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神」1.信用卡是什麼

「卡神」1.信用卡是什麼


對於銀行的角度而言,信用卡和借記卡有什麼區別?

一,高管

大約八年之前,當時我們公司和中國第五大銀行談 pre-ipo 的事宜,並且就數據中心,客戶挖掘,信用卡等領域探討技術轉讓協作。

因為會談的規格很高。因此整個部級大佬董事長,行長,也都見了很多次。信用卡產品線總經理,作為陪同人員,在吃飯喝酒的下座,自然有不少溝通聊天的機會。談話的結果,感覺上怎麼說呢,根正苗紅的好乾部,政治忠誠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信用卡的確是一竅不懂的。

“信用卡是什麼”,很多銀行都有自己獨立的信用卡部門,甚至包括一些微小型的地方商業銀行,類似於台州銀行,浙商銀行,包鋼銀行,也都有自己的信用卡產品發行。如果你有幸提拔到“信用卡部總經理”這個位置,照抄競爭對手,混口飯吃,應該是不會有難度的。譬如說,絕大多數銀行的信用卡,都提供 50~56 天的免息期;信用卡消費有積分,積分可以換禮品;白金卡則給你提供高爾夫果嶺,航空保險,高端體檢等項目。

抄來抄去,大家都一樣。可是,如果你要追求“卓越”,則 CopyCat 就不行了。至少你得知道,信用卡是什麼對不對。

二,借記卡的憤怒

大概在 2006 年時,51Credit 上就有一篇文章,建議一看。《將準貸記卡打造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卡》http://www.51credit.com/HangYe/CeLueFuWu/T-CeLueFuWu/article14911.shtml

該文的作者,是一個資深的銀行卡部業內人士,他以一個非常憤怒的口吻質問:“為什麼我們需要信用卡?”。在美國,是先有信用卡,後有借記卡的,消費者大數據蒐集依賴信用卡。而在中國,是先有借記卡,後有信用卡的。

作者以非常憤怒的口吻質問,“為什麼我們需要信用卡?”,信用卡能做的一切事情,例如方便結算,方便刷卡,消費者數據蒐集,賺取店家傭金。

這些事情,中國的借記卡一樣都可以做,站在一個銀行卡部的人員角度,銀行發信用卡,完全是一門“虧本生意”。因為銀行發信用卡,他就要給你“免息期”,有 56 天的資金成本。信用卡 vs 借記卡,這相對於銀行來說完全就是虧本生意。作者憤怒地質詢,白金卡刷封頂機,銀行單筆業務虧損 1000 元左右。

“虧錢的買賣有什麼好發展的”。作者說,不如發一種中國特色的“準貸記卡”,沒有免息期,永遠 18%的透支利息,銀行豈不是賺得更多?

三,信用卡的實質

作者發出如此論調,是因為他作為國內幹部,完全不明白信用卡的“實質”。

信用卡的實質是什麼?實質就是:個人小額借貸。小額借貸,金額很小,最多不超過五萬元。批次很多,單筆可能就十幾元,超市買瓶醬油。但是信用卡的實質,就是個人小額借貸,銀行借了一筆錢給你。當你用借記卡去超市購物,你其實是發生了一筆業務。刷卡結算,商家支付 0.7%(費改前)的手續費,而你用信用卡去超市購物,銀行其實做了二筆業務。刷卡結算,商家支付 0.7%的手續費,個人小額借貸,銀行借給了你 13 元錢。

看到沒有,信用卡業務其實是“搭售”,藉著刷卡的春風,銀行又偷偷地借給了你 13 元錢,銀行主要要推的,是“個人小額借貸”業務。可是接著又有人要問,銀行推“個人小額借貸”業務幹嘛呢,他又不收我利息錢,給我 56 天的免費免息期。

朋友們,商店門口派發的“免費餅乾”、“試吃香腸”,你吃過麼?“個人小額借貸”,並不是不收錢,他只不過是在“試吃期”不收錢。好比銀行和你說,給你 56 天的免息期,你“按時全額”還款,他就不收利息,你哪一天忘記還款了呢,不要緊,付 10%“最小還款額”就可以了。

你哪一天還不出了呢,那麼按照 18%的利息“最小還款額”利滾利,利滾利,利滾利利利。我一向認為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是最優秀的民族,排名可以排到 No.2,排第一的呢,當然是 Anglo-Saxon人,只不過盎格魯撒克遜人最近快滅絕了,此是後話。

當英國人美國人做起生意時,實在是天才的商人,那腦子是棒棒的。“個人小額貸款”,是一種設計得非常巧妙地商業模式,像上一節說的,中國幹部構想的“準貸記卡”,簡單粗暴,銀行擺著高高的高櫃,強制收你 18%利息。

這麼高的收費標準,銀行能賺錢麼?賺不到錢!因為客戶不是傻子,你收費太高,家長父母就會逼著你剪卡,象毒品一樣碰都不許碰。而設計精巧的呢,是歐美人的“騙局”,也就是目前全世界流行的“信用卡模式”。在最初開始的時候,它是免費的。就好像 Walmart 商場裡面賣的芝麻糊,小孩子免費一小杯,你喜歡了,你嚐嚐了,你慢慢喪失了戒心。中國人有一句老話,“長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

