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1

抢跑入学好不好?

我们国家标准的小学入学年龄是6周岁,具体地说,就是前一年9月1号以后到入学当年8月31号之间满6周岁的孩子,其中9月1号和8月31号都包含在其中。

为什么是6岁,不是5岁,也不是7岁?

因为6岁孩子的总体特征显示,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学习能力,并且开始有了系统学习新知的需求。

听说有一些年轻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会想办法,甚至动用医学手段把孩子的生日提前到9月1号以前,就为了孩子将来进小学的时候可以提前一年。

我在这里要强调,必须年满6岁,不要抢跑。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新生儿的差异是按天算的,婴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月算的,幼儿期孩子的差异是按季度算的。

即使到了儿童期,半年的年龄差也会在孩子们的各种行为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就普遍性来说,秋冬季出生的孩子一遍就能够听懂的内容,在春夏季出生的孩子那里可能需要多两遍;

秋冬季的孩子能够轻松达标的一项体育成绩,春夏季的孩子可能就要多加练习几次。

可以说,春夏季出生的孩子,在实际的低年级学习中是比较吃亏的。

而且,利用各种办法提前入学抢跑了的孩子,在班上往往成了“小字辈儿”,总爱跟着比他们大一点的孩子玩耍,久而久之养成从众心理,缺乏领导或管理的能力。

这样的缺失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造成的影响是无法补救的。

如果你的孩子出生在秋天,我觉得这是命运给孩子的一件礼物。

他的行为能力、心智都是在同级的孩子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生长发展的那一个,他就有可能轻松自如地进入小学阶段。

做父母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地收回这份礼物呢?

当然,千千万万个孩子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或者超常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的入学问题,家长和相关部门要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和考量后才能决定,他们可以错后或者提前入学。

那是不是说,在9月1号前庆祝了6岁生日的孩子,就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规律的学习生活,轻松应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呢?

当然不是,孩子的行为年龄可能比他的生理年龄更有说服力。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参考国外一些机构的行为能力清单,列举出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家长们预判孩子对于一年级生活的适应能力: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理想化的状态当然是希望孩子能够满足以上12个项目,但总免不了有少数几项无法达到,这完全没有关系,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准备好。

只是,父母需要判断一下,是从未尝试和练习,还是能力不能达到,要投入更多一些的关注和引导。

2

一年级知识太容易?

很多人对小学教育都有误解。

一说到小学,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教授的知识太容易了,无非是“1+1=2”,好像谁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这也造成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不太被重视。

但是,作为一名拥有50多年中小学教育经验的老教师,我回首自己的教育生涯,愈发觉得小学教育太重要了;

特别是意味着求学生涯开始的一年级,一年级,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基础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课堂教育,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学校,听铃声进入课堂、听老师讲课、下课和同学做游戏、交流感情、回家复习预习功课、在运动会上为班级的荣誉团结奋斗、在社会课堂上观察了解真实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形式,都是载体。

这些形式和载体的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方法——学习的方法,和这个世界、和他人、和自己沟通的方法;

还有发现乐趣——发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

还要启发同学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帮助朋友的能力,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幸福提供多一种可能的能力。

简而言之,一年级的基础教育就是“成为人”的教育。

虽然这些目标的实现,无法像成绩一样被考核,比如我们无法给一个孩子的性格好坏打分。

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所滋养的品德和素养,恰恰是一个孩子成长道路的基石,是孩子成才与否的关键。

有时,家长在这方面的教育是缺位的,尤其是破裂的家庭,会直接影响孩子们“成为人”的养成。

我们调查发现这个比例还不少,身处如此环境的孩子,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1/10以上。

这样的孩子往往走两个极端,一部分可能很要强,很优秀;但大部分都有可能成为问题儿童,他们常常是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施暴者。

3

分数到底重不重要?

说完孩子们“成为人”的教育,我们还需要说一下分数的意义。

从整个小学教育,或者更长的基础教育期来说,过分追求分数,会影响孩子只看到枝节,而看不到全局,所以分数不重要。

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们,我提倡:要考100分!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一年级和别的年级不一样呢?

