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晉滅亡時,場景有多慘烈?

文史磚家


西晉滅亡時有多慘?比之靖康恥北宋滅亡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晉得位不正,殺曹氏家族篡權取得天下,沒想到的是司馬炎之後,便開始走向衰落,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原本跟個傻子差不多。

中國有一句古話“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家天下的傳統,一代創業,二代守成,三代敗家,所以富不過三代是顛撲不破的哲理。

公元291年,西晉開始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內耗嚴重,這個時候給了少數民族政權興起的機會。滅亡西晉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劉聰、劉曜是其滅亡的直接策動者。

而劉聰、劉曜的父親便是匈奴送到西晉做人質的劉淵,司馬炎在世時,說劉淵有龍鳳之姿。這個司馬炎做事也不徹底,比曹操差遠了。既然你知道劉淵有龍鳳之姿,為什麼不把他處理了?他的傻兒子司馬衷更是把這個劉淵封為寧朔將軍。

劉淵在八王之亂後自立為漢王,奉被司馬氏滅掉的後蜀末代皇帝劉禪為祖先。看上去劉禪這個傢伙挺有先見之明,知道反正將來會有人裝自己的孫子來給自己復仇,所以當年鄧艾還沒有走到成都他就主動降了。

稱帝之後劉淵率軍與西晉戰鬥,戰鬥之時還將數以萬計的漢族平民悉數殺盡。後來劉淵去世,他的第四個兒子劉聰稱帝。經過幾番征戰,最終攻下了洛陽。

匈奴攻入西晉都城洛陽後,經過八王之亂的折騰,昔日繁華的洛陽都城已荒無人煙,十分冷清,強盜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搶東西。匈奴在洛陽僅王公以下的人就殺了三萬餘人,更別說平民老百姓了,到處都有屠殺。

當時逃過一劫的皇帝司馬熾被劉聰當做奴隸使喚,整天盡心盡力服侍劉聰,可惜他沒有劉禪命好,在一次宴會時,原西晉大臣看到皇帝這樣悲慘的命運,默默的流出了眼淚,這讓劉聰不爽,於是將司馬熾毒死了。

司馬熾死後,司馬鄴在長安繼位,但沒過多久又被匈奴滅了。長安城遇到的屠殺比洛陽還慘,不論地位是男人就殺,這導致長安城裡的男人死亡殆盡,女人則淪為了匈奴人的玩物。司馬鄴投降時倒保住了一條命,但在當了一年奴隸後,也被劉聰給殺害了。

據《晉書》記載,匈奴每破一城都會屠城,並且燒殺搶掠姦淫,無惡不作,當時中原的士族十不存一。

由於當時戰亂,糧食供給不足,匈奴軍隊甚至將女人和小孩囤積起來當做儲備糧食。民間也傳說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西晉滅亡時,到處是戰火,基本上千裡焦土,這也導致不僅有被匈奴殺死的人,還有餓死的、病死的不計其數。

百姓如此之慘,皇家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司馬氏的兩任皇帝做牛做馬都沒有逃過被滅殺的命運,劉聰還將司馬家族的皇陵給刨了。更是將宮女,貴妃和公主們通通送入軍營當軍妓,在那些如狼似虎的匈奴蠻兵面前,這些任人宰割的弱小女子結局如何悽慘,可想而知。

最後劉聰一把大火將洛陽城燒了個精光,一座歷史悠久的繁華古城淪為灰燼,只剩下歷史長河中痛苦而恥辱的回憶,讓人扼腕嘆息.....


