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兩江公安:有序恢復窗口服務 助力復工復產

近日,兩江新區公安分局根據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和市公安局的有關決策部署,按照分級分類防控工作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公安局服務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37條措施》《兩江新區警方復工復產21項便民惠企服務舉措》,在確保防疫防護到位的情況下,聚焦便民惠企,逐步有序恢復窗口業務,積極主動細緻做好窗口業務工作,讓服務更暖心、舒心、安心,滿足群眾辦事需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急群眾所急 讓每一次服務更“暖心”

“太感謝了,你們的幫助,解決了我們公司的燃眉之急……”2月27日下午,中汽西南汽車服務連鎖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向上門服務的車管所民警表示感謝。

連日來,為保障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措施落到實處,兩江新區車管所民警深入轄區企業開展走訪。2月27日,民警在中汽西南汽車服務連鎖有限公司瞭解到,受疫情影響,公司已經積壓50多臺進口汽車尚未辦理新車上牌,嚴重影響公司業務開展。

為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車管所第一時間組織民警開展上門服務。冒著小雨,民警僅用時兩個小時,便將積壓車輛全部查驗完畢,一天內辦理完結註冊登記業務。

出入境支隊在接待群眾時瞭解到,有位小男孩外籍爺爺突發疾病離世,但小男孩辦證時限約7個工作日,很可能無法送爺爺最後一程,一家人焦急不已。支隊在瞭解情況後,開通辦證綠色通道,同時,將該情況向市局報告為申請人加急製作證件,最快速度為申請人辦理好了證件。小男孩的家人手寫感謝信為民警點贊。

有序恢復窗口業務以來,兩江新區公安分局已主動開展企業走訪,上門辦理、政策宣傳等500餘次。針對部分復工復產企業員工,急需辦理身份證、居住證、暫住登記等業務的,開通“急事特辦”通道,實行24小時預約辦理服務,並可通過企業統一申報,提供集中上門辦理。
“私人定製” 讓每一次服務更“舒心”

“從打電話諮詢預約到資料準備的每一步,都能夠通過電話或者微信進行諮詢,並及時收到意見反饋,現在又上門面籤,真是太便捷了。”2月27日下午,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上門為張先生辦理面籤時,復工在即的張先生不停地向民警表示感謝。

為幫助企業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出入境管理支隊逐一梳理轄區200餘家涉外單位,為復工復產企業在渝外國人提供簽證延期、停居留證件辦理等相關便利服務。同時,優化勤務模式,採取走訪瞭解,線上諮詢,窗口分散辦公三班工作模式,對有辦理出入境業務需要的復工復產企業,針對性提供預約、延時、上門等定製服務和加急服務,通過“私人定製”,進行點對點服務,為企業人才提供出入境辦證便利服務。

各派出所戶籍窗口及車管所則依託“渝快辦”“平安重慶”公眾號、“交管12123”手機APP、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等“互聯網+”平臺,全面普及網上服務,進一步強化“網上辦”“自助辦”“電話辦”“延期辦”“預約辦”“急事特辦”等“六辦”服務舉措,加大諮詢答覆、政策解釋等力度,提高網上辦件效率和服務質量,滿足群眾日益增加的網上辦事需求,最大限度地讓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足不出戶辦成事。

據瞭解,有序恢復窗口業務以來,依託“微服務”,分局車管所累計接受諮詢240餘次,辦理各類車管業務800餘筆,為復工企業辦理機動車檢驗遠程審核250餘筆;戶籍窗口累計辦理戶口、身份證、居住證等業務600餘次。

嚴密窗口防控 讓每一次服務更“安心”

在兩江車管所業務大廳,“戴口罩、測體溫、掃碼登記、人車消毒、單獨辦理、分區等候、即辦即走。”民警現場引導,車主按照流程迅速、規範完成業務辦理。

在出入境業務辦理大廳,“四步安全工作法”一測體溫、二消毒、三登記、四諮詢引導,“單循環路線”讓辦證流程更順暢。從進門監測體溫、消毒、照相、受理以及取證等皆實行單循環,並以離開一人進入一人的原則,逐一辦理,避免人群聚集、重複接觸。同時,入口安裝紅外線體溫監測儀,大廳內準備口罩、消毒液、護目鏡、酒精噴霧、醫用手套、免洗外科消毒凝膠等防護用品,還為申請人準備了一次性手套,避免交叉接觸感染。大廳和24小時自助室每日早中晚至少消毒3次,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2小時消毒一次;消毒全覆蓋,不留死角,對照相機、複印機、指紋採集儀、簽字筆、凳子、門把手等做到用一次消毒一次。

在金山派出所,早、中、晚三次對大廳、電梯、櫃檯、門把手、自助設備等進行消毒,在窗口櫃檯、“自助服務終端”放置免洗消毒液,一次性紙巾,預約制分批進入大廳,間距1.5米以上戶外分開排隊等候……“請先用消毒液清洗雙手。”在民警的提醒下,張女士先用消毒液清洗了雙手,然後簽字按手印,隨後再次清洗雙手。一個個用心的小細節,讓來此辦理業務的群眾“安心”不少。

據瞭解,為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滿足群眾辦證辦事,減少人員流動傳播擴散風險,保證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兩江新區公安分局有序恢復各窗口業務以來,針對部分群眾現場業務辦理需求,大力推行“無紙化”“零接觸”服務,同時,規範業務辦理流程,嚴守防護細節,做好每人每時每事的安全防護,讓群眾現場辦理更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