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樂都出實招助力脫貧攻堅

青海新聞網訊 今年,海東市樂都區按照“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的標準要求,突出脫貧攻堅“頭等大事”,聚焦脫貧一線,聚力支部建設、黨員示範、群眾教育、產業發展,多點發力,全面推動各項扶貧措施,努力實現49個貧困村退出、2973戶9994人脫貧。

據瞭解,樂都區大力推行鄉村黨組織“方陣管理法”,在鄉村兩級營造濃郁的“對標學習、創先爭優,比肩趕超、力爭上游”氛圍,最大限度激發鄉村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落實村幹部報酬,為“第一書記”及扶貧(駐村)工作隊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按照大村4萬元,小村3.5萬標準,按時撥付黨組織運行經費和“第一書記”1萬元工作經費,進一步增強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隊伍的工作熱情。對新任“第一書記”及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共1350名幹部進行集中培訓,提升脫貧一線幹部履職能力。

同時,樂都區開展“佩黨徽、亮身份、曬承諾”活動,堅持把佩戴黨徽作為一種自覺行動,引領黨員走在前、作示範。通過黨員設崗定責、志願服務、公開承諾等方式和一些有形有效的組織生活,提升黨員服務群眾責任意識。堅持“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教育,嚴格落實“黨員活動日”“三會一課”制度等,督促基層一線黨員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黨章》,增強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採取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形式,評比脫貧致富先進典型、方法經驗,引導貧困戶談脫貧成果、評好人好事,樹立“勤勞致富光榮”的思想。

此外,樂都區堅持因地制宜,發展能穩定增收的農業產業,城臺鄉城子村在村黨支部的號召下擴大樂都富硒紫皮大蒜種植面積,大蒜產業發展“造血”功能正在顯現;下營鄉祝家村發展大櫻桃種植和綠殼雞蛋養殖,實現了“協會+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開闢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新路子。充分利用實體和網絡相結合的方式,採取“互聯網+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全省多家超市簽訂購銷合同,實行線下銷售,助淘寶、微店等電商平臺銷售,實現線上銷售,現已廣銷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農特產品銷售途徑拓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