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中医唐略:春穿秋裤,夏不拉肚

中医唐略:春穿秋裤,夏不拉肚

唐略:知名中医,著《药到病自除》(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春寒莫放棉衣薄,

夏欲汗多需换着。

秋冬一冷便加添,

莫待病时方服药。

—《孙真人卫生歌》


春天,慢慢变暖,我们的衣服也要慢慢地减,不要猛然减掉。

千万不要一暖和了你就马上穿个汗衫。

春捂秋冻,

春天还是要捂着点,多穿点。

为什么呢?

因为春天风邪比较盛

首先要为了防风,多穿一点衣服。

第二要助其发散。就是你多穿一点,宁可捂出点汗来,也不要太冻着了。

如果你过早地减衣服,那么春寒料峭,里面又夹着风,毛孔被风寒之邪闭住,你就伤风了。


中医唐略:春穿秋裤,夏不拉肚


黄帝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泻”。

风是无形之物。有时候,被风邪伤了之后很多人是浑然不觉。

有的人,夏天老拉肚子。

往往还痛一阵,泻一阵,拉完肚子不痛了,这个就叫飧泻

而且拉出来的东西里边,还有很多没有消化掉的食物,这是因为风邪在肠胃里边扰动,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被风搅出来了。

从五行上来说,

风属木,脾属土,木克土。

木过旺则脾土受克伐,影响脾胃消化。

你以为这是夏天得的一个病,

殊不知这个病在春天已经埋伏下来了,

只不过是到了夏天,人体阳气走表、腹中虚寒的时候它趁虚作乱。


中医唐略:春穿秋裤,夏不拉肚



出现飧泻,通常用“痛泻要方

”来加减。

痛泻要方,此方最早出现在朱丹溪的著作中。

一共四味药:炒白朮、炒白芍、防风、陈皮。(用药需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这个方子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配伍非常精到,效果非常好,适用面也非常广。

  • 炒白朮是补脾、健脾的;
  • 白芍泻肝火,能养肝阴。肝是体阴而用阳。它本质上是属阴的,但在功能上是属阳的。
  • 肝主升,升为阳;肝为将军之官,将军的一切活动也都是属阳的。当肝阴虚的时候,肝阳就会上亢。
  • 白芍味酸,可以泻肝之用,养肝之体。它让肝自己把自己养好了,不要过于逞能,否则脾土就被克得很难受。
  • 防风,是一味辛散的药,能够辛散肝气、和肝气;
  • 陈皮能够和胃气。


这个方子其实是用白朮、白芍把肝脾先好好地抚慰一下,你们俩不是有矛盾吗?我都先给你们俩一点补偿。白朮是补偿给脾的,白芍是补偿给肝的,然后再互相劝一下。防风和陈皮是劝和的,这就是这个方子的意思。

之所以叫痛泻要方,是因为这个方子最初是用来治疗痛泻的。痛泻也叫飧泻,就是肚子痛一阵,泻一阵,感觉肚子痛了就要上厕所,解下大便后痛就好了,此时大便是稀泻的,甚至有没消化完的东西。


中医唐略:春穿秋裤,夏不拉肚



一切的痛,往往跟肝有关系,尤其是阵痛。一阵痛一阵不痛是气痛,气不和往往跟肝气不和有关,所以要考虑肝。

腹泻,则跟脾有关。所以痛泄破译开来就是肝脾不和

叫“要方”是说这四味药非常的精要、简洁,可以在此基础上加进别的药。

《时病论》里边有培中泄木法,以痛泻要方为基方,加进别的药。

例如有寒加吴茱萸;

因为是泻,唯恐痛泻要方解决不了问题,就加了一些升清的药。清气在下则为泻,加一些葛根、荷叶,把清气往上提升,就能让痛泻要方的效果更好。

后来,痛泻要方不仅仅用来调和肝脾,它还有其他的作用。

木克土,肝脾一向不和

和谐是一种追求,人体的五脏六腑一定要和谐,但这种状态很难达到,五脏生克,它们各自之间都是存在矛盾的。但这个矛盾可以适当调解一下。

治病,其实就是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