試想,如果有一家人均薪酬19萬的公司放到還在尋求“溫飽”的你面前,你還不會有所心動?事實上,近日赴港上市的亞信科技正是這樣一家“待遇優渥”的公司。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8月21日,亞信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主板上市。中信里昂證券和花旗為公司聯席上市保薦人。

很多投資者其實對亞信科技並不陌生。這家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家電信軟件產品服務商,我們熟知的三大運營商皆為其主要客戶。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國內第一代電信軟件供應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公司便與三大電信運營商保持長期合作。至今公司產品的服務支撐範圍已覆蓋全國超10億用戶,穩坐行業的頭把交椅。

得益於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全覆蓋,亞信科技的業務水平也隨之水漲船高。

從公司分部業務收入情況來看,2015-2017年,公司從電信運營商客戶獲得的營收從41.44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至46.45億元,複合增長率為5.9%。

與此同時,公司三年總營收從47.65億元增至49.48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9%。

亞信科技:人均薪酬19萬的“良心”公司,卻正在被市場拋棄?

可見,電信運營商業務實際上支撐了公司總體業績的增長。而且近三年,公司也有意在將業務向運營商靠攏。從公司分部業績佔比來看,電信運營商業務收入佔比從2015年的87%增長至2017年的93.9%。

不過,與公司持續增長的營收相比,公司的淨利潤狀況卻並不是非常“好看”。從招股書上可以看出,公司近三年中,僅在去年實現扭虧為盈,2015年和2016年都處在持續虧損且虧損放大的境地。

亞信科技:人均薪酬19萬的“良心”公司,卻正在被市場拋棄?

而導致這一虧損的重要原因在於公司的銷售成本。2015-2017年,公司銷售成本均在30億元上下,還出現逐年上升的現象。

通過深入觀察,智通財經APP發現,公司的銷售成本多數用於支付員工開支。從公司銷售成本的分部數據來看,2015-2017年,公司員工成本佔公司銷售成本分別為36.6%、35.3%及43.1%。

亞信科技:人均薪酬19萬的“良心”公司,卻正在被市場拋棄?

而與此同時,公司的員工僅有11221人。以2017年公司員工成本21.32億元來看,公司每位員工能得到的基本薪酬、獎金及津貼的金額約在19萬元左右,可謂福利滿滿。

亞信科技:人均薪酬19萬的“良心”公司,卻正在被市場拋棄?

不過高額的員工福利,似乎在目前成為了亞信持續發展的“絆腳石”。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在2017年工信部發布的軟件業務百強企業排名中,亞信科技排名19,總收入61億元,相比上年小有上升。

但與此同時,國內互聯網軟件企業的發展則更為迅猛,其中阿里雲計算、京東尚科等企業在一年間便躍升了三十多位排名。相比之下,亞信勢頭明顯不足。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此次亞信科技的上市集資淨額將主要用於提升研發能力和拓展數字化營運服務,償還銀行貸款,戰略投資及收購等。

從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業務方面,亞信正在尋求轉型發展,將數字化營運服務定義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但這條路對於亞信來說並不容易走。在目前移動互聯的時代,如今電信業的語音、短信等業務正被網絡流量所取代,傳統的電信服務系統也正日漸式微。

但與亞信在電信服務行業的壟斷地位不同,在數字化運營領域,阿里雲等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而與亞信一樣依託產品的華為等公司,同樣壟斷趨勢明顯,這使得亞信備受擠壓。

不過最大的挑戰還是源於公司自身。從分部業績可以清晰看到,即使在2017年,數字化營運的收入佔比也僅有0.8%。而相比之下,電信運營商收入佔比逐年升高也說明公司想轉型也並非易事。若未來,公司想向投資者展現公司轉型的決心,還是需要在數字化運營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