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风雨哈佛路》 是根据Liz Murray的自传《Breaking Night: A Memoir of Forgiveness,Survival, and My Journey from Homeless to Harvard》改编的同名影片。

影片讲述了莉丝·默里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15岁时,她母亲发现自己HIV检测呈阳性,她患上了艾滋病。她很快就过世了。妈妈的死让她意识到要做出改变。她选择通过读书来改变人生。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尽管她无处可住,这么多年来又未正正经经地上过学,但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录取老师,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莉丝开始了漫漫的求学路。

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接下来听听将从莉丝和她朋友克瑞斯截然不同的人生解读广大青少年厌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探讨解决方法。

01

克瑞斯 VS 莉丝——相似的命运、不同的选择,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影片中有一角色吸引着我的注意:莉丝的朋友克瑞斯。克瑞斯跟莉丝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但她们两后来的人生却截然不同。

克瑞斯拒绝去上学,依然生活在收容所,最后在18岁的那天被赶了出来,无处可去,依然深陷泥潭;而此时的莉丝正在全力争取哈佛全额奖学金。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因为她们做了不同的选择。克瑞斯不认为自己有别的选择,在悲催的家庭环境下的自己根本不配有正常人的生活。

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意义疗法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说:“不管面对何种生活挑战,你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反应的自由。”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世界上伟大的心理学家。二战期间,他和家人(父母,妻子,兄弟,妹妹)一起被纳粹逮捕,关押进纳粹集中营。

整整3年时间,承受了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他的父母,哥哥和妻子全都死于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他妹妹幸存下来。

他发现在集中营的骇人听闻的恶劣环境下,人们的选择也不止一种。当然绝大部分的人,冷漠,自卑,嫉妒,易怒和绝望;

然而有的人真的不一样,他看到有人会每天走过每个屋子,安慰别人,甚至还拿出自己的面包送给别人。

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你都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影片中克瑞斯觉得她没有选择,父母是怎么样,她就是怎么样。其实她已经做出了选择。她选择了放弃,退却等消极的态度。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02

青少年厌学现象是一种消极的选择

克瑞斯因家庭和生活环境影响,对学校极度厌恶,选择了消极的人生态度。但现在的青少年们,生活条件都很好,厌学现象却频现:

      • 不做作业,学习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
      • 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
      • 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严重的甚至想辍学;
      • 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找不到学习的和生活的意义,选择了逃避学习的消极方式,也就出现了各种厌学症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对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被问及什么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时,16%的学生回答是“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 尼采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青少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也不认为大人所谓的意义就是他们的意义,怎么办呢?

那我们怎么样才能让青少年找到学习的意义,做出积极的选择呢?

答案:利用意义疗法。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03

什么是意义疗法?

Logos是个希腊词语,指的是“意义”。意义疗法是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创始的。它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有一位美国外交官来到弗兰克尔的诊所:他非常不满意自己的职业,觉得是由于自己跟美国外交政策不合拍。

经过几次谈话,弗兰克尔发现他追求的意义的努力遇到了职业方面的挫折,他希望干别的行业,跟外交政策压根没关系。后来他放弃了外交官的工作,选择了其他的职业,结果非常好。

阿德勒提到:“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也就是说他如何解释自己的处境而不是父母如何看待他的处境。”

意义疗法就是一种试图使人自己意识到内心深处渴望的东西,从而影响现在的行为和选择的方法

这对于青少年寻找到学习的意义也非常有指导作用。在分析具体措施之前,我们先了解下意义疗法的三大准则。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04

意义疗法的三大准则

首先,我们在引导孩子寻找学习意义时一定要秉持三大准则:

1.与他人建立联系

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目标最终都会落脚在付出,也就是为他人创造价值上。

影片中的莉丝考上了哈佛,并没有提及后来的生活。在现实中,后来她向青少年宣扬要抵制住毒品和黑帮的诱惑,还鼓励他们不要把儿童时期的苦难当作不把握机遇的借口。她在为他人提供服务中找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

2.对学习要有崇高的目标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并不仅是一句励志的话。

当真正有了崇高的目标,学习和生活知识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已。如果孩子有了崇高的目标,那他就不会着眼于眼前的学习问题。

3.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学习

变化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培养孩子从变化中恢复和快速适应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积极的态度看待变化是关键。为了引导孩子正面积极的视角,我们要自己先做出改变。孩子耳濡目染地自然就学会了。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说几个寻找学习意义的具体方法。

05

如何引导青少年寻找学习的意义?


我们可采用以下4种方式引导进行引导:

1.目标暗示法

有人因为喜欢游戏去学习编程,有人因为喜欢动漫去学日语,有人因为看韩剧去学韩语,有人因为喜欢小说去写作,有人为了喜欢的人考上了好大学,有人因为出国旅行去学外语......

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用处往往是因为自身的认知不足,对于爱好兴趣没有充分的认识,以及其未来的潜力。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管短期还是长期的,引导孩子树立一个目标,重回学习的轨道。

崇高的目标会给人使命感和长期坚持,眼前的目标可以快速驱动孩子现在的行为改变。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2.学习偶像法

学习偶像可以书中找,比如名人传记;可以带孩子去听讲座;可以找身边的热爱学习的榜样交流

我年少时,就特别喜欢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富兰克林通过学习,成为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外交家、政治家。

他为我打开了对于学习的认知大门,一个人的学习潜力原来可以如此巨大,学习带来的生活原来可以这么丰富多彩,学习可以让人生有这么多种可能!

看到学习偶像带来的诸多成就,难道孩子还能不热爱学习吗?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3.价值感提升法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和认知比较局限,因为很多人家长几乎的注意力在学习成绩上。完全忽视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旦考试不佳,孩子很容易丧失价值感,觉得自己没有用。在教育过程汇中,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多方面的价值感。

与他人建立联系是很好的指导原则,比如合作的价值,付出,助人为乐的价值感等。比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为别人,为班级,为学校多做贡献。

这样他就会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即便成绩不好,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依然会充满了意义。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4.增广见识法

现在的青少年日日以学业为重,就算寒暑假也几乎都在补课中度过。犹如“井底之蛙”,你日日跟跟他说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他会信吗?

比跟他说非洲的小孩在经历战争和饥饿,贫困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美国的哈佛是多么令人神往......

这么强行灌输的东西,在孩子心中只是课本里的一句话而已。因此,如果有空,你应该带孩子去感受而不是灌输,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

去爬山,去海边,感受大自然,可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去旅行,去感受异域文化,激发学习外语的热情;

世界之大,生活之丰富,见识之广度和深度,让孩子的心胸更加宽广,就不会迷茫于学习意义。

《风雨哈佛路》:孩子有厌学现象?试试这4个方法

06

结束语

青少年厌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可能就是孩子没有找到学习的意义。有了有意义的目标做指引,就不会出现厌学了。

为此,我们坚持“意义疗法”的三大准则——与他人建立联系、对学习有崇高的目标、用积极的态度拥抱学习。采用5种方法:目标暗示法、学习偶像法、价值感提升法、增光见识法来引导青少年寻找学习的意义。

毋庸置疑,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几乎都使出了100%的努力!但是不要忘了:学习这件事,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做到。

影片中的莉丝,在她做出上学的决定前,就算政府出动也没法逼她去学校;但是在她觉醒之后,不管是面试的机会,学习的时间,奖学金问题种种困难在眼前,都没有阻拦住她求学的心,都一一克服了,最终成功考入哈佛!

因此不要给孩子强行灌输我们的思维,而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发掘、体会、感知、提升、甚至飞跃!

最后,我想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来结束。

从事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行。 ——富兰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