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倚天屠龙记》是金庸著名武侠小说,十分经典,从1962年至今,前前后后翻拍的电视剧电影有十余部之多,观众读者从七零后到零零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而张无忌,就是这部武侠小说中最传奇的主角人物。

张无忌经历人生百态,历尽千帆选择归隐的时候,才仅仅二十三岁。很多读者觉得他太年轻了,还不到而立之年,如果选择称王称霸,也一定会有一番成就,殊不知万物皆有定音定果,其实归隐才是最好的结局。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从张无忌个人角度:天下第一,独孤求败

很多人只看到了张无忌二十三岁就选择退隐,可他的人生是从十岁开始的,经历各种生死、亲离子散,各种谎言欺骗,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摸爬滚打,一路学习一路成长,多少觊觎他的屠龙刀,羡慕他的好运气,但问题是,这样的运气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见得会有这样的成就,因为世上只有一个张无忌。

他选择退隐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但他已经拥有这世上最厉害的武功,见过最美的美人,有最高明的医术,到达过无数人无法企及的峰顶,他见识过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见不到的美丽风景,他早已经站在权利的顶峰了,但对张无忌来说,这一切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被迫卷进江湖纷争,其实在笔者看来,他是被动地前往跑,被动地向上爬,等爬到最上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他见识过了,在故事最开始的孤岛上,远离纷争,和最爱的人平平静静的生活,于是他选择放下一切,和最爱的人重新过上那样的生活。

权力固然重要,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但也不见得所有人都向往这样的权力。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从金庸角度:英雄主义,抬高境界

不敢妄加猜测金庸老先生的想法,只是说说自己的见解,武侠江湖的英雄主义,往往追求的是“独孤求败”,最厉害的高人一定在“世外”,这就是武侠江湖里的规则,看似厉害,经常蹦跶的欢畅的,往往只是小boss级别人物;而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是疯疯癫癫的,却都是曾经武林中的风云人物!

给张无忌设计这样一个结局,其实我想也有这样的意义存在,如果他真的号召江湖人士追随他,建朝立业,自封皇帝,自然是可以的,甚至会有一番大成就,但这样的结局未免庸俗,可历尽千帆之后,洗尽铅华、归隐江湖,就是对角色和故事的一种升华,高级感从何而来?从此而来。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从政治现实角度:符合历史正确走向

这又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角度,众所周知,《倚天屠龙记》虽然是一本武侠题材的小说,但也是建立在正常的历史进程线上的,如果完全架空倒也好说,随便称王称霸,统一宇宙都没问题,但正史角度问题可就大了,在正确历史上可以存在合理改编,但是不能存在“魔改”,如今不行,再往前倒50年自然也不行,明初是朱元璋当皇帝,在这条历史线上,就不能改姓张,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从最现实的角度上分析,张无忌只能退隐的原因。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从其他人物角度:人生圆满,归隐江湖

人常道,外人只能看到你的风光,看不到你背后的苦楚,对于江湖中人来说,又未尝不是这样呢?张无忌年纪轻轻,武功已经登峰造极,身为明教教主,六大门派中无一敌手,在他们看来,张无忌已经达到了“人生圆满”的境界了,再往高处走也不会更高了,况且他还有美女在侧,归隐江湖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张无忌的伴侣赵敏来说,归隐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她已经公开表示过,不会再踏进中原一部,我相信对于这么骄傲的女子来说,她一定知道,在权力和自己之间,张无忌会选择什么,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年少有为却选择退隐:张无忌为什么不继续建朝立业,称王称霸?


结语

很多人觉得归隐是遗憾,白白浪费了高强的武功和出神入化的医术,但人活于世并不只为追求权力,高处不胜寒,就算生活曾经无比的炙热过,终究还是会恢复平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笔者都感觉归隐才是张无忌最好的选择,有人乱世称王,终其一生孤家寡人、疑心猜测,不能死得其所;有人于乱世中求安稳,所追求的,都曾得到过,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