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上週末晚上跟閨蜜去逛商場,等我們買完東西回去時天已經很晚了,這時候一個小男孩的哭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走過去一看才得知原來小男孩想要去兒童區那邊的海洋球裡玩,但是天色已經很晚,男孩的媽媽害怕太晚回去不安全,所以就沒同意,誰知這個小男孩直接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不走了,這時候媽媽生氣的說道:“你要再不走,以後永遠不會帶你來這裡了”誰知小男孩根本聽不進去,反而哭的更起勁了……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任性撒潑時都會選擇用講大道理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的效果往往不會太好,當孩子在淘氣的狀態下,心理和情緒都是及其不穩定而且是不受控制的,這時候講一堆大道理對孩子來說根本就是對牛彈琴。

一、當孩子任性哭鬧,情緒失控時,講道理的教育方式並沒用

人的自我控制和大腦結構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規律,其實人的大腦可以看成是一個複式樓房,在下層的大腦是掌管情緒的,上層的大腦是負責理智思考,做決策的。而孩子大腦的特點往往是:下層的大腦先於上層大腦發育,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下層大腦就已經發育的非常完善了,而上層大腦要等到二十五六歲的時候才能發育完善。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孩子不懂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一遇到不順心的煩心事時就會喜歡哭鬧、發脾氣,雖然現在大多數家長不提倡以暴制暴的棍棒教育,但對於一個完全沒有道理概念,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孩子來說講道理無疑是在浪費時間,具體原因如下:

1、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

據相關研究顯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短短的5分鐘,若這時家長總是對孩子喋喋不休的講大道理,只會讓孩子產生聽覺疲勞,甚至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使這個看似很有說服力的道理變的格外沒有道理,所以家長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教育應該採取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

2、不理解道理的真正意義

周國平曾說過:“對於我們成人的世界,所有的理解都包含著誤解。”更何況是孩子呢?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不懂成年人的做事規則,更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是通過實踐來體驗的,通過不斷的試誤從而得到經驗的,而不是按照家長口中的大道理來認識事物的。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道理是一種邏輯思維的產物,若一個人想通過講道理的方式改變別人的行為和想法,這得需要對方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對道理感同身受,但對於一個大腦還沒發育完整的孩子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而家長對孩子講道理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試圖說服孩子,並沒有考慮孩子感受,所以想要終止哭鬧的第一步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二、孫儷分享育兒經:你的一個擁抱效果更好

孩子哭鬧不止總是有他的原因的,排除疾病因素外,有可能是孩子的某種需求沒達到理解,或者是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又或者是因為逆反心理想要試探父母的底線。但這些大多是家長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家長們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總是想迫切的掌控局面,不是通過講道理,就是通過暴力來解決,最終讓孩子達到妥協……

家長的這些做法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尊重和理解,便會更加變本加厲。孫儷曾經在微博分享過一則關於自己7年的育兒心得,她說道:“當孩子產生不滿情緒時,家長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一個擁抱……”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曾提到過:“孩子任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生理和情感的發育超過了自身的溝通能力。”確實當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時,便會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宣洩,而家長總是對孩子的這種情緒雲裡霧裡模糊不清,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家長越不懂,孩子就越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其實這時候的孩子只是在尋求你的關注,家長只需要一個擁抱就能平復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得到紓解,自然而然就會“有話好好說”。

三、只有解決了孩子需求,父母才能理順孩子的脾氣

孩子哭鬧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內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導致的,家長可以不滿足孩子的需求,但不能不關注到孩子內心的需求,孩子通過哭鬧的行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是不好的,但卻不能否定孩子內心的需求,並且一定要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

1、接納孩子的情緒,與孩子產生共情

當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家長要做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要先平復孩子的情緒,這時候可以跟孩子產生一些肢體接觸從而達到共情,比如撫摸孩子的背部,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撫等等,這些方式都可以讓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是被父母理解的,是被尊重的,從而便會對父母慢慢敞開心門。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2、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顧慮,並跟孩子進行交流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注意當孩子在訴說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認真傾聽,不要急於評價,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在認真聽他講話,他是被尊重的,孩子講完後,若孩子的需求合理,那家長就要全部滿足他,若孩子的需求不合理,那家長就要跟孩子商量“我們可不可以在某某時間,某某地點,再來實現你的這個要求呢?”,當然這一招可能對某些孩子來說並不適用,這時候家長就要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讓孩子明確你的底線在哪。

3、事先約定規則,教會孩子理性滿足自己的要求

對於經常發脾氣的孩子來說,家長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先給孩子約定好規則,並要求孩子學會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當帶孩子去買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事先跟孩子約定好,“你是個小大人了,媽媽給你一項權利,今天到玩具店可以自己挑選一件喜歡的玩具,但是儘量不要跟家裡的玩具一樣好嗎?”因為這時候孩子的自主意識已經得到發展,他們渴望自己被當成一個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來看待,因此對於這個規則他們也會努力堅守,最終能夠理性的滿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才更有效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時家長切忌在一旁唐僧式的講大道理,嘮叨不停,只需要向孩子傳遞一個信號,父母是接納你、理解你的,這樣問題就得到了一半的解決。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您家孩子發脾氣時,您通常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與小欣媽媽一起探討!

小欣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都會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兒知識,幫助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