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對聯規則《二》

對聯格律六要素

字數相等、內容相關(基礎要素)

詞性相當、結構相稱(語法要素)

節奏相應、平仄相諧(聲律要素)

節奏相應和平仄相諧密不可分,以下主要從平仄相諧規則的角度進行說明,平仄相諧規則中即包含了節奏相應的概念。

一、平仄歸類標準

在現代對聯寫作、評選中,本站提倡以普通話四聲(陰、陽、上、去)為平仄歸類標準。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韻、今韻讀音差異較大,為充分體會其意境和韻味,應該掌握古四聲(平、上、去、入)。參見《平水韻部》。允許用古四聲創作對聯,但應加以註明;如果出句註明“使用古韻”,對句也應遵循古韻,不應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韻混用。

普通話平仄歸類,簡言之,陰、陽為平,上、去為仄。(古四聲:上、去、入為仄。)

二、平仄相諧規則

相諧——相互諧調(協調),和諧一致,配合得當。

平仄相諧規則包括三個方面:(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二)句內平仄交替;(三)長聯句腳規則。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的規則

歷史上曾有要求字字相反的嚴格規則,本站根據當代部分學者的建議,規定下述3條:

1、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並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2、詞組末字或者節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例:

(以下○表示平聲,●表示仄聲)

常見的格言聯:

書山有路勤為徑

○ ●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 ○

同治年間廣東的何淡如為當地放焰火鞭炮的亭子所寫的趣聯:

四面花果然好樣

○ ●

一肚草格外大聲

● ○

3、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句內平仄交替的規則

以下3種規則,靈活掌握,允許只顧其一。

1、"馬蹄韻"規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奏(兩平兩仄交替,參見《馬蹄韻》)。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

○○●●○○●

學海無涯苦作舟

●●○○●●○

("學"字按《平水韻部》為入聲)

2、"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意即"第1、3、5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第2、4、6位置上的字當平則平,當仄則仄"。學界對此規則爭議較多,本站暫不作更多解析例證。請接著看第3條規則。3、詞組或節奏點平仄交替規則。此規則容易掌握,且較為科學。例:

書山 / 有路 / 勤 / 為徑 ("山、路、勤、徑"交替)

學海 / 無涯 / 苦 / 作舟 ("海、涯、苦、舟"交替)

四面花 / 果然好樣 ("花、樣"交替即可)

一肚草 / 格外大聲 ("草、聲"交替即可)

與 / 有肝膽人 / 共事 ("與、人、事"交替)

從 / 無字句處 / 讀書 ("從、處、書"交替)

此規則涵蓋並拓展了第1、2種規則的內容。其一,漢語中雙音節詞佔大部分,故大多數對聯的節奏點是符合馬蹄韻的。其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正是注重了節奏點上的平仄搭配。其三,"馬蹄韻"規則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均無法處理三個字的固定詞組、四個字的成語以及其他不宜拆分的詞組入聯後的平仄問題。例如上述後兩個例子,只能用"節奏點規則"來解析。

關於平仄交替規則的活用問題:

"馬蹄韻"規則和"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都有死板的一面;"節奏點規則"也必須靈活運用。

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原理,而不是規則本身!

什麼是平仄交替的原理?本站理解:要讓一幅對聯讀起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應使詞組末字(或節奏點字眼)平仄有所交替。

"有所交替"就是活用規則,意即"允許部分不作交替"。

試讀以下例子,並結合上述3種規則作體會:

(詞義搭配不當,僅作體會節奏點音律用)

學海 無涯 苦 為 徑

書山 有路 勤 作 舟

“學”字按入聲來讀,普通話可試讀作去聲

學海有路 勤 為徑

書山無涯 苦 作舟

如此平仄搭配並沒有失去整副對聯的音韻美。其中"學"字可照普通話讀為陽平,再嘗試將其讀作普通話去聲(即按古韻處理),整體音韻更具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美感!

(三)長聯句腳規則,在參考"馬蹄韻"規則的基礎上,可將每個分句尾字(句腳)當作節奏點,靈活處理平仄交替。

三、關於平仄相諧規則的例外

以上規則均允許有條件的例外。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

1、特殊聯格中允許例外,例如疊字、復字、迴文、諧趣、音韻等等,視具體情況而定。例:

坐,請坐,請上坐;

茶,喝茶,請喝茶。

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國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關心

2、因聯意需要時可以例外。例:

臧克家先生題李白紀念館聯:

酒膽海樣大

詩才天比高

上聯五字連仄而具矯健之美,下聯四平一仄而有清朗之風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馬蕭蕭先生題楊妃墓的一聯:

花開三章清平調

葉落一曲長恨歌

上聯前五字皆為高調(陰平),第六字為升調(陽平),末字為降調(去聲),整句先直後曲,於後半句形成升降搖曳之變化,頗富韻味;下聯前二字為降調,第三字"一"字變讀後仍為降調,第四字順勢變為低調字,第五字急轉為升,接下去又轉而先降後高,音調變化更見靈動;且上下聯之全句調勢一降一升,又構成明顯對比,整副聯語因此具備了音樂美。

最後說明一點:對於初學者,多寫聲律嚴格的對聯有好處。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藝術家每有出格之作,往往是在精通該類藝術創作規則的基礎上升華而成。楹聯藝術同樣如此。

--------------------------------------------------------

附:天涯孤雁自我整理奇數字聯的聯律:(偶數字聯較簡單,只記住偶數位字平仄交替即可)

1。五七言(基本同律詩)

五字聯格式一:

上聯:(平)平平仄仄

下聯:(仄)仄仄平平

括號內為可平可仄,下同。

五字聯格式二:

上聯:(仄)仄平平仄

下聯:平平仄仄平

注意:此種格式的下聯第一字不宜為仄(仄平仄仄平),這種格律句式稱“孤平”,一般為行聯之忌。

七字聯格式一:由五字聯第一式前面加兩字衍生而來。

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字聯格式二:由五字聯第二式前面加兩字衍生而來。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聯:(仄)仄平平仄仄平

2。九言,十一言

a.格式一

由五字聯第一式或七字聯第一式前面加四字衍生而來。所加四字格律為:

上聯加:(仄)仄(平)平,下聯加:(平)平(仄)仄。

九字聯格式一:

上聯:(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十一字聯格式一:

上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格式二

由五字聯第一式或七字聯第一式前面加四字衍生而來。所加四字格律為:

上聯加:(平)平(仄)仄,下聯加:(仄)仄(平)平。

九字聯格式二:

上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十一字聯格式二:

上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式就是第一式的變通。

c.格式三

由五字聯第一式或七字聯第一式後面加四字衍生而來。所加四字格律為:

上聯加:(平)平(仄)仄,下聯加:(仄)仄(平)平。

九字聯格式三:

上聯:(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一字聯格式三:

上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d.格式四

由五字聯第一式或七字聯第一式上下聯互換後再在後面加四字衍生而來。所加四字格律為:

上聯加:(平)平(仄)仄,下聯加:(仄)仄(平)平。

九字聯格式四:

上聯:(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聯:(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十一字聯格式四:

上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式就是第三式的變通。

e.格式五六七八

九字聯一二三四式中的五字聯一式改為五字聯二式,即為九字聯五六七八式。

十一字聯一二三四式中的七字聯一式改為七字聯二式,即為十一字聯五六七八式。

3。提字情況

提字(也稱領字)單處理,其餘單處理。比如:

問樵子何時下手

勸漁翁及早回頭

此聯問字和勸字屬提字,因此提字後面格律當按六字聯對待,而不能整體按七字聯律處理。

對聯規則《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