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獨家專訪編劇申捷|現實題材最難寫,必須要經歷兩次“死去活來”

採訪 撰稿| 夢宇

見到申捷的時候,他剛剛作為評委完成了今年國際艾美獎最佳電視劇半決賽的看片,連晚飯都還沒顧上,就從容地和我們侃侃而談起來。簡單的白色T恤和藍色外套,申捷的行頭很樸素,說起話來也和他的文字一樣,踏實,卻極有內容,透著股不易察覺的熱情。

如今的申捷可以用“風頭正勁”來形容。《雞毛飛上天》不僅收視登頂,還為他斬獲了飛天獎的榮譽;去年剛剛播畢的《白鹿原》豆瓣評分高達8.8分,也被白玉蘭獎所肯定……再加上早年的《虎媽貓爸》等優質劇集,在現實題材大劇成為時代寵兒的時刻,申捷受到的關注可想而知。

獨家專訪編劇申捷|現實題材最難寫,必須要經歷兩次“死去活來”

《白鹿原》《雞毛飛上天》《虎媽貓爸》編劇申捷

可是申捷卻自然地和我們說,“我現在不用微信,有時連手機都是借用丈母孃的,郵箱倒是有,就是也不常用”。對上我們驚訝的目光,申捷更加說,他在接下《白鹿原》的時候,就把手機扔進了河裡。

“創作是痛苦的,就是不斷打破自己的過程”

接下《白鹿原》的改編,這對申捷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早年,申捷不是沒有刻意去追逐過市場。他寫《重案六組》,該系列在刑偵題材裡至今都是代表作;他寫《女人不哭》,為當時女人戲的火爆再添了一把火;甚至在更早的學生時代,申捷喜歡辯論,熱衷舞臺,很享受觀眾即時給予的掌聲。

但自從《白鹿原》之後,他卻彷彿在心裡又加重了一根弦,頗有幾分涅槃重生的意味。

“劇播了之後,有很多學生,老者,各界,甚至是海外的人,都和我說,《白鹿原》是你寫的啊?真好”。為了做好這部名著改編,申捷前前後後準備了數年,告別了無數過去的習慣,也經歷了痛苦的過程,但如今這些話語,卻是他作為編劇最驕傲的一刻。作為創作者的成就感就這麼而來。

獨家專訪編劇申捷|現實題材最難寫,必須要經歷兩次“死去活來”

“創作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你需要不斷去打破自我,甚至否定自我”——採訪中,申捷一直提到這句話。對他來說,創作是享受,但更需要衝擊,非如此不可,否則無法跳脫固有的認知,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編劇。

怎麼才能創作出好的本子?寫戲時候的狀態是什麼樣的?有沒有想過這幾年的作品都會成功過?……諸如此類的問題申捷被問了太多次。但他也很誠懇地告訴我們,一開始根本沒料到《雞毛飛上天》會火爆,也沒有想過現在的年輕人能那麼仔細地去看埋在《白鹿原》裡的每一個細節。

“過去我會在意收視,每晚11點就在那守著。後來發現,沒用”。倒不是說創作需要絕對隔離外界,而是申捷相信,好的作品自然會被認可。

“現實主義要的就是那股子勁兒”

申捷的新劇《在遠方》正在創作中,還是和《雞毛飛上天》的老搭檔吳家平合作。這部戲寫的是互聯網和物流行業,他就讓吳家平替他找了一個又一個快遞公司和相關從業者,去杭州不斷地聊,去實地體驗,“我不說停,就讓他一直給我找,直到可以為止”。

獨家專訪編劇申捷|現實題材最難寫,必須要經歷兩次“死去活來”

申捷直言,現實主義的劇是最難寫的。

現實主義既不像年代劇那樣是對過去的回溯,也不像古裝可以稍微天馬行空,它就發生在當下,就存在每個人的認知裡。要想觀眾有代入感並且全情投入,這需要編劇付出更多。

“這劇本來現在應該寫完的,但是目前只進行到一半。我和吳家平說,你也別催,催不來。我幾乎每寫5集就會遇到問題,就想去不斷推翻再來”,申捷說著這些的時候,並沒有明顯憂慮,只是把它當做創作時的一個必經過程。“磨著磨著,也就出來了”,他不相信短時期的那些速成品。

