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知心姐姐"留观点上洒真情


"小王你好!我是苗姐,最近怎么样了?出门要把口罩戴好,勤洗手,房间头要通风,不要开空调……"从2月4日解除隔离以来,小王每周都会接到沿滩区疾控中心苗艳的电话,通过视频,苗大姐会关心他近期的情况。从走进隔离室那一天,苗艳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小王,走出留观点他们成为了忘年交。

24岁的小王是一名学生,在放假返程的途中因与一确诊病人同车厢,返乡后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1月26日,他成为了沿滩区第一个入住留观点的"客人"。当晚,正在加班的区疾控中心健教科工作人员苗艳就接到了"命令",立刻前往詹井医学观察隔离集中安置点开展防"疫"工作。

27日天还没亮,苗艳就收拾好行李赶到了留观点,来到这里,让她傻了眼。由于疫情来得突然,这个留观点是用一个新建的康养基地清水房改造的,办公住宿环境简陋、设施设备不齐、制度不完善……面对眼前这些困难,这位经历过"非典",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同志深知这个时候一定要稳住,大家必须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她撂下行李立即组建微信群,一边张罗着对现场仅有的人员进行分工,一边了解这位入住人员的情况。很快,她就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三天时间就配齐了留观点的设备、建立完善了制度。白天,她负责指导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现场消杀、监测体温、询问症状……晚上,还要挤时间对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保洁人员开展消毒指南、个人防护的培训。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坐下来统计数据、整理报表,梳理第二天的工作。随着留观隔离人员越来越多,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清理统计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有无症状、处置呕吐物排泄物医疗废物、计算解除留观时间……所有的事情苗艳都要亲力亲为。留观人员有情绪了、饭菜不合胃口了、医护人员焦虑了他们都会找到苗艳,她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照顾着在留观点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把她当成"知心姐姐",有问题就找苗大姐。

当地一位确诊人员的家属由于不想被隔离,坚持待在家里,苗艳主动请缨冒着危险前去做工作。有人说她傻,她却说:"自己接触了许多的留观者,已经冒了风险也不怕多这一次,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同志的危险。"在苗艳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成功把这位高风险人群接到了留观点。这位入住的"客人"是个倔脾气的老人,只会使用老年机打电话,不戴口罩趴在二楼的窗户上对着下面的医护人员大声说些难听的话。新入行的小林是这位"老大难"的管理护士,认真地工作反而不被理解还遭到了谩骂,又担心自己会感染,显得很焦虑,工作有些被动。苗艳见状立刻安慰小林,她用专业的知识消除了小林的顾虑,并把自己多年的 "看家法宝"知识传授给小林:"不管是病人还是留观人员,他们都需要更多的关心,多给他们说说话、拉拉家常,给他们交流的时候多注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安慰好小林后,苗大姐拨通了留观人员的电话,对他进行开导,每天上下午都会给他交心谈心,进行安抚。一天,这位"客人"在给苗艳的交流中表达出想吃稀饭的愿望。留观点的饭菜都是外送的,中午没有稀饭,为了满足"客人"的要求,苗大姐又想办法协调送餐的人员给他熬制稀饭。当这位留观者手里端到稀饭的那一刻,他的情绪也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几天后,医护人员发现二楼窗台边有一个戴着口罩的老人安静地望着远方。

2月4日,沿滩区成功解除集中观察第一人,这个人正是苗艳一直关心的大学生小王,当小王走出隔离室的那一刻,隔着厚厚的工作服和口罩他立刻找到了苗艳,微笑着连声道谢:"谢谢苗姐这段日子以来对我的照顾!"并写下了"不能出门是幸福的,因为有人替我们奔走!"瞬间,苗大姐的眼眶湿润了。他们从未见面,但是小王第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苗艳。"从未见过你的脸,但是我记得你的声音",这就是对苗艳工作最大的肯定。

2月25日,邓关街道医学观察隔离集中安置点迎来了12名疫区返乡人员,苗艳又一次被安排到了全区最危险的地方。32岁的高某从外地来自贡见女友,人还没到女方家,就被直接隔离了,带着情绪的高某天天闹着要跳楼,情绪非常不稳定。苗艳立刻联系市级医院专科医生给他进行心里疏导。她还主动联系高某的女友给他做思想工作,渐渐的高某从开始的情绪激动逐渐稳定下来,解除留观那天苗大姐亲自将小高送到了永安镇女友家里。

有人问苗艳说:"你都快要退休了,这么拼命图个啥呀?"苗艳的回答很简单:"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大'疫'当前我要和大家一起并肩战斗,让人生无憾!"苗大姐是幸福的,她替别人奔走了,她也被人们深深的记在了心里。

(冯妮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