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在《西遊記》電視劇中,唐僧給我們的印象總是一副清冷的模樣,整日騎在馬上,除了要悟空打水、化齋之外,平時不怎麼說話,即便是被妖怪欺負了,也只垂淚不語一副窩囊相罷了,唯一拿得出手的彷彿只有念緊箍咒時的堅定,即便孫悟空疼得滿地翻滾,也始終硬得起心腸,無動於衷。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然而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一書之中,卻記錄了一個與我們先前所瞭解的那個唐僧,完全不一樣的形象,書中的唐僧不僅智慧,而且年輕氣盛,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一點兒也不給對方臺階下,弄得地位尊貴的老僧尷尬至極,甚至後來見到唐僧寧願躲起來,也不願意見到這位牙尖嘴利的小僧哥兒。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在玄奘西行求法的旅途當中,當其來到龜茲國之時,在拜會完國王之後,他來到了都城的西北角,這裡有一座寺廟——阿奢理兒寺,這個寺內此時住著一位大德高僧,木叉麴多。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當時佛教已經在西域諸國非常盛行,而這個木叉麴多又是個海歸派,曾經在天竺留學了二十餘年,學成鍍金歸來,木叉麴多本人業務能力也很強,佛法精湛、獨步於整個龜茲國佛界,因此在龜茲國內受到了國王和民眾們的普遍愛戴和推崇,眼前的這座阿奢理兒寺便是國王和信眾們所共同出資修建,寶剎修得那是相當華麗,金碧輝煌的山門在陽光下散發著炫目的光澤,抬頭看去,聖潔莊嚴,讓玄奘感到一陣神往。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看著眼前的這個大唐來的年輕法師,木叉麴多按照平時迎接普通僧眾的客禮接待了玄奘,畢竟對方很年輕,自己已經這麼大歲數了,而且成名已久,對待後輩以客禮待之,也不算失禮。

雙方寒暄了一番之後,便分主客坐下,和尚之間,清心寡慾,除了談些專業性的佛學,還真沒別的可說,而面對一位曾經留學天竺過的學長,玄奘對木叉麴多剛開始還是很尊敬的,他向木叉麴多提了很多自己佛學上的不解問題,但尷尬的是,兩人的專業其實是不一樣的,玄奘此番西行,希望學習的是大乘佛法,而木叉麴多研究的是小乘佛法,分支不同,就使得倆人談了幾句,進入了尬聊狀態。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西域諸國曆來尊崇小乘佛法, 而到了公元四世紀之時, 由於龜茲高僧鳩摩羅什弘揚大乘佛教,這位鳩摩羅什本身佛法精湛,個人魅力爆棚,曾惹得中原數位君王為了迎接法師而不惜傾國一戰,在這種超然的影響力之下,大乘佛法一度在龜茲盛行, 然而即便如此,小乘佛法在民間有著很大的勢力。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隨著後來鳩摩羅什離開龜茲東去中原, 小乘佛教便迅速反彈復興,此後小乘佛教便一直在西域佔據著主導地位,此時玄奘所在的龜茲,正是小乘佛法盛行的時期,而面前的這位老學長主攻的課題方向便是小乘佛法。

看著眼前這位總是問大乘佛法的年輕人,作為過來人,木叉麴多便勸了玄奘幾句,其實天竺也沒啥的,在我這裡學好就不錯了,雖然比不上名校,但也能混個海歸身份呀。

“此土《雜心》、《俱舍》、《毗婆沙》等一切皆有,學之足得,不煩西涉受艱辛也。”

佛教重要的經典,如《雜心論》、《俱舍論》、《毗婆沙論》等經典著作,其實我這裡都已經有,你在這裡把它們學會吃透就足夠了,實在沒有必要再往西,非要到天竺去受那一路艱辛的苦難。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木叉麴多的想法很自然,眼前這個小夥兒,看著也是個佛學料子,能把這位東土大唐來的法師收為自己門下,對自己的聲名,自然有著莫大的好處。

學長想當自己的老師,關鍵倆人還不是一個學科的,這讓玄奘很無奈,他沒有立即拒絕,那樣太失禮,玄奘只是提了一句。

“此有《瑜伽論》不?”