謝金澎


西晉王朝的滅亡可謂是中國所有滅亡的王朝裡最為慘烈的。這種慘烈不像後來的王朝基本是皇室被斬盡殺絕,這種慘烈是全國人民集體的慘烈,是文明被野蠻蹂躪荼毒的人道災難。



西晉王朝的建立者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司馬炎可謂是所有的開國皇帝裡少有的昏君。一方面,司馬炎大肆分封諸王,解除天下武備,導致諸王擁兵,造成八王之亂。另一方面,司馬炎有眾多兒子,卻偏偏立了一個白痴當太子,並且娶了天下第一毒婦做太子妃。

司馬炎死後,白痴皇帝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皇后,實際操控了西晉的朝政。賈南風因謀害太子司馬遹而被趙王司馬倫等殺死,西晉八王之亂爆發。由於成都王司馬穎引少數民族蕃兵來為自己助戰,結果導致胡人大量內遷,進奪中原。



於是,西晉永嘉之亂爆發,匈奴人劉淵率領的匈奴大軍殺進洛陽,不僅在洛陽進行了大量的屠殺,還放火焚燒了洛陽城,俘虜了大量的漢人當奴隸,連同晉懷帝司馬熾也被俘虜到匈奴,匈奴人打獵時,竟然讓司馬熾披上狗皮約狗叫,最終司馬熾還是被劉聰毒死了。

永嘉之亂後,晉愍帝司馬鄴又在長安做了皇帝。然而,匈奴人同樣沒有放過他。匈奴人攻入長安時,比對洛陽更加殘酷。匈奴人不僅殺光了長安城裡的所有男子,並且把女人和小孩全部擄走充當性奴和軍糧。晉愍帝司馬鄴遭遇了晉懷帝一樣的待遇,最終仍然慘死匈奴人之手。



可憐中原大地遍地狼煙,生靈塗炭。漢族百姓們更是悽慘地淪為了“雙腳羊”,夜裡是胡人的玩物,白天就變成了他們的食物。整個中原十室九空,滿目瘡痍。


傅斯鴻


這次慘烈究其原因:一是遊牧民族的狼性;二是漢人劉聰的報復欲。


可以說,西晉是古代歷史上有名的短命鬼。費盡心機的司馬氏,好不容易把魏給篡了,卻想不到自己在52年後,幾乎被匈奴給滅了種!

其實,在永嘉五年,自西晉的晉懷帝被俘的那個時候起,西晉就基本已經亡國。


永嘉五年,西晉高官司馬越被匈奴嚇死!太尉王衍帶領部隊護送其靈柩,準備到司馬越的封國安葬。哪知道,半路匈奴騎兵突然殺出,結果,晉軍和那些送靈的人,大概一共幾萬人都被一個不剩的斬絕。

隨後,匈奴騎兵趁勢攻入洛陽,不但俘虜了晉懷帝,還當其面宰殺了太子;又殺掉達官顯貴以及老百姓三萬餘人。同時,縱容部下搶掠姦殺,並集體挖掘陵墓並開始焚燬宮殿。

這一次屠城,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次規模很大的人口遷移,可以說,慘烈至極。這場大屠殺沒過幾年,面對兇悍的匈奴人,長安的晉愍帝司馬鄴主動投降,西晉徹底玩完!


歷史兵說


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共經歷四朝,與東晉合稱晉朝。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沒錯就是三國時期魏國名相司馬懿後代建立的王朝,所以稱司馬晉。西晉時期,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短暫的大一統時期。但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為後來的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從而產生了上面的問題,究竟當時有多慘烈,這麼說吧!漢族差點就滅族了!!!

八王之亂

司馬家族建立西晉王朝歷盡了艱辛,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那一時期取得了難得的統一。但是,司馬家族並沒有珍惜,不是把精力放在了帶領百姓奔小康上,而是開始了內鬥,這就是有名的“八王之亂”,八個司馬家族的親戚你爭我鬥打的格外熱鬧。這件事的核心人物就是當時的皇帝司馬衷,這是個智商不在線的皇帝。但是,他的皇后確實個狠角色,這就是賈南風,她是八王之亂的導火索。皇后想參政,而且拉來了小叔子一起,處死了皇帝的叔叔,而後皇后也把小叔子給弄死了。這一下八王裡面就掛了兩位了。後來賈南風被一個司馬親王給毒死了,八王之亂進入了下半場。皇后沒有了司馬衷被其他的司馬親王操縱,又是一頓“六親不認”最後勝利的是司馬越,司馬越毒死司馬衷後立了個新皇帝,這麼亂的一個國家,要是不出點事好像都不科學。上面提到很多遊牧部落在西晉時進入到了關內,這麼好的時機他們怎麼能消停。老百姓們也跟著倒黴了。