信用卡這種東西,就是鼓勵你消費。尤其是當受薪人口的 50%是女性,請你使勁刷,使勁刷,你終有一天刷得超過你的月薪的。在最初的歲月,你堅持每月“全額還款”,但是隻要消費的慾望不受到控制,終有一天,你會變成有幾期全額還款,有幾期部分還款,再過一段歲月,你會只還最低額的。

在美國,有一句土話,叫做“華爾街那幫混蛋拿走你 1/4 工資”。這句話說的是,一個人的信用卡“餘額”超過 30000 美金,他就很難翻身了。因為美國信用卡的利率是 36%,如果你欠 30000 美金並且付利息,一年就是 USD10000 多點。而一般的美國人,年收入稅後只不過 40000 美金。這就是“拿走你的 25%工資”,你想象一下,這是威力非常非常巨大的。

* 截止 2016 年,美國信用卡市場餘額約 1 萬億。平均每個家庭欠款 10000 美金。超過 5000萬人深受信用卡利率折磨。

如果你控制力差,請遠離信用卡,信用卡只適合錢生錢。

四,金融市場的工業革命

在美國,信用卡被譽為“金融市場的工業革命”,這其中說的,主要是信用卡的“電子支付”,使得買方,賣方,交易時間,都有了記錄可查。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脫離了現金交易,進入了電子記錄時代。進入了電子時代,你就可以做很多事。譬如說,你第一次知道了,某消費者是餐廳的忠實用戶,一個月光顧了五次,那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給他發優惠券,送八折券,以鼓勵和留著這個忠實客戶。

有了電子時代,你才可以統計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收入段,各類消費者在瑪莎百貨的消費。這樣你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投放廣告,調整產品線。
進入了電子時代,銀行和消費者之間才可以構建更為複雜的商業協議。例如你刷卡後可以不用還錢,只要還“最小還款額”10%就可以了,還能辦分期付款和積分商品促銷,但是,我們仔細看以上功能,發現他們的基礎都是“電子支付”。

當你去超市買瓶水,你其實發生了二筆業務;

1)普通的刷卡消費

2)信用卡透支借款

所謂的“金融業的工業革命”,全是指前一條,電子支付以及引來的大數據分析,這些功能,在借記卡上已足以實現,所以這是一條和我們無關的科技樹,在之後的篇幅中,也不會再提及。

我們主要關注於“個人小額借貸”。

五,個人小額借貸市場

中國的銀行業,大概從 2005 年開始“大規模”開拓信用卡產品線。其行為的背後,實質是開拓“個人小額借貸”市場,這是一個巨大巨大無比的市場。剛剛從農耕時代過來的中國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市場”有多龐大。

剛剛完成城市化,泥腿子進城第一代,還不能領會到“個人小額借貸”的需求旺盛和重要地位,每個人都需要借錢,你曾經以為你完全不需要借錢,直到某一天你開始接觸了房地產。

如果你作為“第 N 大銀行信用卡卡部總經理”。你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也就是“個人小額借貸”的高度來思考問題。

信用卡發展的,其實是二筆業務;

1)普通的刷卡業務

2)搭售的小貸業務 [1]

其中,刷卡僅僅是表象,是皮相。是因為銀監會規定:“不可以發放無定向用途貸款”,所謂的“二個規範,一個指引”。

而對於銀行來說,他應該考慮的是“個人小額借貸”業務如何發展。

1)免息期只能 56 天,延長到 86 天可不可以。

2)前面免息 56 天,後面延長 30 天收手續費,可不可以。

3)給你全程 86 天,但是收一個更低的利率,可不可以。

4)積分兌換為什麼要換禮品。禮品是最不實惠的。你給我換“額外免息一個月”一次,可不可以。

5)高額白金卡為什麼要換高爾夫果嶺,航空保險。這些都是徹底重複的東西。你給我白金卡一次“全額免息分期”,可不可以。

如果我們看國外的信用卡實踐經驗,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利率”上面打轉,也就是客戶需要的是“借錢”。而銀行信用卡部門,滿足的是客戶“借錢需求”。

對於美國歐洲的各種信用卡,他們有琳琅滿目的“利率促銷”產品。只要你肯付費,讓銀行也賺一點,當你借了 50000 元出來,在如何還款,按照什麼價格還款之間,大有無數無數促銷套餐,這個才是創新的方向。[2]

三千年讀史,無外乎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是貸款買房。就算你不看好房地產了,不買房你也要做生意吧,難不成打一輩子工?
[1] 有的時候,銀行的“個人小額借貸”利潤不足以彌補 56 天資金成本。所以銀行對信用卡借記卡刷卡,收取不同的刷卡費用。例如借記卡是 0.55%+25 美分,信用卡是 1.25%+75 美分。

[2] 本文為改寫版。原文亦可參照《信用卡是什麼》http://www.shuik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36

以上內容為文章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