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大通河的前世今生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这里是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南边的达坂山,这里是祁连山的东端。

秋天的达坂山山峰已经是白雪皑皑,阳光照射在收割后的田野上,一幅金色的秋季景象。山前的河流就是大通河,在门源县境内这条河也叫浩门河。这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在天峻县草原聚集能量之后,一路向东,经木里、江仓、默勒、门源等几个大小盆地,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享堂汇入湟水河。大通河从源头到汇入湟水,干流先后流经天峻、刚察、祁连、门源、互助、民和6个县。

大通河经过门源县浩门镇时,似乎像一位老人,静静地,默默陪伴着门源川的村庄。通过浩门镇进入仙米峡谷之后情形就不一样了,河水蜿蜒急流而下,辟山凿石滚滚东流,涛声不绝于耳;两岸峭壁耸立,松柏桦树遮天蔽日。这为水电资源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2000年之后的几年,门源县水资源开发如火如荼,继投资1.8亿元建成第一座水电站——雪龙滩水电站之后,紧锣密鼓组织实施东旭、珠固寺沟等水电站,到2003年在这条河上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10座水电站,总投资达到10亿元,成为我省建造小水电站最多的河流。

如今也是在这条河上,一项关乎现在和未来的工程正在推进,这项称之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几乎涵盖了大通河两岸所有乡镇和村庄,涉及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废弃矿山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监管与基础支撑等5大项23小项建设内容,总投资6.06亿元,占海北藏族自治州“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总投资的40%,这是门源县历史上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也因此聚集了这个县所有部门的精兵强将,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山水林田湖草”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门源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玉英介绍说,今年工程已进入第三年,也是一期工程收官之年,我们按照国家环境科学院编制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推进这项工程,到目前,全县23个项目中除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外,其余22个项目已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占总投资的71%。

9月中旬,记者在浩门河南岸的头塘村和白土沟村采访,这是门源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实施的两个重点村,南依达坂山,北望浩门河,一东一西坐落在沟谷间。两个村都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自南向北穿过村庄,流淌在山谷间。放眼村庄内外,美丽而又宁静,山坡上、河谷里,扑入视野的是一幅美丽乡村景象。门源县生态环境局张永成介绍说,我们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是一个系统的生态工程,所以,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将这两个村列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范围,在设计生态修复造林理念上紧密结合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项目和工程,精准规划,科学布局,从而使河道治理与生态功能提升、“县乡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齐头并进。

在门源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中,涉及大通河生态治理的工程有两大项,即投资19614万元的大通河干流段综合整治与生态功能提升项目和投资16528万元的10条支流环境整治和生态功能提升工程,两项合计占到总投资的一半多。项目从青石嘴镇引大济湟调水口到东川乡克图口长达51.12公里的河岸线展开,途经青石嘴、浩门、阴田、东川等7个乡镇36个村庄,治理和修复面积达到322平方公里,比原计划新增修复面积106平方公里,据了解,目前工程已经完成总投资的90%。

离开头塘村,拐进照壁山景区东侧的一条山沟,煤窑沟村就在眼前了。这是一个回族村,全村255户人家,穿过村庄继续往山腰步行百余米就到了这个村的水源地。这是一片篮球场大小的泉水湿地,绿色网格状围栏像院墙一样将这块湿地围了一圈,围栏外面路口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识牌。赵玉英介绍说,“县乡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规范化建设项目是门源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项目资金不大,但是建设要求和标准相当严格,农村水源地建设主要通过建设生物隔离带、对裸露地植被进行恢复等措施实施。

据了解,2018年总投资2210万元的门源县“县乡村”三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规范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内容包括制定饮用水水源水质动态监测,建设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水源名称编码标识牌、水源保护区界标、道路警示牌、公告牌、水源水质监测点标志牌等10余项,涉及全县12各乡镇109个村共计120处饮用水水源地。

到今年10月份,这项涉及全县48077户161412人的饮水安全和生态修复工程接近尾声,先后完成118处水源地围栏,建设标识牌、水源地保护区界标、道路警示牌、宣传牌、公告牌等1056块;同时,对县级集中式水源地安装了10套视频监控系统,修缮取水井房3座,完成工程量的90%。

9月19日,两辆红色大货车驶进了门源县生态环境局办公楼前的停车场,这是我省首批购买的移动式垃圾热解车,落地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深处的门源县仙米乡和珠固乡。赵玉英告诉记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现在已接近尾声,剩余工程主要是购置、配备一些基础设施设备,移动式垃圾热解车是其中一项内容。

移动式垃圾热解车供应商——青海澄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闵广山在现场介绍说,移动式生活垃圾智能化连续处理系统,通俗地说就是垃圾焚烧处理车,但其科技含量和功效不一般。整套设备由机械给料、热解气化消纳、烟气净化、自动出灰、自动控制等系统组成,可车载是它与固定式垃圾处理设备的最大区别和优点,不需要占用土地及配套土建厂房,处理垃圾方便灵活。而其“傻瓜式”操作主要体现在智能化上面,设备采用软件系统对运行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只需2-3名操作人员在现场控制上料启动、停止键和自动出灰键,即可运转设备进行垃圾处理,简单易学。这套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烟气净化系统净化达标后排放,剩余灰渣集中收集处理。

据了解,在大通河两岸10个乡镇36个村实施的大通河流域门源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总投资10652万元。项目内容包括农村垃圾规范化分类收贮整治、垃圾转运设施配置、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目前,36个村庄的村级公共卫生厕所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同时给各村庄配置户外分类垃圾箱、封闭式垃圾斗及四轮自卸车720台套,配套垃圾清扫保洁工具共360套;12个乡镇购置了压缩式垃圾转运车、洗扫车、多功能抑尘车等;在泉口镇、青石嘴镇建设两座固定式生活垃圾无害化智能热解站,包括垃圾分拣车间、垃圾无害化热解智能处理系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