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们对小偷太宽容了——有感深圳美女校长的处分

01小偷换了种方式存在

小偷,随着电子货币的普及,这个古老的职业似乎式微与普通人渐行渐远,但是存在于人们脑海的中的“小偷逻辑”却并没有随着小偷的减少而减少,依然顽固地存活着。

02小偷退回赃物,被盗者就感恩戴德

对“小偷逻辑”的关注起源于当初电信的彩铃服务费。记得是当初电信手机话费莫名其妙增加了一些,查看账单后发现被开通了彩铃服务费。本人就打服务台咨询,开始电信不承认有这项收费,后来称是服务商私自收的,最后说愿意和服务商沟通帮我要回这些费用。

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联通客服只退了多扣的服务费,并没有对服务商有任何的惩罚。

我们对小偷太宽容了——有感深圳美女校长的处分

可惜的是没有更多的运营商供自己选择了,自己也最终接受了“小偷逻辑”,偷就偷吧,能退回来就行。

运营商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小偷逻辑更是普遍,不仅仅是小偷具有小偷逻辑,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小偷逻辑。

03惩罚小偷被小偷逻辑认为是“碰瓷”

比如说我们不理解打假人王海,认为他是“碰瓷”,我们并不认为“假一罚十”是合理的逻辑,反而认为要求严格执行“假一罚十”的人的逻辑有问题。

我们这个社会对小偷的宽容让人“羡慕”,当我们去商场找不良商家理论的时候,商家能退货、换货似乎就“感恩戴德”了,很多路人就会劝你知足了。

04小偷逻辑迷思——退的赃物多,就是惩罚重

深圳龙岗某美女副校长“抄袭”事件沸沸扬扬,其实我们忽视了“抄袭”对她的行为描述并不严谨,因为她是把别人的书挂了自己的名字重新出版了,这并不是抄袭而是窃取了别人的“名声”以及出版后的“财富”和各种相关的“利益”,说其为小偷并不为过。


我们对小偷太宽容了——有感深圳美女校长的处分

当地教育局在“小偷逻辑“下对其非常“宽容”,仅仅剥夺了因“盗窃”他人知识产权获得的名誉和职务。更为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路人”竟然还认为处罚过重。小偷返还所盗窃的名誉、地位、职务,这算是惩罚吗?

小偷逻辑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本人并没有去深入考证,只是小偷逻辑存在于几乎每个人的脑海中的事实确实值得思考。尤其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又很容易把“小偷逻辑”发扬光大,尤其值得警惕。

为什么会同情小偷?

小偷逻辑几乎每个人都有,这种逻辑下,我们会对小偷本能的同情、可怜,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也是一种奇特的心理,或许真的值得研究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