五胡十六國之亂

西晉末期八王之亂已經把國家弄的亂七八糟,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紛紛起兵造反,司馬越帶兵迎敵,但就是閉門不戰,新皇帝司馬熾怒不可遏,揭發了司馬越的罪狀聲討他,司馬越病死了。司馬越的部下王衍帶領隨軍的皇室成員和公欽大臣逃跑避難,當逃到寧平城時被石勒領軍的匈奴軍追上,他們怎麼是匈奴軍的對手,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後士兵加大臣隨員等十多萬人被匈奴軍全殲。

此戰之後,晉軍主力悉數被殲,都城洛陽形勢危急。同年六月,匈奴漢趙大將劉曜、呼延晏、王彌攻陷洛陽,並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淫掠。城破後,晉懷帝司馬熾曾想潛逃出城,到長安繼續抗戰,結果還沒出城便被抓獲。洛陽淪陷的次日,劉曜下令殺害太子司馬詮、吳孝王司馬晏等皇室成員及大批公卿大臣,連同士兵及平民遇害者,人數超過三萬人。不僅如此,西晉諸帝的陵墓被挖掘,宮殿被焚燬,後宮被擄掠為奴,其中惠帝的皇后羊獻容被劉曜收為妾室。一時之間,洛陽城內外枕骸遍野,宛若人間地獄。司馬熾死後,司馬鄴在長安繼位,但沒過多久又被匈奴滅了。長安城遇到的屠殺比洛陽還慘,不論地位是男人就殺,這導致長安城裡的男人死亡殆盡,女人則淪為了匈奴人的玩物。司馬鄴投降時倒保住了一條命,但在當了一年奴隸後,也被劉聰給殺害了。據《晉書》記載,匈奴每破一城都會屠城,並且燒殺搶掠姦淫,無惡不作,當時中原的士族十不存一。



後經史學家統計,五胡亂華時期我國北方漢人死亡兩千多萬人,佔當時漢人的近七成,元氣大傷。


江湖小叨叨719


每個朝代在滅亡的時候,都是很慘烈的,而西晉滅亡時的慘烈程度與其他朝代相比,只可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晉剛開始建立時,司馬炎還是很不錯,勵精圖治。但在滅吳統一後,就逐漸變得越來越腐朽了,此後西晉政風一直都是十分黑暗,官吏貪贓枉法,奢靡腐爛,百姓苦不堪言。

在司馬炎去世後,他的傻兒子司馬衷繼位,由於皇帝無能,被封為王的司馬家族皇室個個覬覦皇位,於是爆發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內耗嚴重,這個時候給了少數民族政權興起的機會。滅亡西晉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是匈奴,匈奴劉聰、劉曜是其滅亡的直接策動者。

西晉滅亡時,當時北方大局幾乎是掌握在在匈奴之手,整個北方到處動亂,場景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匈奴攻入西晉都城洛陽後,繁華的洛陽都城已荒無人煙,十分冷清,出現的都是強盜在光天化日下搶東西。匈奴在洛陽光王公以下的人就殺了三萬餘人,更別說平民老百姓了,到處都有屠殺。

當時逃過一劫的皇帝司馬熾被劉聰當做奴隸使喚,整天盡心盡力服侍劉聰,可惜他還是沒保住自己小命。由於在一次宴會時,原西晉大臣看到皇帝這樣悲慘的命運,默默的流出了眼淚,這讓劉聰不爽,於是將司馬熾毒死了。


