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周國平:比瘟疫更可怕的是麻木和“不長記性”

十問周國平


周國平:比瘟疫更可怕的是麻木和“不長記性”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裡都是家。”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和所有的家庭都一樣,周國平和妻子郭紅,早就做好了過年的安排。大女兒啾啾在紐約大學上學,學戲劇導演。他們早就定好了機票,帶著上小學的兒子叩叩,去美國過年。此前,全家人唯一擔心的是他的腿傷。

兩個月前,周國平出門在外,不幸被一輛汽車撞傷了腿,春節前一直在做康復訓練,休息了一個多月後已基本康復,他恢復了讀書和寫作,又可以一個人撐著單拐出門遛彎了。即使是在美國,周國平也時刻關注著國內的疫情狀況。

1月25日,周國平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為加繆的小說《鼠疫》寫的書評——

瘟疫曾經是一個離我們多麼遙遠的詞,無人能夠預想到,它竟落在了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頭上。在經歷了SARS的災難以後,現在來讀加繆的《鼠疫》,我們會有異乎尋常的感受。加繆的這部名作描寫了一場鼠疫的全過程,時間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地點是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市。一開始是屋子裡和街上不斷髮現死老鼠,第一個人死於怪病,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逐日增多。某一位醫生終於鼓起勇氣說出“鼠疫”這個詞,其他人亦心存疑慮,但不敢承認。


疫情迅速蔓延,成為無可否認的事實,市府怕驚動輿論,封鎖消息。終於到了封鎖不住的地步,於是公佈疫情,採取措施,消毒,監控,隔離,直至封城。因為害怕傳染,人人口含據說能防病的薄荷藥糖,乘公交車時背靠背,懷著戒心疏遠自己的鄰居,對身體的微小不適疑神疑鬼。人們的心態由僥倖轉為恐慌,又由恐慌轉為漸漸適應,鼠疫本身終於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在接受騰雲採訪時,面對國內疫情被逐步得到控制、情況好轉的形勢下,周國平擔心的是人類的健忘症——


1

騰雲:疫情期間,大部分中國人都不能夠出門,很多人都說“閒出病了”,有人稱為“異化”,希望“重建日常生活”。您怎麼看?

周國平:這次疫情突然把中國人拋入了一種非正常的生活狀態中,而且延續時間比較長,人們對此不能適應,感到無助、無奈、手足無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國人通過這個事件應該深刻反思,在我看來這是最重要的。

上次SARS疫情時,我曾經說,比瘟疫更可怕的是麻木,現在我要重申這個道理。對於“重建日常生活”這個問題來說,我想講兩點——

第一,所謂“閒出病了”的抱怨,說明許多人不知如何使用閒暇。亞里士多德有言:工作是為了閒暇。對於習慣於享受精神生活的人來說,閒暇是財富,可以用來讀書和思考。可是,如果你沒有養成這種習慣,長時間的閒暇就成了負擔,暴露了精神上的空虛。

第二,人應該學會自我管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儘可能找到一種既適合於自己、又適合於當下情況的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一個不會自我管理的人,平時覺察不了,在特殊時期就會亂了套。所以,在這兩點上,也都有必要反思。


2

騰雲:空虛和迷茫也體現在家庭關係裡,尤其是親子間不知道如何交流。您怎麼看中國家庭生活的這個現象?

周國平:這和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無關,根源在於精神素質。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一味從眾和攀比,這樣的人不論窮還是富,都是沒有個性的。按照功利模式設計孩子的未來,無論逼孩子在國內應試,還是逼孩子考國外的名牌,都是沒有個性的不同表現形式。


3

騰雲:我們生活在一個消費社會、物質社會,日常生活就是托爾斯泰當年所警告的“自動化”的生活,它是可以一眼看到底的,可以計算出來的。您同意這樣的說法嗎?

周國平:基本同意,大趨勢是這樣。不過,我相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總是會有一些人走不尋常的路。


4

騰雲:什麼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人們如何做日常生活的主人?

周國平:首先你必須重視意義,生活的表象也許相似,內在的意義可以不同。是靈魂賦予了日常生活以意義,你必須有豐富而充實的靈魂生活。


5

騰雲:如何過上“詩意、美好的生活”?這種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周國平:不要受美麗的詞彙迷惑。“詩意、美好的生活”是各種各樣的,有的看上去似乎並不詩意,比如工匠長年累月埋頭做一個作品。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全力以赴,樂在其中,你就能夠體會到樸素而真實的詩意了。


6

騰雲:個體的主體意識,自我的個性,這些中國人相對缺失的東西如何建立?

周國平:充實的自我、獨特的個性不是一座房屋,可以在平地上短時間建築起來。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株植物,是慢慢地生根發芽和成熟結果的。首先要有自我認識的覺悟,知道自己最好的稟賦和能力是什麼,然後要有自我教育的行動,去培養和發展這個最好的稟賦和能力。


7

騰雲:很多人得了恐懼症、強迫症,不停耍手機看疫情新聞消息,如何幹預個人的焦慮和恐慌?

周國平:疫情蔓延,讓人不得不關注,這很自然。關鍵是信息真實而透明,公眾有知情權,焦慮和恐慌就會減除一大半。


8

騰雲:怎麼治療社會集體心理創傷?怎麼理解防衛過當現象,例如對湖北籍的人的歧視與排外?

周國平:最重要的是建設一個健全的制度環境,對突發災難有良好的預防、發現、治理機制。亡羊補牢,未晚也。吸取教訓,在這方面下大的力氣,讓人民放心。只做一些表面的心理撫慰,沒有意義。

對湖北籍的人歧視,是可恥的狹隘。災難集中發生在湖北,是一種偶然,也可能發生在你所在的地區。善良是做人的底線,而在災難情境中最能檢驗出一個人是否善良。


9

騰雲:怎麼安慰那些逝者家屬,如何修復他們所受到的精神創傷?

周國平:我覺得是兩個方面,一是經濟援助,二是人道關懷。逝者是為國家災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應該制定較高的撫卹金標準。


10

騰雲:您覺得為什麼有人非要吃野味?我們該怎樣與大自然相處?

周國平: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愚昧。生態文明的基本觀念是,人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地球的客人,應該做一個有教養的客人,善待自然萬物,包括地球上的其他動物。這個觀念對於我們來說還非常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