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周作人

“妻賢夫禍少”,這句俗語自古以來都是男子娶妻的一個標準。

近年來,網絡上不斷湧現出各式各樣的"扶弟魔",這讓大眾開始反思女性在家庭當中的弱勢地位是不是助長了某些價值觀歪曲的人的"啃夫"行為。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主人公,他一生的悲劇就要從他的婚姻開始。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有一句話說,月亮太亮了,星星就看不見了。事實也確實如此,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其中最經典的一顆星星,便是周作人。

聽這個名字,就算不認識他的人應該也能猜到那個月亮是誰,沒錯,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周樹人。

世人讚歎月亮的太多,看見星星的太少,而周作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哥哥是月亮,他只是星星

大家對周作人的瞭解,大抵最多的就是作為魯迅的弟弟這個角色而來的,但是和哥哥相比,他所受的關注要少的多,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造就了他之後的悲劇人生。

魯迅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標杆,他的很多作品在當時都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這個愛國文豪的弟弟卻曾經因為漢奸罪被判入獄多年,而這一切,都要從他的夫人說起。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魯迅年輕時曾經留學日本,為的是學習醫術,救國民於水火,也正是在那裡,他發現,救人身體不如救人精神,所以才有了後來棄醫從文的魯迅。

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留學日本的,除了魯迅本人,還有他的弟弟周作人,也是在這裡,周作人結識了他的妻子羽太信子,也開始了他的悲劇人生。

是的,羽太信子是個日本人,關於她的出身,網絡上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個是說羽太信子是當時照顧魯迅兄弟二人的保姆,還有一個說法是說羽太信子是當時兄弟二人房東的女兒。

我比較偏向第二種說法,因為在當時日本的女性地位偏低,幾乎所有女子都是全職家庭主婦,很少會有出門拋頭露面的,而且,周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但是也算是小有家底,周作人如果娶一個保姆為妻,這是很說不過去的。

不過,許廣平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來形容羽太信子,"奴隸翻身做了奴隸主了",由此可見,羽太信子就算不是保姆出身,她的身份地位應該也不高。

奔波勞累,養家餬口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一個出身低微的日本女子,竟然能夠嫁給周作人成為夫人,很多人都會覺得她一定是個漂亮的女子,事實卻正好相反,羽太信子長相十分普通,而且還胖胖的,眼鏡也小小的,絕對算不上一個美女,但是她有一個優點,就是溫柔。

這也是我們印象中,日本女子固有的優點,溫柔柔順,耐心體貼,這對從小生活在哥哥光環下的周作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溫暖的來源,所以,他不計身份地位,毅然決然的娶了這個日本女子為妻。

周作人回國之後,就將羽太信子一起帶回國內,雖然當時周家已經敗落,周作人也比不上哥哥那麼有名氣,但是他畢竟出身大家,而且留學多年,文學造詣也是公認的,於是,回國之後的周作人一邊做了教授一邊開始寫作,以此來供養家庭。

在這期間,羽太信子為周作人生下了三個孩子,日子到這裡,過的也算和美。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羽太信子將自己在日本的妹妹芳子帶到了身邊。

或許她是認為自己已經過的很完滿,想要讓妹妹也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吧,所以她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丈夫是否有能力撫養多餘的人。原來不僅有"扶弟魔",也有"扶妹魔"。

而芳子的到來,開始為這個家庭帶來搖搖欲墜的危險。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或許看多了自己的日本嫂子對自己兄長的體貼照顧,周作人的弟弟周建人很快與芳子情投意合,二人不久就結婚了。可是,這不僅沒有緩輕周作人的壓力,反而加重了。

弟弟周建人本就好吃懶做,全靠哥哥救濟,和芳子結婚之後,絲毫沒有改變,不久,芳子陸續生下孩子,周作人不僅要養自己的妻兒,還要撫養弟弟一家。

於是,他想發設發為弟弟在上海找了一個工作,原以為這樣能夠讓弟弟獨立起來,沒想到,周建人到了上海之後,又找了一個女學生作妾室,完全遺忘了自己家中的妻子。

後來有一次回家,兒子為了給母親芳子解恨衝撞了父親,周建人一怒之下和芳子以及芳子的子女斷絕了關係。他的鍋甩得輕鬆,可卻給自己的哥哥一個打擊,本就捉襟見肘的家計更是雪上加霜。

成為眾人眼中的"背叛者"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這個時候,日本人攻打北京城,周建人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提前避難,就被日本人抓了壯丁,日本人看中他的名氣,想要讓他為自己辦事。

不知道是因為他確實生活所迫,還是因為他寧願捨棄個人名聲來拯救學生,總之,他是真的開始為日本人做事。

抗戰結束以後,周作人以漢奸罪被捕,在他的同學朋友的幫助下,他最終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後特赦出獄,特赦之後的周作人重新開始寫作,依舊靠稿費來供養家庭。

而他的夫人羽太信子和妹妹芳子先後於1962年,1964年去世,這也印證了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的說法。

娶了日本太太,卻造成周作人後半生的不幸:長壽並非是福

1967年,周作人病逝,享年82歲,他比自己的哥哥多活了將近三十年,但他卻從未有一刻為自己而活。

他一生掙扎在家庭的束縛中,因為幼年時期親緣缺失,所以才會將妻子看做唯一溫暖的來源,可也卻是因為這樣的羈絆,才造就了他後半生的孤苦無依。

如此看來,於周作人而言,長壽並非是福,多一天的光陰就多一天的煎熬。若有來世,或許他會重新看一下這個世界,而不是為生活所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