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砸核桃(郝德海)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的家鄉長安縣郭杜公社杜永大隊,社員們有一項特別家庭副業,那就是砸核桃。

核桃出產地為商洛地區,每年秋天,山民們把成熟的核桃交售給國家,商洛地區的藥材公司負責收購,然後又轉運到西安市藥材公司,市藥材公司又把核桃發送到我們杜永大隊負責加工。據說,當年負責加工的大隊只有我們郭杜公社的杜永大隊和赤欄橋大隊。

那時,三秋以後,農閒季節,每隔幾天,就有一輛卡車開進我們杜永大隊北街東門口的藥材廠大院,車上裝著一麻袋一麻袋,滿滿當當的核桃。

下貨以後,大隊部的開號叔就在廣播上招呼社員們到藥材廠領核桃。過了一會兒,大人、小孩,拉著架子車,陸陸續續地從大街小巷湧進藥材廠大院,排起長長的隊伍。有人裝貨,有人過秤,有人登記,三下五除二,用不了多長時間,一車核桃就放了個花,分割完畢。

當然,那些核桃不是為了食用,而是為了加工。那時家家戶戶都有專門的木墩和木錘,篩子、簸萁、笸蘿、擔籠這些農具此時就是盛放核桃用具,甚至升、鬥、盆、盤、碗、碟等等器具也派上用場。

勤勞人家無閒人,男女老少齊上陣。那時,大人們放工回家,吃過晚飯以後,就點起自制的煤油燈,在昏黃的燈光下,一個又一個辛勤地砸核桃。那時候,明月在夜空中,你家乒乒乓乓,我家乒乒乓乓,他家乒乒乓乓,此起彼伏,真是杜永一片月,千戶砸桃聲。砸核桃是技術活,通常由大人負責。我們小孩子有時也依樣學樣,往往砸中手指,疼的呲牙咧嘴,吸呼半天。眾所周知,砸核桃有技巧,應該用力均勻,體位準確,否則,要麼砸中手指,要麼導致堅果品相破壞。即使技術熟煉的成年人也有失手的時候。常言道,人有失手,馬有露蹄。真是一巧不得,少掙幾百。因為核桃果仁的品相,影響工分的多少,從古到今,誰和錢有仇啊!

農民的孩子早當家。剝核挑自然由老年人和小孩子負責。老人有耐心,發揮餘熱。孩子們坐不住,卻有父母連哄帶嚇,分配任務。做完作業以後,完成規定任務,才能外出玩耍,否則自有懲罰措施。剝核桃有專門的錐子。左手捧起有裂縫的核桃,右手握著尖尖的錐子,一下一下把桃仁從殼裡挑出。一不小心,也會戳傷手指,血淋淋地。據說,桃仁是為了出口換取外匯,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的。所以,小孩們受到大人們的告誡,不能偷吃,否則輕則扣工分,重則要坐牢。那時的小孩真是老實本份啊!


關中記憶 | 砸核桃(郝德海)


桃仁分為頭路、二路、三路幾類。人常說,吃什麼補什麼。其實,核桃的營養價值極高,為什麼我們當時不知道呢?完整的桃仁極像人腦,它由兩瓣組成,一個完整的桃仁由兩個頭路組成。二分之一大小為二路,四分之一大小為三路,當然,能出口的自然都是好東西,均為頭路。那時,每隔幾天,社員們都要上交桃仁,然後,又領回核桃,而那輛綠色的卡車來往於我村和西安之間。那時,在寬敞明亮的加工車間,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桌和凳,坐著一個個穿紅著綠的姑娘,麻利地分揀桃仁,熙熙攘攘,有條不紊……

砸核桃是我們杜永村過去的一項家庭副業,一舉多得,既可以獲得工分,增加收益,而桃殼可以作為絕佳的燃料,十分難得。據說有的村子可望而不可及,慕羨嫉妒恨,然而,其中的苦澀滋味有誰能理解呢?

郝德海

西安市長安區第八中學歷史高級教師,長安區模範教師;長安作家協會會員,在報刊、網絡上發表論文、散文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