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在職場中把控好“沉默”的尺度?

鄧贏


行走職場,把握“尺度”,是成熟的標誌之一。把握好“沉默”的尺度,只是各種“尺度”中的一個。把握“沉默”的尺度,是一個人生修煉,有人說,三年學會說話,但三十年才學會閉嘴。

第一,什麼是職場做人做事的“尺度”?

中國文化的主流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度”。《論語先進》中講得好,“過猶不及”。過頭,不及,都是不好。中間階段,就是“尺度”。比如,沉默這個具體問題,一句話不說,看似“不會說錯話”,但這是“過頭了”。過於沉默的人,往往職場混不好。

《論語泰伯》中又說,什麼事情都要講究“適度”,即:適可而止。列寧說過,真理多一步,就是謬誤。

中庸,並非是在搞折中主義,搞和稀泥,搞無原則。中庸,更不是懦弱,缺乏勇敢,不敢進取。事情,總有一個對立的統一體,關鍵之一,就是在於把握好這個“度”,不要讓這個“度”轉化到壞的一面去。

第二,怎麼把握好沉默的“度”?

《論語》中說,把握好“度”,表現為“禮”。禮,就是度量的標準。不達到不行,過頭也不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有禮貌。

職場有職場的規則,職場有職場的“尺度”。其中,說話辦事的尺度,是最能檢驗成熟的標誌。職場人,只有把握好一個“度”,才能夠在各自所處的相應環境當中,找準位置,從容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一是對自己說話的擔心要有度。俄羅斯有個經典小說,就是寫的一個小人物在看話劇的時候,打了一個噴嚏,噴到前排大官的禿頭上了。這個小人就以為得罪了大人物,再三向大人物道歉。大人物本來沒有當回事,後來真的厭煩了,就真的訓斥了這個小人物。結果,這個小人物就在擔驚受怕中抑鬱而死。古人云,失度而亡,適度而存。職場做人做事,首先要懂得度。

二是說話的語氣要有度。在職場中,我們經常發現,你批評人,如果語氣重了,對方就接受不了。如果語氣輕了,他又聽不進去。比如,職場新人,見到領導,一句話不說,就是過度沉默。如果見到領導,就喊“向領導學習”,敬重的口氣也是過頭了。所以,說話辦事,保持一個度,首先要保持不亢不卑、不驕不餒的姿態。

三是說話的內容要有度。有人沉默,是對自己不自信,不知道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乾脆閉嘴不說。如果你沉默寡言,上司就會誤解你肚子裡沒有墨水。如果你誇誇其談,能說的你說了,不能說的你也說了,就會產生禍出口出的後果。

第三,把握好說話尺度的技巧。

一是讓第一句拉近彼此的距離。沉默不好,但話多更不好。所以,話不再多,而在於精。第一句話,就非常重要。比如,你遇到同事,可以第一句就問你是哪裡人?國人都有愛談論籍貫的習慣,談起故鄉,自然拉近感情。

二是用第一句話讓人感受到尊重。職場上,你談話的對象,要麼是上司,要麼是同事,要麼是客戶,不論對誰說話,第一句話表示尊敬,但不要胡吹亂捧,就能形成好印象。比如,遇到上司,我昨天聽到了您的講話,感受受益匪淺啊。

三是在第一句話中就把問候送出去。無論是遇到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最好第一句話就把問候送出去。比如,你開口就說,您好,很容易獲得對方的好感。

四是第一句就使人感到關愛。職場上交談,還是以熟人為主。一句話不說,同事會說你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如果話多了,就是話癆,大家也不尊重你。所以,你在開口第一句話,就要包含對對方的關懷。很容易營造氣氛,友好交談。

五是堅持讓別人先說,自己後說的原則。沉默是金,傾聽也是非常重要的。職場上,有時候會傾聽,遠遠比回說話要重要的多。

六是堅持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有人說這是貶義詞,這其實是一箇中性詞。本來就應該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呀。比如,王熙鳳要與各色人等打交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都能應對自如。關鍵是分寸拿捏的準確,不亢不卑。

七是要考慮對方與自己的親疏關係。職場上總有親疏遠近之分,你和上司不親近,說話就要謹慎客氣一些,否則上司會認為你沒大沒小。你和同事打成一片,說話就要隨意一點,否則,同事就說你打官腔了。