司馬熾死後,司馬鄴在長安繼位,但沒過多久又被匈奴滅了。長安城遇到的屠殺比洛陽還要慘,不論地位是男人就屠殺,這導致長安城裡男人基本被殺絕了,女人則淪為了玩物。司馬鄴投降時倒保住了一條命,但在當了一年奴隸後,也是一樣被劉聰給殺了。

西晉滅亡時,據《晉書》記載,匈奴每破一城都會屠城,並且燒殺淫掠,當時中原的士族十不存一。

由於當時戰亂,糧食供給不足,匈奴軍隊甚至將女人與小孩給囤積起來當做儲備糧食。而民間也傳說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據說在西晉滅亡時,當時北方人民對於匈奴十分恐懼,聽到匈奴殺來了,寧願自殺上吊也不願意落入匈奴之手。


西晉滅亡時,到處是戰火,基本是千里焦土,這也導致不僅有被匈奴殺死的人,還有餓死的、病死的不計其數。


夏目歷史君


西晉衰敗於“八王之亂”,滅亡於胡人之手,三足鼎立結束之後的統一曇花一現,中原地區進入“五胡亂華時期”,群魔亂舞,漢人十不存一。

司馬炎沒有他爺爺和父親的耐心,他不滿足於只做一個權臣,逼曹魏皇帝曹奐禪位給自己,於是司馬炎超越了前輩,成為了新朝的開國皇帝,國號為“晉”。當上皇帝之後,司馬炎意氣風發,對東吳發動滅國之戰,東吳政權滅亡,加上之前已經滅亡的蜀漢,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結束,中國進入了短暫的大一統時期。



為什麼是短暫呢?內部上,西晉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是穩定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危機。世家大族經過長期的發展,早就形成了龐大的權貴集團,這些氏族擁有很大的權力,甚至可以威脅帝王,為了穩住氏族的心,司馬炎分封宗室皇親到各地為王,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但是地方勢力強大之後,就不再受中央的約束,由此爆發了“八王之亂”。結果就是西晉的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對外族勢力不再有統治力了,為西晉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外部上,西晉時期,外族勢力大量湧入關內,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向關中地區人口已經佔到當地的一半。原本這些胡人都是被西晉的氏族當作奴隸,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等到西晉衰敗,胡人勢力開始圍攻西晉,建興四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


西晉滅亡之後,各少數民族紛紛在北方建立政權,這就是“五胡十六國”,北方的漢人進入水深火熱之中,被屠殺者不計其數,女人被迫強行跟隨軍隊行軍,糧食充足時作為軍妓供胡人士兵發洩,糧食不夠時就成為了食物,被稱為“兩腳羊”,還有大量漢人為了躲避戰禍,紛紛南移,北方的人口驟減,直到冉閔的出現漢人才得以在北方生存下來。


歷史伶俜者


西晉滅亡的慘烈程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面的來者也只有北宋可以相提並論。

西晉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王朝,憑藉著陰謀詭計奪取帝位,但是也經歷了嚴重內訌,經過八王之亂以後,西晉王朝來到了歷史的節點。北方的匈奴人劉淵舉兵造反,拉開了晉末風暴的序幕。緊跟著劉淵的部將石勒崛起於河北,經過苦縣之戰,擊敗並屠殺了司馬越晉軍僅存的十餘萬主力軍,進而挺進洛陽。

而第一批進入洛陽的匈奴軍是王彌與劉曜部。這倆人都是劉淵的手下,劉曜基本上把石勒沒有殺乾淨的西晉宗室漏網之魚屠殺殆盡。他比石勒更狠,他的目的是要徹底斷絕西晉的統治根基,讓它再也不能翻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劉曜做出了一件更加狠毒的事情——他和董卓一樣,燒燬了洛陽城。魏晉帝都,一朝傾覆,天下風流,化作塵土。熊熊燃燒的烈焰,徹底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當時的晉帝司馬熾被抓,這位曾經力圖恢復的帝王,還沒來得及大展雄圖就成了階下囚。

