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上海“卡神”讓銀行為他打工,親身證明信用卡最佳使用方法

上海的李梧桐成為了信用卡領域的明星,被人封為“卡神”。作為全家人的CFO(首席財務官),他的理念是“讓銀行為自己‘打工’”,而信用卡在預支消費的方便與快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卡神”的試驗田。

李梧桐先後辦過8張信用卡,一家人的日常開支全部都從信用卡中支出,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自己日常的流動性支付需求;另一方面省下自己和愛人的工資用於投資理財,井獲取一定的收益。

在李梧桐看來,理財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含義:一個是理自己的錢,一個讓別人(主要是銀行)的錢為自己理財,不懂得用銀行的錢,就不懂得理財。

信用卡剛進入中國時,由於大眾對信用卡缺乏瞭解,加上銀行網點和自助網點數量都不多,制約了信用卡的發展,甚至有的人認為很難改變中國人持有現金的習慣,信用卡的中國之路必定充滿坎坷。

但經過時間的驗證,如今信用卡已經在我國經濟活躍的城市得到普及,同時,也是消費能力比較旺盛一族手中的必備品,人們越來越能夠接受預支消費的理念,另外,也開始享受這種理念帶給持卡人的消費樂趣。

經過從陌生到熟悉,從有一張卡到一個人有幾張卡的初級普及階段,很多持卡人不再把信用卡當作什麼稀罕物,也不在數量上“一較高下”,對各種名目的促銷活動也有了抵抗力,信用卡用來透支消費的行為沒變,但是目的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已經有部分持卡人用信用卡消費,將眼光投向理財,信用卡轉身成為了持卡人的理財工具。

信用卡的透支消費功能是最吸引持卡人的,不過也成為了很多人堅持不用信用卡的因素。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人拿到了信用卡,往往會不考慮自己還款能力而瘋狂刷卡,特別是在年輕人當中這種情況很常見。

但實際上,信用卡不僅僅是一個支付工具,助長持卡人寅吃卯糧的壞習慣,它更有助於持卡人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幫助持卡人更好的理財。

現在,在房貸上漲、物價上漲等一系列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消費都長期走高的情況下,“理財” 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問題,無論是三代同堂,還是三口之家,理財都成為了家庭當下最重要的經濟事件。正是由於這些外部因素,使成熟的信用卡持卡人看到了信用卡潛在的理財功能,特別是在家庭理財當中,只要選擇適合自己家庭的信用卡產品,更多的透支額度和更快的積分速度,完全可以從信用卡中淘出更多“金”。

比如上海的“卡神”,就是由於持卡消費,直接從銀行獲得了好處,僅僅開卡和刷卡活動送的禮物就讓入嫉妒:3個電水壺、4個電風扇、1個無繩電話、1 臺收音機、1個手持吸塵器、1個小音響、2條蠶絲被..... “卡神”還打算用更多的積分換一個更大的禮物。 除去這些禮品,更為難得的是,使用信用卡消費每月都會有一筆清晰的家庭支出明細,這將有利於一家之主調整家庭消費額度和結構。

可能有很多人不屑於用信用卡來為家庭理財,覺得費盡心思、精打細算就為了一些禮品、省一點錢,實在划不來。其實,利用信用卡理財可以看做是個人理財的一個開始,是一種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個人信用體系建立的一個過程。例如,目前已經有很多銀行推出了無須擔保的個人信用貸款。

個人信用從何而來?點點滴滴的積累,良好的循環都是個人信用的組成。

因此,從小小的信用卡開始理財之路是簡單易行且回報豐厚的,只要控制好每月還款的節奏,按需要選擇自己的信用卡,相信每個持卡人都能成為“卡神”。

上海“卡神”讓銀行為他打工,親身證明信用卡最佳使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