八是要注意對方的心境。比如,同事正在苦惱,你非要去開玩笑,也許同事就給你翻臉了。本來上司正在發火,你還想故意逗樂上司,估計上司要訓斥你一通了。所以,說話辦事,要看對方的心情。

總之,沉默是金,但過頭了,就是超過了尺度。話太多,就是話癆,人人都厭煩。要把握這個尺度的問題,是一場人生修煉,不是看幾篇問答就能把握好的,還是要在人際交往中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不斷提高自己把握尺度的能力。


職場火鍋


如何在職場中把控好“沉默”的尺度?

這考驗兩個東西:職場情商,職場經驗。

先來說說職場“沉默”尺度把控合適的正面影響:

1.不容易得罪人。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懂得“沉默”的人往往在職場上不太容易得罪人,而且反過來,還有可能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成為多方陣營想要拉攏的中間派。

2.容易得到領導的信任和提拔。

一個懂得什麼時候該“沉默”的人,往往體現出超高的職場情商,對領導來說不僅不會有威脅感,也更容易得到領導的信任和賞識。

3.容易樹立威信。

往往一個“沉默”度把握得非常好,經常不說話還好,一說話就擲地有聲,分量十足,且說到做到的人,是很容易在職場上樹立威信的。要麼不發言,發言必是金句,必是真理,直擊問題核心,解決問題本質的人,辦事能力,辦事效率是相當強的。

再來說說職場“沉默”尺度把控不合適的負面影響:

1.容易得罪人。

禍從口出,這樣的人往往職場情商讓人著急,沒有職場大局意識,不會判斷形勢,頭腦單線思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很少經過大腦思考說這個話合不合適就把話說出來了。這樣的人一般在職場上同事關係處理不太好,特別容易得罪人。

2.被人欺負。

如果過度“沉默”,與世無爭,在職場這個名利場上是很容易被小人算計,或被小人欺負,佔便宜的。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被小人陷害,成為替罪羊也不是不可能。

3.升值加薪無望。

因為這樣的人往往不是性格過於內向,就是缺乏職場野心,對升職加薪慾望不強,也不會積極表現,所以很難得到領導的賞識和提拔,屬於職場中典型的“小白兔”員工。

4.在公司沒地位。

默默無聞,就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且在公司中顯得也比較弱勢,很容易被同事看不起,被領導忽略。

其實要說如何在職場中把控好“沉默”的尺度,這個旁人是很難給出一個合適,可操作性很強的意見的。在職場經驗這一塊,就算分享了,但如果沒有自己親身去經歷,去碰壁,去總結反思,也是很難有所突破和成長的。而職場情商這個東西更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這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知道人與人之間打交道的禮節門道,忌諱講究。

總之一句話,儘量不要讓自己的大腦停頓,要多思考,多琢磨,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我這樣說對其他人有什麼影響,是有利於他們,還是不利於他們?反過來他們做出的反應,對自己是有利還是不利?

只要保持這樣一個思維與思考習慣,不管是職場情商,還是職場經驗的積累都會有一個非常快的提升。



潛力骨說職場


在職場中,什麼時候該沉默?什麼時候該發言?這是職場人最關心的難題。我認為這樣把控比較好:

①如果在辦公室裡,領導因某個同事一時粗心沒把事情辦好,當著大家的面正在生氣。等領導發完火之後,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的話,就會覺得很尷尬。這時應該找一些比較幽默的話題來說,不僅可以打破這樣一種尷尬的場面,還能給領導一個很好的臺階下。

② 對於領導不提的事、同事之間的小道消息、一些私人的傳言等等都要保持沉默。

③ 對於那些善用人才人的領導所提到的問題,要積極地說出自己的主見;而對於那些不是善於人才的領導或者那些小肚雞腸的同事,只要隨便附和一下之後要保持沉默。

④ 平時與同事一起聊到關於大眾的話題時,要主動融入積極參與;當涉及到人身攻擊時,就要保持沉默。

總結一下:大家都知道言多必失,每個職場人都難掌握好這個尺度。因此,在職場上說話是一門技術,雖然保持沉默的人,在公司裡不容易犯錯、不容易跟同事發生矛盾。但總是一言不發也是不好的,因為你總是一言不發,大家會覺得你不合群、不好交往,時間一長,節假日聚會的時候也沒有人叫你去參加的。因此,在什麼時候保持沉默,又在什麼時候應該發言,這些都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你認同,請點贊、收藏和轉發。如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我是[老廖說職場],歡迎關注我。經常看我的回答,可以讓你在職場上少走彎路,也可以讓你更早成功。


