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這個“羊倌”帶著鄉親一起奔上致富路——記永登縣柳樹鎮教場村黨支部書記李發奇

這個“羊倌”帶著鄉親一起奔上致富路——記永登縣柳樹鎮教場村黨支部書記李發奇

李發奇(左)向來參觀的人介紹養殖場

“讓自己富起來,讓自己的家鄉富起來!”李發奇說,“這就是我的初心!”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蘭州市永登縣柳樹鎮教場村就是甘肅農村中很典型的一個山區村,脆弱的自然環境導致鄉村的貧困,李發奇就是這個貧困村的村黨支部書記。但是,不便的交通擋不住李發奇想要致富、擺脫窮困的腳步;惡劣的自然條件,攔不住李發奇為改善生活堅持不懈的努力。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李發奇創辦了永登縣恆發養殖專業合作社,經過多年的努力,李發奇將最初的養殖場變成了養殖、種植一體化的合作社,不僅使自家過上了好日子,還帶領村民養殖、種植,一起發家致富!

這個“羊倌”不再延續父輩的養羊方式

祖父放羊,父親放羊,種地放羊就是山裡人謀生的手段。

2008年,李發奇從父親的手裡接過羊鞭,成為一個“羊倌”。只是這一次,一個上過學的山裡娃不再延續父輩的養羊方式,而是將自己學習到的養殖技術和父輩的放羊經驗結合,開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大一次的冒險!

他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請朋友幫忙擔保貸款,共湊了三十多萬元,購進七八百隻羊,辦起了養殖場。在傳統經驗和科學養殖技術的碰撞下,養殖場很快便能盈利,從最初的養羊擴大到養牛,李發奇也變成了村裡的富裕戶。李發奇告訴記者:“為什麼養羊?當時想得很簡單,就是讓自己富起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好!”

帶著鄉親一起致富

生於教場村,長於教場村,李發奇深愛著這片雖貧瘠卻生他養他的土地。當自己富起來時,讓家鄉富起來,讓更多的鄉親擺脫貧困,過上更好的生活變成了他更大的願望。

作為教場村的黨支部書記,李發奇清楚每一戶村民的生活狀況,他思考著如何讓村民脫貧。2015年,政府給村民新的扶貧政策,每家每戶按人頭髮羊。為了讓村民得到更大的效益,李發奇在教場村嘗試“母羊入股、年底分紅、三年翻番”的發展模式,讓村裡貧困戶用母羊入股,走上養殖規模化的道路。

經過3年的發展,剛開始入股的幾隻羊變成了十幾只羊,入股的村民將自己的羊領回去,幾家人合作又是一個小型的養殖場,每家輪流管理,既可以節省勞動力,又可以得到規模化的經濟效益。現在全村的養殖戶已達到60多家。之後,他還創辦了永登縣恆發養殖專業合作社,將最初的養殖場變成了養殖、種植一體化的合作社。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有“門路”脫貧,喜歡“冒險”的李發奇開始流轉土地進行飼草種植,又創辦了恆元種植合作社,搭建溫室大棚,鼓勵村民們入股合作社,吸納更多的村民在養殖、種植合作社打工,提高收入。李發奇帶頭入股,以“兜底”的形式每年為建檔立卡戶發放500元分紅。在他的帶動下,教場村發展日光溫室大棚80多座,年收入達到160萬元,合作社存欄的羊2200多隻,存欄肉牛230多頭,種植苜蓿飼草3000畝,年收入2000多萬元。他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幫助全村70個貧困戶脫貧。

放心安心熱心暖心的“孝心之家”

讓村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李發奇的“初心”之一,他組織村幹部成立“孝心之家”服務隊,專門為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服務。談到村裡的“孝心之家”,李發奇說起了“四心”:“‘孝心之家’讓在外的打工子女放心;讓空巢老人們安心;讓村民們感受到村幹部的熱心;讓其他不到70歲的老人們看著暖心!”他告訴記者,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有70多人,最初只有十幾人參加,現在留守在村裡的60多位老人都參加了。村集體拿出資金以每人每月20元標準補貼,加上子女每月交的100元孝心款,共計120元,作為空巢老人的一個月生活費。輪值村幹部為老人們每週送一次生活必需品,定時看望留守老人,及時照顧生病老人。在村委會的門口,每季度都會列出孝心榜,進行“孝心比賽”,極大地鼓舞和督促村民尊老孝老,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採訪結束時,李發奇告訴記者,教場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現在已摘掉了貧困帽子,實現了自來水入戶、主幹道硬化。李發奇說:“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以達到20萬元,村民收入穩步增長!”說這些話的時候,李發奇掩不住地高興!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盧予瓊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