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全國東南西北各地的語言特點,都是各具特色,提起東北話,那你得會說“兒化音”,就是你說了帶兒化音的句子,基本就是半個“東北人兒”了。舉個例子:東北人讓你多吃飯,說成“可勁兒造”,如果不加“兒”這個音,你再讀一下試試:“可勁造”,啥意思?“水”這個詞,東北人會說:“喝點茶水兒”,他們不會說“喝點茶水”,還有臉上擦點“潤膚水兒”、“汽水兒”、“熱水兒”。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三”這個詞,查數的時候就會說“三”,沒什麼疑問,但是你要說哪個女兒是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兒”,就得加“兒化音”了,你說成“小三”,別人會聽不懂。“小雞”這個詞,要是說菜名的話,就得加“兒化音”了,比如“小雞兒燉蘑菇”,打麻將也稱之為“小雞兒”。再比如說“東北老爺們兒”、“東北老孃們兒”你把“兒”音去掉,再念念就不好聽了。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什麼是兒化音呢?按照語文老師的說法。就是中原至北方等多地方言中有許多詞彙的字音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音變現象,這種現象就叫做兒化。北京話、天津話中很多是帶兒化音的,但是聽起來和東北人也不是一個味兒。對了,這個“味兒”,就是很經常用,我們說這個香水兒是什麼味兒的?這空氣是什麼味兒的?就帶著“兒化音”,說著才順嘴兒,才舒服。這個“嘴兒”直接也給“兒化音”了。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小朋友來了,桌子上有糖,怎麼說?來,吃塊兒糖,要帶兒音,還有門縫兒、樹枝兒、道邊兒、命根兒、手絹兒、遛彎兒、熱氣兒、手腕兒、雪人兒、臉蛋兒、開門兒.....這些東北人兒都要帶“兒化音”才能說出口的。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如果有些字不加“兒化音”聽起來非常的恐怖。我們管單位的領導,可叫做“頭兒”,這句聽一聽:“咱們頭兒今天開會不?”意思很明白,你要是不加“兒”再說說看:“咱們頭今天開會不?”,聽著嚇人不?還有這句話:“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把事後面的“兒”音去掉,你還能聽懂不?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白麵是什麼?用來做饅頭和包子、餡餅的,你要加上“兒”音,就變成了“白麵兒”,這可不能做麵食了,那就變成毒品了。所以,這個“兒化音”不能瞎說和亂說,因為意思完全就變了,比如“來氣”東北話是指情緒不好,生氣的意思,加上“兒”,就是“來氣兒”,這意思就是暖氣供暖了。還有“雞蛋殼兒”,這個“殼兒”,是指食物的外皮,把“兒”音去掉,就是“殼”,在東北說“倆人殼一起去了”,那是倆人打架的意思。

東北人說話喜歡用“兒化音”,不信你也來試試

很多南方的朋友也會好奇,東北人不用“兒化音”就不會說話嗎?對的,真說不出口,不會說話了。總之,一定要把語文學好,什麼時候該加“兒”音,什麼時候不加“兒音”,一定要分辯清楚哦。南方的朋友,來試一試“兒化音”,東北的朋友把“兒化音”去掉也試一試,看會不會說話了?(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