老廖說職場


第一點:在職場裡,收到指令要回復。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工作安排,一定要及時回覆指令,避免上級以為工作安排好,而下級沒收到工作而造成工作的損失,這個沉默可千萬不能有。

第二點,遇到困難要溝通。

這是很多職場新人容易犯的問題,遇到了困難的工作,因為礙於情面或者新入職前而埋頭苦幹,咬牙硬撐,最後造成工作沒完成反而得不償失,所以這個千萬不能有沉默。


第三點,工作的進展要及時通報。

當上級交給一個任務或者項目後,一定要在每個關鍵的節點及時彙報,相關的進展,溝通討論,便於上級領導及時掌握整體的項目情況,保證項目的按時完成,這個千萬不能有沉默。


第四點,遇事要積極主動做,遇人低頭不閒談。

才入職的新人,很容易因為陌生的職場環境和陌生的人事關係,而顯得格格不入,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積極主動的去幫同事忙,遇到同事在閒談八卦,一定不要去參與,避免造成言多必失的後果。

同時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肯吃苦,也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有很多人即使自己很有才華,也會因為口無遮攔,甚至有時候連什麼時候得罪了別人都不知道。不約束自己而變的一無所有,反而暴殄天物。

謝謝觀看,以上就是我對職場沉默的理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和轉發,我是村官小周。每天分享我的職場感悟,工作心得,傳播正能量,一起進步,歡迎關注!


村官小周


在職場中,有時是言多必失,但有時過於言少也不是好事。如何把握好尺度,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分情況進行把握。

第一,該你說話時,不要用沉默來應對。在職場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也就是“崗位”。俗話說“在哪座山,就唱哪首歌”。在你的角色上,該你發聲的時候,就不能再沉默。這個發聲不僅僅是指會議中,平時的工作交流、工作之餘交談中也是一樣。如果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一味地沉默,不僅讓人覺得你無法勝任崗位,還會給人“沉悶”,甚至“軟弱,好欺負”的印象。



第二,不該你說話的時候,要沉得住氣。“沉默是金”在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這種判斷要靠職場的積累,靠個人的領悟。不該你說話的時候,你說了,就是不合時宜,是越位,是適得其反。所以,平時多注意觀察和思考,形成判斷的能力。在不該說話的時候,一定沉默到底。

第三,不要說閒話、廢話。職場中的大忌就是說人閒話,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因為大家都是帶著面具的,保不準一回頭就傳到當事人耳中,而且還是傳變了味的。從而引起誤會,甚至引發矛盾,同時也是給自己找麻煩、添堵。所以儘量不要說閒話,少說廢話。保持幹練的形象,和純粹的人際關係。



第四,多說適度讚美別人的話。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職場中,保持微笑,常適度讚美別人,會得到好的人際關係。人們都喜歡聽肯定自己的話語,但是這裡特別要注意是適度,不要吹捧、溜鬚拍馬,那就是過猶不及,給人油條、假惺惺的印象。

綜上所述,把握好沉默的尺度,說合適的話,能助力你在職場得心應手。也歡迎有體會的朋友對此進行交流。


職場曼姐


沉默是一把雙刃劍,在多數時候沉默可以得到多種效果,當然都是有利也有弊。

俗話說得好,話多必失,說多錯多,則是從古至今五千年文化給我們帶來的寶貴經驗,就算是在如今科技社會的職場生涯中,它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將舉一個例子來闡述觀點。

例如在一場‘批鬥會’上,領導此時此刻頭頂冒青煙,對著員工宣洩著自己的怒火,這是手底下員工犯了大錯而造成的後果,正常來說,我們作為員工在這個時候是必須要沉默的,否則就會把怒火引到自己身上。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嘛,我是領導我為什麼連生氣的權力都沒有?我不光要生氣,我還要生氣給所有人看,讓你們知道這件事的後果到底是有多嚴重!

