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朱清時說21世紀科學觀念轉變:“物質世界不再是由實體組成”


朱清時說21世紀科學觀念轉變:“物質世界不再是由實體組成”

現在科學界主流,大家接受的,由朱清時教授轉述出來的"弦論”科學:

朱清時說21世紀科學觀念轉變:“物質世界不再是由實體組成”

20世紀科學承認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不自洽了,組成人體的最小元素,不是物質,只能是旋上一振動...弦,是振動模式。這條弦,振動頻率、振動幅度高點,能量就大一些...這個基本粒子的質量就大,反之就小。所以這個物質的基本粒子,就變成了弦上的振動...像佛說宇宙本體"阿賴耶識"→像大海,那個水很澄清很透亮...如果有風吹,這個水面起了波瀾,波瀾翻滾...這些波瀾或水珠,就是物質世界的萬有開始產生...所以,佛經上說,所有物質世界來自“阿賴耶識”的波浪或是水珠,這個圖像就通了...21世紀科學觀念轉變,就是“物質世界不再是由實體組成的”,而只是弦上的振動模式,弦上的振動頻率或振幅。

朱清時說21世紀科學觀念轉變:“物質世界不再是由實體組成”


照這樣的物理科學發展下去來看,整個物質世界、整個宇宙,就只是水上的波瀾或水珠...物理世界它不再是實在的東西,而只是管絃樂隊振幅的一首交響樂...

即便回到20世紀的"質論",核爆炸的振憾力,就已經告訴我們,物質不是實體,物質轉化為能量,核爆能量才會那樣巨大,物質是可生可滅的。

量子論和相對論結合起來,伊拉克發現所有基本粒子,比如電子,一定有和它配套的反電子存在...反電子就叫正電子,很快物理學家就在宇宙線上發現了正電子。所有的基本粒子,即所有物質世界的微塵,比如:不僅是電子,質子一定也有反質子,中子一定也有反中子,從虛空裡頭冒出來的...現在大家在享受手機,勸大學讀一讀《量子電動力學》。

《量子電動力學》說明,物質是能量轉化的,能量才是第一性的。"產生物質的能量是從虛空中無中生有來的"(朱清時),有一本暢銷書叫《無中生有的宇宙》,臺灣和大陸均有翻譯版。

這書裡講一件事:能量在宇宙暴漲之初,是無中生有、從虛空中冒出來的。

有人質問,這不就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了嗎?

實際上,科學家說,冒出來的是正能量和負能量分開,正負粒子分開而已,但兩個數量相等,其相加還是等於O。霍金寫的《宇宙簡史》,裡面就是寫這個。即是說,現在這個宇宙,就是正物質與負能量,正負能量,數量正好相等,抵消為O。

正能量它轉化為物質世界,即4%的這種正常物質的能量。

負能量是什麼?

負能量是引力能的,霍金舉例子說引力能為什麼是負的(能量)?

如同一頭驢掉到地下一個坑去了,你要把驢子拉上來,你就要耗用你的正能量。驢子掉到坑裡頭,它消耗的是負能量,你要用(消耗)正能量才能把它拉起來...所以引力能是負能量,引力能與正能量正好數量相等,不違反能量守恆,它們就可以從虛空裡冒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