首先,一年级的核心任务,是基础知识的搭建,没有需要融会贯通的内容,获得100分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常见不少刚入一年级的班级,一次小测验下来,恨不得大半个班都是100分。

此外,一年级是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建立最初观念的时候。

如果一上来,我们就先定基调:孩子,分数不重要啊,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努力”二字是什么意思呢?孩子们一时半会是没办法理解的。

鼓励孩子争取100分,就是在学习的最初给孩子一个有激励力的心理高位:我很棒,我完全有能力学好功课

人都是有求胜求好的心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自然而然地希望保持下去。

而且,有趣的是,这个时间的好成绩,也没有那么容易骄傲起来,因为班级里同样100分的同学有好多呢。

每年看到一年级新生放学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每每听到这样的对话,我都会心里一乐,孩子们呀,我们要的,就是你们的这个劲儿啊。

相反,如果孩子在一年级就被鼓励忽视分数,本来可以很容易就掌握的知识,本来可以马上提醒改正的马虎、书写不认真等小问题,也可能被忽视。

这些小问题,会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变成习惯,到时候再想往回扳可就费劲了。

在一年级的时候,鼓励孩子争取最好的成绩,不是唯分数论,而是一种有效、有益的激励手段,是让孩子在学习生涯最开始的时候,养好习惯、尝到甜头。

但需要注意的是,100分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苛求。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养好习惯,学习的过程就轻松;尝到甜头,就乐于到学校,一直甜下去。

但我同样要强调的是:对于长远的学习生涯来说,分数确实是不重要的,一年级的100分更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在孩子的整个人生旅途中,100分只代表某个时间里,卷面上这些有限的知识里,他没有问题。

别的,什么都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说明。

它不能说明孩子的智慧,也不能说明孩子的能力和素质;它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也不能说明你是坏人。

4

该不该报兴趣班?

谈完课堂教育,再来说一下课外时间。

我非常不赞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说法。

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更别提有的家长还想抢跑,给孩子们报很多的兴趣班。

现在报兴趣班,不是因为孩子有兴趣,而是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学跳舞或者学弹钢琴,功利一些的更是认为,学这个兴趣班,升学的时候就能得到加分。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然,现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了,到2020年前,各种特长生将会被陆续取消。

我觉得取消特长生是对的,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不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了?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让他们拥有各异的兴趣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

那家长们如何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呢?这其实和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

家庭氛围是多种多样的,有运动进取型的,有书香沉静型的,有欢乐搞怪型的,也有宽厚沉稳型的……

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得益彰或者互相磨砺,慢慢搭出了一个家庭氛围的基调,然后孩子带着自己天生的气质加入其中,虽然会带来些许冲击,但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被熏陶。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带给孩子有引导性的影响。

妈妈要到附近的公园慢跑,孩子要不要一起去?

爸爸最近的工作,需要查证一些的资料,孩子要不要来帮忙?

奶奶今天要做一道又简单又好吃的菜,孩子要不要一起做?

爷爷最近书法练得很投入,孩子来研个墨、展个纸吧……

在家人做的事情中,只要有可能、有时间就邀请孩子来参与,他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就这样被找到,他的成就感也随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我之前有一个学生,从小特别爱说话,口才非常好,家长顺势给他报了语言表演班,我们学校也为他提供上台说相声的机会。

现在,他是一名颇有成就的艺术家。

给所有幼升小家长,您知道小学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诸多的兴趣中,家长们大多数都很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那么,如何在家里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呢?

首先,家里有书,有适龄且符合孩子兴趣点的书;

其次,有手不释卷的父母就是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理由;

最后,有阅读的硬件准备——方便找书取书的书架、一个能舒服坐下的地方、柔和护眼的光线。

当然,也有家长跟我说:我们大人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

这个确实很难办了,没有包办包好的办法。

不过,家长们可以试试反过来让孩子做你的阅读导师,帮你规划书目,在网络大促销的时候抢购图书,指导你的阅读进度……也许你最后还是没有爱上阅读,但是孩子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没准儿就爱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