怎麼樣,這張圖看得出領導有多憤怒嗎?

如果這個時候插嘴反駁,那麼很遺憾,我們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將一落千丈,不懂眼色胡亂插話是十分致命的錯誤。

那麼反過來,領導把怒火宣洩完了,打開了新的話題,問各位員工要如何彌補這次過錯,該如何做?誰有建議隨意發言。

這個時候如果再繼續沉默下去,毫無疑問會繼續迎來新的一場風暴怒火,而我們把握沉默的尺度,就是在這種時機這種時刻!!如果能夠在這個時機搶先開口,利用沉默過後的時機來闡述觀點,那麼恭喜你,首先你讓領導下了臺,就已經得分,如果建議有效被領導採納,那麼你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將往上拔高一個層次。

如果你曾是默默無聞只知道埋頭工作的小菜鳥,那麼這次發言過後就會飛上枝頭變鳳凰。

這是一個比較長的實例介紹,我覺得能夠比較好的闡述出時機上的這個觀點,沉默不需要用尺度來衡量,而是在於時機的把控,如果時機一直不對,那麼就一直沉默,槍打出頭鳥,需要謹記。

總結:沉默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它是利器,用不好則傷身傷心。如何把控好沉默這個技巧,關鍵在於掌控好時機,時機拿捏得準,則是出神入化,拿捏得不對,則是將自己送到虎口之下,時機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很重要,希望漫遊在職場中的朋友們能夠掌握好更多時機,在漫漫長途中取得更好成績!加油!!


羨秋


人們常說“沉默是金”,生活中能保持沉默的人想必是大有知識的人。那麼工作中能把握“沉默”這個尺寸,有助於自身在職場中的發展。

1.在你的情緒不好的時候要保持沉默

一個人情緒不好,特別是生氣的時候,不要多說話,保持沉默能避免節外生枝。因為當一個人特別生氣的時候,會把心中的壓抑和不滿全部破口而出。而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很難聽,雖然是是實話,但是別人不愛聽就變成了惡語。此時,雖然你委屈了,發個脾氣來討個公平卻被誤會,大家都覺得你不好就更委屈了。

2.在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也要保持沉默。

你做的明明是對的,別人不理解你,跟你吵起來,你是不是應該和他辯個是非?其實如果你做得對,你和他爭辯,那他還不知道自己錯還要跟你爭辯起來,就沒完沒了。他荒唐,你與他爭辯你也說了荒唐話,你不爭也不說,反而你清白高貴!如果他真知道自己做得不對,那你提醒了他之後他就不會再和你爭了,主要他不理解你。所以,當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就應該保持鎮定,打住嘴巴。你不與他吵,他倒可以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當他想明白是自己做得不對,看到你大人不記小人之過,你在他心中的地位反而被提高了。這樣對你有深入瞭解的人,將來可能就成為你知心的職場人了。

3.當你的老闆懷疑你的能力的時候,還要保持沉默!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老闆面前表現出色,但是當你職場不如意,老闆又懷疑你的能力,你也要保持沉默。因為許多人在老闆面前表現,此時的老闆看著他們眼花繚亂,反而你保持沉默,他卻會對你有進一步的思考。你的能力有問題,但是你能保持沉默,老闆覺得你是個有遠見的人。因為別人在隨波逐流的時候你能穩住不動,別人在爭相表現,你卻把機會讓給別人。這樣的人老闆覺得你能力盡管差了點,但是給你時間給你機會,這樣的員工值得培養成得力助手。很多人了可以表現能力給老闆看,卻很少有人能夠讓老闆對自己有深入思考。只有和別人不一樣,你才有成功的捷徑。

感謝閱讀,我也是職場過來人,希望經驗傳給你,明天的你更優秀!


