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最近熱播的《安家》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孫儷飾演的房似錦是一個雷厲風行、一絲不苟、鐵面無私的工作狂女強人形象。明明

跟徐姑姑相差無幾的年紀,兩人的處事風格以及談吐交流都天壤之別,房似錦給人看上去的感覺就是很老成。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在她這個年紀有著鮮為人知的無奈和心酸。

在和王子健送徐姑姑回家的路上,她的手機收到一則短信:一個叫做潘貴雨的女人發來的催債短信,並一開口就讓她交出一百萬的鉅款。

這個女人就是她的親生母親,正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才讓她看起來特別冷血無情,無堅不摧。

從《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再到《安家》中的房似錦,都在像我們展示了一個個因為原生家庭帶給她們不可逆的傷害。

明明都是最親近的人,為何卻往往傷我們最深?究竟是家人錯了,還是自己錯了?

家,本是讓每個人感覺最放鬆身心靈的一個溫暖港灣。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都是在這個家裡產生的。

《為何家會傷人》作者是武志紅,出生於河北,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作家。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系,200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導師是國內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

曾經寫過《健康心理專欄》,因為書中寫的小故事太火,就延續了我們現在看的這本書。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有網友將《為何家會傷人》與魯迅的《狂人日記》相提並論,說他寫出了中國家庭也在吃人的真相。

足以可見,這本書對大家的影響力有多大。

本文將從家庭、分離、獨立3方面對《為何家會傷人》解讀,為什麼最溫暖的的港灣卻最傷我們遍體鱗傷,以及背後隱含的一切現實含義。

第一、 確定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錢鍾書和楊絳先生,大家都知道這對文壇伉儷的前塵往事。錢鍾書在《圍城》裡就說過,這本書的撰寫都是因為楊絳先生的支持和幫助: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楊絳為了支持錢鍾書創作,家裡的大大小小事情都是楊絳親自去做。另外錢鍾書也會將自己的構思和靈感告訴楊絳,楊絳會把他的靈感都用紙寫下來。

無形之間大大幫助了錢鍾書,錢鍾書創作《圍城》之後,抗日戰爭爆發,楊絳想盡一切辦法幫助錢鍾書留好手稿,戰爭結束之後,又將手稿公諸於世出版了《圍城》。

如果沒有楊絳先生,這本書是否問世都難說。

兩個人相互支持、互相鞭策,彼此造就,從而成為了中國文壇著名的雙子星。

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想說一點就是,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但是很多人的誤區就是把親子關係當作家庭的核心,凡事圍著孩子轉,自己的生活雞飛狗跳。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實際上,健康家庭的父母是將孩子推出家門,讓他們去見識一個更寬廣,更彈性的世界,獨立而自主地生活。

而伴侶,才是一直那個陪伴終生的人。

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那麼,如何培養好夫妻關係呢?

首先不要拿尺子去衡量對方。

每個人進步發展的空間不一樣,每個人都在動態平衡的發展過程中,以“我”為核心,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時候,這是夫妻關係中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在《我的前半生》唐晶就說過,兩個人要一起進步,才能走得長遠持久。

其次,讓自己從內心深處真的去寵愛對方,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而是感受和感覺,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寵愛就是“去我執”,去掉自己內心的固執,沒有那麼多規則去限定對方。

別拿自己為尺子,夫妻共同進步,互相崇愛,而不要把權利規則帶回家。

家不是工作的延續,也不是工作的補充。

不是說,你在工作上用自己的模式做得很好,把這一套再搬到家裡就會非常好。

事業當中表現是強勢,強悍,在家裡呢,並不受用。家裡不是針尖對麥芒,邏輯對邏輯,家裡是講情講暖的地方,而不是講那些規矩和規則的場合。

同樣,在楊絳和錢鍾書的身上,除了對彼此的支持,還要對對方表示欣賞。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讓對方欣賞對方的方法就是,不斷讓自己吸收新的知識和格局,而不是自我得意、沾沾自喜和你驕傲的資本。

家是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去經營,需要愛和呵護的地方,需要懂得去欣賞對方而不是去想方設法改變對方。

《為何家會傷人》武志紅在書中說到: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親密關係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於交流並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於你於我,都不會太痛苦。