獨家專訪編劇申捷|現實題材最難寫,必須要經歷兩次“死去活來”

在申捷看來,無論是現實主義還是其他題材,本質上都需要可以打動觀眾的人物。要去寫大時代背景下的人,這是他始終堅持的。編劇需要去發掘那些微妙的人物紐帶和閃光點,需要有強烈的“共情能力”來把這些展示出來。這些最細微處,都無法靠簡單的頭腦風暴或者是資料收集可以得到。

“《雞毛飛上天》和《白鹿原》的時候,我都會開彈幕,看大家的評論。我很驚訝,很多內容和情緒年輕人都可以理解,他們也很喜歡這些真正的好角色和好演員。”比起單純地寫時代變遷或是情感,申捷更想做的是把這兩者結合。他也並不覺得稍顯嚴肅的現實題材會縮小觀眾群,只要能寫出那股“勁兒”,有感染力,哪怕是再年輕的00後也可以成為現實題材劇集的觀眾。

Q&A

新劇觀察:什麼樣的契機成為這次國際艾美獎的評委?

申捷:我其實一般不做這些的,但他們告訴我,這次是英語國家的作品,我就有興趣了。這幾年我也去過海外,看過很多美國和歐洲的電視劇,非常值得借鑑。

去年一年,我在家沒和別人接觸,就看那些經典的中國電視劇,像《雍正王朝》、《士兵突擊》、《奮鬥》這些。這麼一對比,真的是各有所長。我們國家千百年來一直在看章回小說,是有這麼個傳統。

但歐美劇更多從電影感而來。他們的想象力更廣,寫小人物也更到位,但是我們國家的積澱也很深,文化上的東西如果用得好,並不會比他們差,也不能隨意和他們去學。

新劇觀察:新劇《在遠方》是個怎麼樣的故事?

申捷:和互聯網和物流有關。他們看似不同,其實都是同一個道理。這次我會寫1999年往後、就這20年的變化。這個時代正在發生,也是新事物最多、衝擊最大的,每個人都會這麼認為。我就寫這些,不去回顧過往,就寫正在發生的。這次的主角也會更加年輕一點。

新劇觀察:創作習慣一般是怎樣的?

申捷:我是中戲出來的,重視人物。人物小傳這些,當然要有,人物也一定先行於故事和概念。寫好了人物,才能去打動觀眾。但這不容易。

我需要有和過去作品不一樣的、能夠讓我興奮起來和愛上的人物。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職業編劇“,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我就可以去寫什麼,沒有什麼特別挑的。

新劇觀察:從小說到劇本的改編有哪些要點嗎?

申捷:改編需要下功夫,這不是光熟悉小說就可以的,要去研究資料,而且是大範圍、大規模的。比如《白鹿原》,我研究了宗教史、民國史、學生運動史,包括農民當時耕種的記錄,各種內容。然後我才敢寫。也只有這樣,才從陳忠實先生的人物,變成我的人物。

新劇觀察:創作時期一般會做哪些準備?

申捷:就體驗生活。我之前幾部戲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你要不斷去體驗生活。不光是做大綱,做分集的時候,還有創作到一半的時候,它會隨時給你新的養料。這個在家裡寫不出。

獨家專訪編劇申捷|現實題材最難寫,必須要經歷兩次“死去活來”

吳家平

新劇觀察:現實題材的劇集怎麼才能出精品?

申捷:要“有勁兒”。人物也好,故事也好,狀態也好,只要有一點打動到觀眾,就可以。創作者必須要真誠,是要有犧牲的,要把自己完全投入進去。

像《在遠方》,前20集我改了三遍。我和吳家平約好了,不要有時間限制,也不要用演員壓我,以我為主。這次我有一個大的收穫,發現寫現實題材需要有兩次“死去活來”的過程,我們現在寫現實題材,一種是大時代,一種是兒女情長,但必須把這兩條路都滅掉以後,呈現出來的第三條路就是時代和人的結合。 這個不推翻幾遍寫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