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一代帝王英明神武,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卻不被歷史待見?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曾寫下一首 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面有“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之句廣為流傳。其中的寄奴指的就是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劉裕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戰神級別的帝王,一生英明神武,打仗幾無敗績,然而卻因一件事而很不受歷史的待見。

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因西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後,家族開始沒落。到了劉裕這代時,家境已十分的貧寒。少年時的劉裕曾落魄到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有時為補濟家用還去賭博樗蒲。後遇到北府軍招募,劉裕果斷的選擇參軍,成為了北府軍官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後又因孫無終的推薦,轉入到劉牢之麾下,擔任參軍。

一代帝王英明神武,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卻不被歷史待見?

由於劉裕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多次挫敗了當時的孫恩叛軍,因此開始嶄露頭角。後又在劉裕的窮追猛打下,把孫恩逼得投海自盡,立下大功,因此他在北府軍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桓玄造反後,為了保障自己的勢力,開始大肆屠殺北府軍將領,劉裕遂與其他未遭毒手的北府軍將領在京口舉兵起義,並將桓玄趕出建康,晉安帝因此得以復位。

為了取得更高的威望與地位,劉裕不久即揮師北伐,大敗南燕並俘虜了南燕君主慕容超。又出兵兩萬消滅了譙蜀政權,成功的將蜀地納入東晉的版圖。收復蜀地之後再次北上擊敗了仇池國氐王楊盛,收復了漢中地區。最後更是揮師直搗長安,徹底消滅了後秦。如果不是劉穆之 突然病故,擔心後方不穩,相信在劉裕的帶領下恢復漢家天下指日可待。

一代帝王英明神武,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卻不被歷史待見?

以劉裕如此輝煌的戰果,他的歷史地位應該不會太低才是,但是隻因他做了一件事,遂使得他被授後人待見,那就是在對待前朝皇帝的態度上。劉裕南迴後,為了徹底的保障自己的大後方,他就廢了晉安帝,另立傀儡皇帝司馬德文為帝,是為晉安帝。不久又逼迫晉恭帝禪讓皇位,建立了劉宋政權,開啟了南朝的時代。

但是在對待晉恭帝的態度上,劉裕採取了不同於以往如曹丕對待漢獻帝和司馬炎對待魏元帝的慣例,他並沒有給予禪讓的皇帝以後半生。劉裕在登基後的第二年就派親兵將晉恭帝擁棉被悶死,開啟了殺害禪讓皇帝的先河。胡三省對此評說“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正是劉裕開了這樣一個這樣不好的頭,所以使得劉裕雖有著赫赫戰績,卻不被歷史所待見。

一代帝王英明神武,一生從無敗績,為何卻不被歷史待見?

不過諷刺的是,等到劉裕的後代劉宋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宋順帝劉準被蕭道成逼迫禪讓後,他也慘遭了蕭道成的殺害。當劉準問道為何要殺他時,蕭道成的手下王敬回答道,就行你的祖先對待晉恭帝那樣。遂使自知比必死的劉準發出了“但願我今後生生世世不再生於帝王之家”這樣的悲情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