新觀點寫作之路


齋藤孝在《開口就能說重點》中寫到,一個人懷才不遇的最大原因不是沒錢、沒背景,更有可能是因為沉默寡言或者廢話連篇。



沉默寡言的人比積極活躍的人機會更少,可動用的人脈資源相對較少。因為沉默某種意義上是拒絕溝通,會讓溝通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滿,降低雙方的親密感,使得雙方溝通,無法朝著健康和有意義的方向發展。

而廢話多的人,讓人覺得你說話不動腦子,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也說明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內在的知識沉澱不夠,讓人產生這個人不靠譜的想法。

《鬼谷子·中經》中有這麼一句話:“言多必有數短之處。就算你能說得每一句話都滴水不漏,聽得人也會覺得你聒噪,更何況長期的毫無差錯是很難做到的,說話越多,出現漏洞的可能就越大。

那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變成沉默或者廢話連篇的人呢?

1、從點到線,主動向外發散。

找到有共同興趣的人,有可以聊得開心的話題。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誠心待人總會收到好的回報。你會發現,只要開口說話,身邊願意和你聊天甚至幫助你的人遠超你自己的想象。

不要做沉默的人,第一步可以先從和同事一起吃飯開始,在飯桌上談起話題會更加容易和自然,你也就不自覺地會加入討論。


2、提升概括表達能力。

比如運用PREP結構,Position觀點、Reason理由、Evidence證據、Position重複觀點。

第一步,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你希望他做什麼?

第二步,把你總結的最重要理由,用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出來。

第三步,給出有打動力的證據,可以是做了會怎麼樣的美好願景,也可以是不做會怎麼樣的損失警報。

第四步,重複你的觀點,促使盡早給出答覆。


答主:潘大帥,一個沒有感情的讀書機器,幫你推薦最靠譜的書籍和最實用的閱讀技巧。希望關注我的大家,都能成為一個持續閱讀的人。


作家潘大帥


有句話叫做:言語道斷。

語言有時候是不能表達我們內心真實想法的。當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發生衝突,說話反而會引起思想的混亂。這個時候遠不如閉上嘴巴發呆。

還有句話叫做:對牛彈琴。

當高山流水見知音,任何人都會有傾訴的衝動。語言也像瀑布的水,川流不息妙語連珠。但是遇不到志同道合者,說出來別人也不理解,反而遭人非議。不如看看小說讀讀書,與古人智者思想交流。

也有句話叫做:禍從口出。

語言有時候會像武器,所謂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猶如三冬寒。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更多的時候很難有真心真話。當謊言流行,一個謊言要用100個謊言去彌補。源源不斷的麻煩會從口中產生。這個時候不如什麼也不說,點頭或搖頭即可。

最後再說一句話:沉默是金。

思想深邃者,內心正直者,慧眼智慧者。就像一面鏡子,或如一潭清水。映射的是世間萬象,看到的是天地規律。所謂萬言萬語,不如一默。一切都瞭然於心,也就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Fandy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職場中說多了得罪人,說少了不合群。想知道這個說話和沉默的平衡點在哪裡。我從職場的工作本質出發,列出交流的最小需求。

在職場中,需要完成領導交代的工作,如果能夠靠自己專業能力完成,就不需要同別人進行交流。如果工作涉及到同事合作,有禮貌的請他幫忙一起完成就可以。這兩種場景涵蓋了大多數工作內容。

由此看來,你立足職場的根本,一是你的專業能力。二是你的人緣。滿足“專業”+“禮貌”就可以完成職場的工作。

說完了職場溝通最小需求,再列出幾個容易得罪人的地方,平時避免這樣的狀況即可。

一,沒有界限感

職場是一個小社會,同事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雙方的交集僅僅是在工作時間裡進行有限度的接觸,因此把握好界限感,談論工作即可。對別人的私事過分感興趣的做法,往往不討人喜歡。

二,大包大攬

同事之間互相幫忙很常見,但要量力而行,在自己能力之內做出有限度的幫助。倘若大包大攬又不能很好地抽身,導致事情結果是,做好了沒你功勞,做壞了成了惡人,這樣兩頭都不討好。

三,不尊重人

職場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同事之間幫你是本份,不幫你是情分,於公於私都沒錯。有人自己做不來請同事一起做,在做的過程中又不尊重人,把重活累活甩給別人,自己當大爺。這樣的人沒人喜歡。

另外,同事之間搞小圈子,拉幫結派出去聚餐,也沒必要參和。辦公室悄悄話,說同事的壞話,都沒必要參加。


綜上所述,在職場中把控好“沉默”的尺度,最低限度是專業能力強、懂得禮貌,滿足這兩樣就可以了。-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