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耶穌有一些很聰明的教導,這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喜歡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當然也對。不過,遠慮是無窮盡的,必須適可而止。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也可以預作籌劃,不妨就預作籌劃,以解除近憂。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卻無法預作籌劃,那就暫且擱下吧,車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讓它提前成為近憂。還有一些遠慮,完全不能預見,那就更不必總是懷著一種莫名之憂,自己折磨自己了。總之,應該儘量少往自己的心裡擱憂慮,保持輕鬆和光明的心境。

精選問答

周老師好!我想問一下關於婚姻的問題。以前年齡小,總覺得這是個嚴肅浪漫的話題,並且冥冥之中總會遇到合適的婚姻。但這兩年年紀大了點,結婚成了一個迫切的事情,突然對以前的想法不肯定了,儘管反感也不得不參加相親活動之類的,並且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沒了目的起來。是不是以前的態度太被動眼界太窄了?合適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的生活又該怎樣有意義些?

周國平:在理論上,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人——或者說一個類型——是和你相匹配的。可是,在現實中,你未必能遇見他(她)們中任何一人。

你相親見了許多人,心知他(她)們都不是你要找的人,但對於你要找怎樣的人,往往是不清晰的。唯有到真正遇到了,你的直覺會告訴你就是他(她)。那麼,在這個時刻到來之前,你怎麼辦?如果繼續等待,而這個時刻永遠不到來,又怎麼辦?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等待,是一種冒險。不等待,降格以求,和一個不太中意的人結婚,也是一種冒險。我只能說,事情取決於你甘冒哪一種險,對此你要想明白。我還要說,不管你如何選擇,你都要把立足點放在自愛、自立、自強上,今後即使無奈獨身或是婚姻不滿意,都仍然要讓自己活得有品質。這話尤其是對女性說的,你要去爭取幸福的婚姻,但你一定不要把幸福的賭注全部押在婚姻上。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問:周老師說:“人有兩個自我,一個身體小我,一個理性自我。”想問老師當小我遇到世界的迷惑困難,各種痛苦的時候要以怎樣最快的速度激發那個大我讓小我跳出這個痛苦的圈子?

周國平: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其實大我小我是個比較形象的說法,我是這樣想的,我說的大我實際上就是指一種那個,比如說你是個基督徒的話,那這個大我可能就是上帝,如果你是個佛教徒的話,那這個大我可能就是佛,覺悟,就是一個人生的覺悟,如果都不是的話,那實際上還有一個理性,或者說你是一個有靈魂的熱,就是有一種精神性的自我,那麼這個說起來容易。

你提的問題非常好,就是小我遇到糾結的時候,怎麼樣能趕快找到大我,而且大我給你幫助,那實際上我想主要有兩個條件,一個就是大我是經常在場的,你的大我如果是經常躲起來的,經常是睡著的,那你就找不著它了,或者說它該醒的時候它也不醒,另外一個就是大我要強大,它要真能幫到你,那麼怎麼樣讓它經常是處在一種在場的、一種清醒的狀態,又要讓它強大呢?

我想這其實也沒什麼好的捷徑,特別容易的方法,實際上我想還是一個人平時,如果你是注意你的精神生活的,你是經常能夠去看那些偉大的書,我就說實際上那些人都是大我非常強大的人,那些寫出那些經典著作,寫出那些偉大的書的人,他們都是大我非常強大的人,你可以受到他們的啟發,他們可以給你大我給你加持,給你發力。

另外的話我想你就是,你自己哪怕你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要遇到問題才去找它(大我),你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也經常去找它(大我),就是說你經常和自己的靈魂對話,就是你的靈魂經常在場,經常對話,我是有一個辦法的,譬如說寫日記,寫日記是一個特別好的辦法,實際上就是和自己的大我對話,小我和大我之間的對話,這個過程實際上可以讓你的大我經常處在一種清醒的狀態,經常能夠幫到小我的這樣一個位置上面。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問:到了適婚年齡,從沒談過戀愛,習慣單身,內心又不渴望與某個人相伴一生,請問如何改變心態,然後結婚生子。

周國平:從你說的情況看,到適婚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對於你是一種來自習俗和輿論的規則,還是你內心的願望。你想要改變心態,說明你是希望適應這種規則的。

你說你習慣單身,這可能有兩種情況。

其一,正是由於你從沒談過戀愛,對於單身和兩人相伴在心理感受上的區別無從比較,有一天遇見了你可心的人,想法就會改變。

其二,你的天性可能就是更適合單身而不是結婚。

我猜你年紀還輕,不用著急,不妨等待情況明朗。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也不要認為自己不正常,優秀女子單身的多的是,不要給自己壓力。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問:我自己認為的快樂和幸福,在社會上常常不被別人認同,我應該怎麼辦?

周國平:這沒有關係啊,說明你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如果你真正感到滿足,就沒有必要去管別人是怎麼看的了。如果你過多地去關注別人的看法,這說明你不自信,你對幸福的認識還不堅定,發生了動搖。

這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你覺得別人的看法可能有道理,你的看法可能有毛病,那你就要想清楚,如果確實這樣,就要修正你的想法。另外一個可能是你仍然認為你是對的,但是可以說性格比較軟弱,因為別人有不同看法,這種人際關係的氛圍讓你感覺難受,那我認為就不要太在乎了,堅持走自己的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變得強大。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問: 記得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看透生活真相之後仍然熱愛生活的人。閱讀您的作品,我覺得您是一直在奮鬥而且走得很遠的人。您在探討人生真諦、探討人生真相的路上,是怎麼做到面對種種困惑而不憤世嫉俗的?

周國平:我想我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我仍然在奮鬥的路上艱難行走。在這方面,尼采給我很大的啟發。應該說我的天性是比較悲觀的,這和我的性格有關。

我從小很內向、敏感,在外界受了挫折,鬱悶往往不能發散。我也很早就考慮死亡的問題,心中有絕望的感覺,彷彿看到了人生虛幻的真相。我和尼采相同的一點,就是我不甘心如此,我一方面對人生有悲觀的看法,另一方面還是覺得人生太有意思了,我太想經歷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了。

我覺得這種對人生的愛不是一種理論的東西,而是一種本能,我相信這說明我還是很有內在生命力的。這樣兩個矛盾的東西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正如尼采所說的,看到人生意義闕如,這對一個人的生命力、意志力是一個考驗,看清了人生的真相,你仍然勇敢地跋涉在虛無的荒原上,這是一種凱旋。其實這還真不是一個理論問題,我是塵緣未盡,生命的本能在起作用,就是愛這個人生,歸根到底是因為這種愛,所以能保持一個向上的狀態。

另外,看到人生虛無也有好處,使我在熱愛人生、執著人生的同時,能夠保持一種超脫,這可能是悲觀的那一面帶給我的好處。我再熱愛人生,我也看到它是有限度的,因為這個限度,我不會太沉溺在裡面,一旦遇到了挫折和苦難,我能夠跳出來看,心想不過如此,人生的一切悲歡都是暫時的,反正結局都一樣。有超脫的一面很重要,反而可以保持比較好的心態,反而不容易被生活打敗,反而能夠讓我繼續愛人生,這是一種辯證的關係。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今日互動話題

你認為什麼樣的生活才算不負此生?不妨寫在評論裡,與大家交流~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如何保持自己的魅力?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該不該考驗愛情?

周國平:無論獨身還是步入婚姻,這一點最重要

循著季節去生活,人生確像一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