第二、 學會分離,是接受成長的第一步

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分離的一生。

比如在你呱呱落地的時候,在你求學在外、在你結婚成家、在你與親人見證生死別離的時候等。

好多家長都是這種想法:如果我沒有當成老師,那麼我的孩子一定要成為老師;如果我沒當成畫家,我一定要讓孩子成為畫家等。

父母都太強勢了,本書作者武志紅說過自己的經歷,沒捱過父母一次打,也沒捱過一次罵,要十塊錢,給十五,而我人生中的重大選擇,都是我自己做的,父母就算反對,也不干涉。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榮偉玲說過,“好的父母是天賜的運氣,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好的心理基礎。”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父母在,不遠遊。

還有一句,遊必有方。父母可以給孩子在成長、求學既感情道路上一些建議,不是決定。

當孩子對世界有控制和掌握的能力的時候,這時候父母你還忍心把孩子時刻控制在手邊嗎?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而孩子的價值就是希望被父母得到認可,這樣的關係真的是健康的嗎?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好的親子關係,是讓孩子建立在健康的自我,而不是一味順從

童年的時候,我們渴望穩定,渴望父母時刻都在我們的身邊;

長大的時候,我們渴望另一半一直守護在自己的身邊。

但是,如果父母不離開我們,我就不能成長。同理,愛情也是。

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則稱,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

親子關係亦如是。

分離,核心是讓孩子獨立,也是讓我們人格趨於獨立。

父母和孩子,我們和戀人,如果雙方總是黏在一起,這未必就是自然和健康的狀態。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你是你,我是我,但無論如何我都站在你身後支持你。

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五歲前就已基本塑造成型。不止人格,我們的情感基礎也常是童年形成的。

作為父母,如果太強勢:就是破壞孩子原本該有的命運。

作為孩子:有健康的獨立人格後才會真正的愛父母,愛他人,愛自己。

所以,培養一個孩子的愛,請從培養ta的獨立人格開始吧。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引導者,而非掌控者。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

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食物都是次要的。

第三、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讓自己擁有學習的能力

作為成年人,不管你是創業者還是打工者,壓力太多,每個人都有不同大小的壓力。

但請不要把焦慮轉嫁給父母,無論什麼時候。

有些全職父母,全職媽媽,把自己的壓力都轉嫁了孩子。卻停止自己的成長,把這對自己的美好寄託都完完全全“繼承”在了孩子的身上,把自己應有的壓力都轉移給了孩子。

把教育當事業,當作證明自己能力的工具。

好多父母或許就說,如果我不告訴他們做什麼,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就像那句我們常說的那句話:“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啊。”

這句話看似看著很有道理,卻是一份毒雞湯。你不是孩子,你怎麼知道孩子心底到底是怎麼想的呢?ta真正渴望要去做什麼呢?

有些父母讓孩子出國,孩子就順從出國;有些父母讓孩子當公務員就當公務員;讓做教師就去考教師……

孩子們,請捫心自問: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父母“干政”的最終結果就是:導致孩子培養了這種心態:“算了,你說什麼就什麼吧。”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孩子都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了,從而迷失了自己。這就是很多家庭一個習慣性的悖論: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別人都知道你是誰,而你自己卻不知道你是誰。

父母們,也請捫心自問,這真的是你們願意看到的嗎?

那如何讓這種雙輸的局面轉換為雙贏的局面呢,這裡建議“三不要”原則:

  • 不要放棄自我成長。

不斷吸取新的信息,讓自己變得融會貫通,讓自己不再產生恐懼和焦慮的唯一辦法。如果每個家長都堅持自我成長,而不是讓孩子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願怎麼怎麼樣。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是最有力量的。這才是快速適應社會,讓自己不再產生焦慮的唯一辦法。

  • 不要將自己“寄生”在孩子的身上。

很多人都說,我活著就是因為孩子。只有孩子優秀了,你才會找到成就感,快樂感。只要你這麼想,都會把孩子的培養當作信仰。

孩子出人頭地到底是對自己的證明,還是孩子真的是想成為ta自己的樣子呢。

  • 不要抱怨,立馬去做。

自我否定是一個人開始成長的標誌。

如果你沒有自我否定,掩耳盜鈴,眼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錯誤,唯獨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對不起,無論是誰也真的叫醒不了一個裝睡的人。

以上。

不管是從家庭中的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我們都應遵循這一個原則和核心:在情感方面,不論是愛人還是親人,聽話不重要,因為不管你是否聽話,我都能感覺到和你在一起,我知道你愛我就可以了,你走你的路,我祝福你。

無論你走到哪裡,我都感覺你在我心中。

從關係、分離、獨立3方面淺析《為何家會傷人》及背後的深層含義

這才是最好的家庭關係啊。

明白了這些,家,就不會再那麼傷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