至於說他的境況,我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

一年以後的一個宴會。

耽於享樂的劉聰左擁右抱,身邊絕色如雲,而坐下的王公大臣們也在盡情享樂,然而他們想不到,劉聰還給他們準備了一道絕妙的消遣。

坐下的西晉舊臣很快就發現,今日給他們倒酒的這個僕人,他們認識,晉帝司馬熾。

陛下!為什麼啊?

他們哭了,故國之思,難以抑制。

司馬熾笑笑沒有說話,只是繼續給這些座上賓倒酒罷了。

劉聰靜靜地推杯換盞,默默的欣賞他導演的這一幕。

你不是皇帝嗎?不是高高在上嗎?現在滋味如何?

西晉舊臣紛紛痛哭。

劉聰臉色卻逐漸變了,原來你們心裡,他還是皇帝,原來我這個乾坤新主你們還是不認是不是?他暗暗地抽出匕首,狠狠的割下了一塊牛肉,放到嘴裡。

一個月後,司馬熾被殺。

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冷兵器研究所


西晉王朝滅亡時的慘象,只不過是五胡亂華的開始!隨之而來的是中華民族百餘年的大動亂時期!也成為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歷史時期!


喜歡看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東漢末年分三國,統一三國的便是司馬家族的晉朝,然而晉朝之後的歷史故事可能很少有人瞭解了。晉朝與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樣,國家中途遭遇磨難,因此被後世歷史學家分為兩段歷史時期,這邊就是西晉和東晉。其管轄的地理範圍和疆域變化與北宋和南宋如出一轍。同樣的,西晉的滅亡與北宋的滅亡時所遭遇的慘痛經歷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晉創立之初,司馬炎尚且能夠很好的治理和管理國家。然而江山社稷傳到司馬衷的手裡之後,這個有點呆萌憨傻的皇帝根本就無法承擔起統治萬民的重任。於是爆發了晉朝歷史上最為動亂一段歷史時期,被稱為“八王之亂”!

這是由於晉朝時期採取宗室封王制度,當皇權沒落時,皇室宗室的各王侯紛紛出來主政,並且都想借此機會成為皇帝。

八王之亂這些歷史事件的爆發,嚴重的損害了西晉王朝中央的統治權威和國家實力,這給了北方遊牧民族機會,其實從東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便紛紛內遷至關內居住,原本這些少數民族由於勢力單薄,中原王朝又擁有的強有力的軍事力量和統治的政治手腕,這些少數民族本來和當地的漢族人民共同的友好生活著。但是八王之亂的爆發改變了這一局面,少數民族在看到中原王朝國力式微的情況下,藉機發動了,對漢族的戰爭並且紛紛在主要聚集區建立自己的國家。



先後主要由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少數民族在北方建立了各自的政權共計十六個小國家。因此歷史又將這段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時期。而司馬家族的晉朝呢?跑到了南方建立了偏安於長江以南的政權,歷史學家將其稱為東晉王朝。

上層社會的門閥世族紛紛南遷,史稱衣冠南渡。但是作為普通階級的勞苦大眾,留在北方的漢族同胞與少數民族之間戰爭不斷,互相殺伐攻掠。導致人口大減員,餓殍遍野,赤地千里。人們易子而食,野狗啃食屍體,待其他民族人命如草芥……



真正慘烈的不是西晉王朝的滅亡,而且五胡十六國的建立。直到幾百年後,人口都沒有恢復到曾經的水平,更不用說經濟文化的建設和復興!

司馬家族真的是誤我華夏民族數百年!


