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懂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赚钱不难

做生意,悟透老祖宗留下的这一天规,做别人不做的生意,赚钱不难。这条天规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为:“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强调的是商人以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来也延伸为生意场上,要能做别人不做的生意,也就是爆冷门、烧冷灶,做别人不愿做、不敢做乃至不屑做的生意,如此,往往能收到奇效。以下分享的一个故事就会告诉你:做生意,懂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赚钱不难。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懂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赚钱不难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旧上海有着“上海滩奇迹之王”之称的银行家周云光。周云光善于抓住不是机会的机会来创造生意场上奇迹,对“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条天规琢磨的非常透。

周云光的上海银行(并非如今的上海银行)是在极为险恶和动荡的大环境中创立的,创立伊始,就面临外商银行和传统钱庄两大国际和国内金融集团的夹击。当时的上海租界内外,外国银行林立,美国的花旗、汇兴,法国的东方汇理,英国的汇丰、麦加利,等等,都是实力异常雄厚的金融财团。外商银行实力雄厚力,根本看不起中国的银行,认为“中国的银行是不可能办好的”,周云光的上海银行自然没有被其放在眼中,都认为上海银行的倒闭是迟早的事情。此外,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仅在上海,就有齐丰、同康、源康、庆富等实力超群的大钱庄。在复杂交错的金融市场上,钱庄俨然以仅次于外商银行自居。

周云光心知肚明,新生的上海银行既无强大政治势力,又无雄厚经济基础,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而要想站稳脚跟,除了在服务质量和内部经营上下功夫,还要建立起自己的经营优势。

眼光敏锐的周云光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发现,外商银行和国内钱庄更加注重吸纳大户存款,而对小额存款颇为轻视,正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好机会。于是,周云光就以此为突破口,紧抓小额存款,将其当作上海银行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提出“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懂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赚钱不难

老上海照片

上海银行特别标出“储蓄”字样,非常明显地表示自家银行“以提倡储蓄、发展商业为本”。为了吸引小额存款,周云光别出心裁率先提出“一元开户”,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在上海银行开户。“一元开户”是针对上海的广大市民阶层专门设立的,因此,在当时中国金融界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件事在上海金融界一时引为笑谈,认为有失一个银行的身份。甚至,就连老百姓也难以相信,当时,有一个顾客听说后决定亲自去试一试,他拿上150元钱,要求办理150个户头的存折。上海银行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为他开立了150个户头。消息传出,许多小有积蓄的人纷纷登门,一下子便打开了储蓄业务的局面。

由于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和经济利益。“一元开户”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师、公职人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业主,争先恐后,纷纷将平时劳动收入及个人所得存人上海银行。这项在创办初期遭到银行业同行们讥笑的创举,一时间大获成功,风靡整个上海滩。以至于后来竟被上海各大银行相仿效,就连像中国银行这样官办的国家银行也放下了面子,积极提倡这种业务。

“一元开户”的成功使周云光在创造了一个神话,迅速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人物。人们由衷地佩服周云光的精明和眼光。在“一元开户”打开储蓄局面后,周云光并没有满足,他又乘胜追击,采取了上门服务的办法,亲自率领银行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在上海滩无疑是空前的,在当时极富开创性,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上海银行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有独领风骚之势。

一个故事告诉你:做生意,懂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赚钱不难

老上海照片

能在冒险家的乐园——旧上海的金融界创出这样的局面,周云光自有一份过人的能力,除了个人的奋斗、际遇、个人魅力、社交能力外,其经营上善于取舍,懂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也是生意人非常值得学习的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