玄奘這句話問得其實很真誠,因為他去天竺就是為了學習《瑜伽師地論》。

玄奘在天竺時曾對戒賢法師說過:從支那國來, 欲依師學《瑜伽論》。

又向戒日王說:玄奘遠尋佛法, 為聞《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經典,玄奘所求大乘佛法,心裡想學這本經卷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雖然他問得真誠,但木叉麴多聽著卻非常刺耳,我好心讓你留下來學小乘佛法精要,你竟然拿個大乘佛法的書來搗亂,故意的不是?

木叉麴多很上火,狹隘的排外思想便開始氾濫,你學那幹嘛,真正的佛家弟子,不學那種歪門邪道。

“何用問是邪見書乎?真佛弟子者,不學是也。”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讓自己如此崇拜的大乘佛法,卻被木叉麴多棄之如敝屣,這讓玄奘也很上火,他站起來,決定反唇相譏了,年輕人,火力全開的話確實也很猛。

“《婆沙》、《俱舍》本國已有,恨其理疏言淺,非究竟說,所以故來欲學大乘《瑜伽論》耳。《瑜伽》者是後身菩薩彌勒所說,今謂邪書,豈不懼無底枉坑乎?”

你說的那些小乘佛法,在我看來,就是因為太淺了,學不到啥東西,我才去學大乘佛法的,而且這本《瑜伽論》是後身菩薩,也就是未來佛彌勒親口所講的要義,你居然說它是“邪見書”,對佛如此不敬,難道就不怕死後入地獄嗎?

不得不說,唐僧這番話,既諷刺,又辛辣,還把小乘佛法貶得一無是處,淺顯至極,這如果木叉麴多認了,那就等於說自己精通的都是些膚淺要義,那可是要砸飯碗的呀,倆人談到這裡,氣氛就開始劍拔弩張了。

佛,咱是惹不起的,那咱們再來談經論道,你說我小乘佛法不行,那我問問你,你都明白嗎?

“《婆沙》等汝所未解,何謂非深?”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在木叉麴多面前,唐僧對小乘佛法,當然算是小白,讓人家提問,自己回答,肯定不行,然而唐僧也很聰明,他此刻反問了一句,我明不明白先不說,你都明白嗎?把難題拋給對方。

“師今解不?”

你作為小乘佛法師者,你明白不,不明白還想當我老師,託大了吧?這等於是將木叉麴多捧起來,看你怎麼回答?

說不解,那下不來臺,說解了,正中唐僧下懷,便可藉機發難,人爭一口氣,木叉麴多最終硬著頭皮,吹了一把,我都明白。

“我盡解。”

吹大了吧!好,你說你都懂的,最終唐僧反守為攻,開始猛烈提問了,那麼多卷佛法要義,還能提問不出來一個你的知識盲點。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唐僧從《俱舍論》開始發問,《俱舍論》共三十卷,六百頌,想要全明白確實不容易,但提問就比較隨意了,想到哪裡提問到哪裡,這就像千百刀,隨意角度劈,一刀沒擋住,你就敗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唐僧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他雖熱衷大乘佛法,但平時也涉獵小乘佛法,因此也不是漫無目的的。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在唐僧一輪輪快速提問之下,很快,木叉麴多便扛不住了,到最後他甚至犯了一個錯誤,記錯書中經句,畢竟那麼多,誤記也正常,可唐僧就是抓住這個破綻不放,最後還當著眾人面翻書對證,逼得木叉麴多最後只能承認,自己老了,記不清了。

兩人都是名人,這麼八卦的事情肯定藏不住,唐僧與木叉麴多的辯論之事很快傳遍整個龜茲國,丟了大人的木叉麴多盼著唐僧趕緊離開,但天公偏偏不作美,下了整整兩個月的大雪,滯留在此地的唐僧百無聊賴,還經常沒事兒人似的去找木叉麴多聊天,這麼尷尬的情景,還真聊不下去。

從此,心理陰影巨大的木叉麴多便能躲便躲,儘量不見唐僧,還對人說這個年輕僧人有多厲害,誇大唐僧的本領,儘量讓自己的失敗也看起來光彩些。

龜茲國內,咄咄逼人的熱血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唐僧


兩個月後,唐僧離開了,揮一揮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相信木叉麴多此刻才最終鬆了口氣,小子,算你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