珞珈山的貓


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結束了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戰亂,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還是不錯的,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太康之治”。

但對於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出現了問題,西晉的下一任皇帝為司馬衷,後世稱晉惠帝,這個皇帝的腦袋有點不夠用,被人稱為白痴皇帝。

八王之亂

由於皇帝是傻子,大權逐漸落入了皇后賈南風手中,但外有楊駿輔政,兩股勢力各不相讓,於是皇后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殺死楊駿,但大權卻掌握在汝南王司馬亮的手中。

這時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最終爆發了“八王之亂”,這八王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潁、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

這場皇族之間的爭權奪利,使剛剛恢復的大好河山在八王之亂中迅速遭到破壞,人民死傷慘重,經濟凋敝,這一時期所隱藏的階級矛盾、名族矛盾則迅速爆發開來。

胡人內遷

自從東漢光武皇帝同意周邊少數民族內遷後,這期間大批的胡人湧進中原,其中最多的有匈奴、羯、氐、羌、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

到了後來胡人越來越多,例如西晉初年關中人口已突破百萬,而其中少數民族就佔了一半,當時漢族統治者對胡人的政策比較偏激,很多胡人淪為漢族地主的隸農,殘酷的民族壓迫致使民族矛盾一天比一天升級。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率先稱帝,挑起了反晉大旗,到建興四年(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中原地區長達一百多年的大動亂開始了,而司馬睿在南方重建晉朝,後世稱東晉。

五胡亂華

西晉滅亡後,北方先後建立十六個國家,當時遠遠不止十六個,只是這些國家都是比較有影響力的。

他們分別是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統稱為十六國,大多數都為胡人建立的,就是上文提到的五胡政權。



這一時期也稱為五胡亂華時期,期間有前秦短暫統一過,不過後來前秦皇帝苻堅率領80萬軍隊南伐東晉時遭到慘敗,北方又重新亂了起來,特別是羯族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大量殺害北方漢人,其他胡人也先後殺之。

胡人所到之處漢人片甲不留,房屋盡數焚燬,據統計這一時期的北方漢人最少銳減了1300萬。

後來漢人冉閔建立冉魏政權併發布“殺胡令”,漢人迅速反擊,給胡人以沉痛打擊,最後更是滅了羯族全族,可惜後來冉閔被前燕皇帝慕容儁(jun)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所以西晉經過八王之亂,緊接著又有五胡亂華,中原戶口十存有三,基本上到了無人的地步,是漢人一場空前絕後的大災難。

到北魏的建立才結束北方這樣的大動亂,最後直到隋朝的建立才結束全國的大動亂。


景觀歷史


雖然說古代沒有不亡之國,但等到一個朝代或帝國滅亡時刻真正到來時,其畫面之慘烈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恐怕沒有幾人能承受。比如,在結束漢末三國近百年的大動亂後建立起來的王朝-西晉,其滅亡時的情景便堪稱極度悲慘。


經過賈后專政和“八王之亂”的禍害,盛極一時的西晉帝國漸呈搖搖欲墜之勢,定居在邊地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紛紛起兵造反,並大肆進犯中原。永嘉五年(311年),出身於匈奴族的漢趙皇帝劉聰,派遣大將劉曜、石勒、呼延晏等人第三次進攻西晉的都城洛陽,意圖將其消滅。



此時,西晉懷帝司馬熾不過是權臣、太傅司馬越手中的傀儡,動靜不能自由,而司馬越卻由於專注排除異己、把持朝政,從而引起國內的不滿,使得局勢更加危急。隨著反對聲日益高漲,深感危機的司馬越奏請率軍抵禦漢趙的軍隊,但在到達項城後卻畏敵不戰,做起了“縮頭烏龜”。


同年三月,忍無可忍的皇帝下詔歷數司馬越的罪狀,命令各地群起而討伐之,並以苟晞為大將軍輔政。司馬越聞訊後急病交加,竟然在很快病死於項城。面對著朝廷的猜忌和強敵日漸逼近的局面,太尉王衍決定率領司馬越的部眾及隨軍的皇室成員、公卿大臣,攜帶其棺槨,以還葬東海國為由,逃離洛陽到江東避難。



然而王衍一行剛剛走到苦縣寧平城,便被聞訊趕來的石勒大軍追及,晉軍交戰失利,隨即遭遇敵軍的屠殺。在這場戰役中,包括襄陽王司馬範、太尉王衍在內的宗室、公卿們全部被殺,連同遇難的士兵、平民,總計有十餘萬人死於非命(“勒以騎圍而射之,相踐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見《晉書·卷五十九》)。


寧平城之戰後,晉軍主力悉數被殲,棟樑之才為之一空,導致防守空虛的洛陽城形勢危急,被攻陷只是朝夕之間的事情。果不其然,同年六月,漢趙大將劉曜、呼延晏、王彌攻陷洛陽,並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淫掠。城破後,晉懷帝曾想潛逃出城,到長安繼續抗戰,結果還沒出城便被抓獲。


洛陽淪陷的次日,劉曜下令殺害太子司馬詮、吳孝王司馬晏等皇室成員及大批公卿大臣,連同士兵及平民遇害者,人數超過三萬人。不僅如此,西晉諸帝的陵墓被挖掘,宮殿被焚燬,後宮被擄掠為奴,其中惠帝的皇后羊獻容被劉曜收為妾室。一時之間,洛陽城內外枕骸遍野,宛若人間地獄。



帝出華林園門,欲奔長安,漢兵追執之,幽於端門。曜自西明門入屯武庫。戊戌,曜殺太子詮、吳孝王晏、竟陵王、右僕射曹馥、尚書閭丘衝、河南尹劉默等,士民死者三萬餘人。遂發掘諸陵,焚宮廟、官府皆盡。曜納惠帝羊皇后,遷帝及六璽於平陽。見《資治通鑑·卷八十七·晉紀九》。


晉懷帝被俘後,起初尚能得到劉聰的優待,但不久便連番受辱。永嘉七年(313年)正月,劉聰舉行宴會,並命晉懷帝充當斟酒的僕人,晉朝舊臣看到後號哭不已,由此令劉聰很是反感。二月初一,晉懷帝被劉聰用鴆酒毒殺,時年才30歲。


洛陽淪陷、懷帝被俘後不久,皇侄司馬鄴在遺臣們的擁戴下,在長安重組小朝廷,並自稱皇太子。懷帝遇害的消息傳來後,司馬鄴正式登基為帝,是為晉愍帝。然而小朝廷剛剛組建成功,執政的朝臣便與地方軍閥鬧起了內訌,導致局勢愈發敗壞,根本無力抵禦漢趙的進攻。



建興四年(316年)八月,劉曜率軍包圍長安,斷絕晉愍帝君臣與外界的所有聯繫。兩個月後,城內米價騰躍,一斗價值黃金二兩,大半居民因此餓死,人食人的現象隨之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愍帝自知出逃無望,便在十一月十一日遞交投降書。六天後,愍帝君臣一行被押往漢趙都城平陽。


冬十月,京師飢甚,米鬥金二兩,人相食,死者太半...十一月乙末,使侍中宋敞送箋於曜,帝乘羊車,肉袒銜壁,輿櫬出降。群臣號泣攀車,執帝之手,帝亦悲不自勝。見《晉書·卷五·帝紀第五》。



在亡國後的兩年時間裡,愍帝備受劉聰的侮辱,曾經充當過狩獵隊伍的前導,並在宴會期間擔任行酒、洗酒杯的雜役工作,還曾服侍他上廁所,晉朝遺臣看到後痛哭流涕,由此引起劉聰的殺心。建興五年十二月(318年2月),晉愍帝在平陽遇害,終年才只有18歲。隨著晉愍帝的遇難,立國僅53年的西晉滅亡。


史料來源:《晉書》、《十六國春秋》、《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