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刀锋》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四个方面分析它带来的价值

《刀锋》是继《人性的枷锁》、《面纱》、《月亮与六便士》之后我读的第四部小说。《刀锋》是毛姆晚期最知名的长篇小说,他曾在信中对侄女说:“这把年纪还能写出一部如此成功的小说,我感到十分满足。” 出版后首月狂销五十万册,可见《刀锋》正戳中读者的阅读需求。

毛姆写《刀锋》时,年近七十岁,人生阅历丰富,对生命感悟透彻。阅读此书,你会发现,毛姆将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凝聚于这部作品中,书中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影子。

《刀锋》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战时期,拉里服役于空军,有次出任务遭遇空袭,最好的同袍为救他而牺牲,改变了他 的人生观。

退伍归来后的拉里,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上大学,不结婚,不工作,不愿追求名利和物质生活,不想发财致富,朋友的死让他思考生命的意义:“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还是只能可悲地任凭命运摆布。”

于是,他独自到欧洲游历,后来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

“刀锋”一词出自印度教圣典《迦托·奥义书》:悟道之途艰辛困难,如同跨越锋利的剃刀。若救赎之路必经刀山,找到答案的代价如何?

《刀锋》的故事主角拉里,则带着这种疑问,越过刀锋,一路寻找答案。

《刀锋》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四个方面分析它带来的价值


一、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与作者经历分析小说《刀锋》出版的价值意义。

1.社会背景。《刀锋》写作于1944年,书中人物所处时间是一战之后二战之前,在经历了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整个欧洲处于一种大萧条时期,经济衰退,人民饱受煎熬。

2.文化背景。一战和经济危机给西方的文化造成了空前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没落,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泛滥,精神世界出现危机,文化没落,精神生活显得更加空虚。

3.作者经历。《刀锋》是毛姆唯一一本以自己真名为叙事者的小说,书中情节与毛姆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他生平到处游历,曾远赴印度了解东方文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印度圣哲的一句“沉默也是一种对话”深深打动。在印度的经历为他创作《刀锋》提供了灵感,积累了素材。

《刀锋》的主人公几经周折,辗转反侧,最终在印度获得了内心的平静,找到通向幸福的道路,为饱受煎熬的读者平复内心的躁动和彷徨,为他们空虚的精神生活和萧条的物质生活及时补充了精神食粮,弥补了精神文化的不足。

《刀锋》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四个方面分析它带来的价值


二、主要人物及价值取向比较:功利物质只是短暂的快乐,获取幸福之道在于精神上的富足。

1.拉里。拉里在空军服役完,正直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时期。他有美丽的未婚妻伊莎贝尔,有亲友为他提供满意的工作。结婚生子,发财致富,前途一片光明,实现美好的人生蓝图指日可待。然而,拉里的选择出乎意料,他同伊莎贝尔解除了婚约,放弃了大好的工作机会,独自一人在欧洲游历。

原来,他的选择与飞行经历有关:他的战友为救他而死,使他受到强烈的震撼,死亡使拉里对生命有了独特体验,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超越,开始省思生命的意义:“我想确定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邪恶存在,也想知道我的灵魂是不是不死。”

带着这种疑问,他抛下亲友,来到巴黎,一路自我充实,学习各种语言,阅读各类哲学书籍,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在对西方宗教哲理感到彻底失望后,他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

2.艾略特。艾略特是伊莎贝尔的舅舅,他聪明狡猾,用尽各种手段钻入上流社会,靠权谋、手腕讨得上流社会体面人士欢心而站稳脚跟。他从不放过任何商业机会,他靠向上流社会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推销古董名画而暴发起来。他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煞费苦心,把精力花在了虚荣的体面排场、精美宴会上,用乐善好施与教会搞好关系。他成功躲过了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从中大赚一笔。

在他名利双收、得意非凡之时,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他被受他提携,更圆滑、更势利的美国青年保罗·巴顿排挤,贵妇爱德娜痛恨艾略特散布流言蜚语,故意不邀请他出席豪华家宴,使艾略特痛苦不堪,直到临终之前都耿耿于怀。

3.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两种价值。

拉里追求自由主义和精神生活,一生都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最终获得幸福之道,内心回归平静,精神得到救赎富。反观艾略特,他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一生执迷于物质生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虽是一时的社交名流,最终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如果说拉里是经东方文化启迪而开化的明白人,艾略特则是终身执迷不悟的可怜虫。两种价值取向,两种结局,格格不入。拉里顿悟生命的意义,精神世界富足,生活幸福;艾略特被名利套上枷锁,带着遗憾离去,一切功利物质化为浮云,更突出精神文化的空虚。

《刀锋》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四个方面分析它带来的价值


三、《刀锋》的主题价值:赤裸裸的现实撕破了面纱,价值冲突给人以警醒。

1.面纱下的众生相:社会现实唤醒了梦幻中的人。

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拉里已如他所愿,淹没于喧嚣激荡的人海,其中有众多矛盾与利益纠葛,有人迷失于失序的世界,有人坚信善良,有人外表笃定,有人内心彷徨,有人慈悲为怀,有人不知变通,有人轻信他人,有人防卫心重,有人恶劣,也有人慷慨,凡此种种构成了美国众生相。”

这些众生相,不仅是美国,在欧洲这个古老文明下,普遍存在。

一战和经济危机,赤裸裸的现实撕破了披在欧洲民众身上的一道面纱,它冲击了传统文明,渐渐唤醒了自我满足、自我沉浸中的众生,打碎了人们曾经以为是真实的一切,使人们从梦幻中醒来,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观念不再符合社会的潮流,开始反思到底真与假、善与恶之间有没有距离。

面纱撕开后,众生相的本质暴露无遗,毛姆以拉里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强调了在心灵之中首先是摈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观念和意识,为面纱之下的西方众生相寻求救赎之道:丰富精神世界,还心灵以平静,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救赎的境界。这是《刀锋》带来的价值之一。

2.价值选择:欧洲文明、东方文明与美国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突。

《刀锋》以拉里、艾略特、格雷等人物经历,游刃有余地将欧洲古老文明、东方印度文明和美国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艾略特代表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傲慢的欧洲古老文明,拉里代表的是以救赎渡人为己任的、神秘的东方文明,格雷代表的则是是以急功近利、物质为上的美国资本主义价值观,三个人物的价值取向,代表着三种价值相互间冲突。

实质上,一战后,美国日渐强大,急功近利、发财致富的价值观念成为美国民众的主流价值追求。这种急功近利的发财梦,在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一夜之间彻底颠覆:财富才一夜之间化为泡沫。

欧洲各国势力被削弱,所持有的古老文明的优越感受到巨大的冲击,以自我为中心的主流价值渐渐成为了民众的枷锁,无法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出现空前的空虚。

东方文化和印度教中,蕴含着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追求自我完善的价值取向,强调精神生活,突出人的精神纬度,追求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至高境界。

在美国人民发财梦破碎、欧洲人民文化没落下,急需要一种治愈良方:在三种文明的冲突下,拉里领会东方文化价值观的要义,为西方民众寻求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和精神出路。

《刀锋》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四个方面分析它带来的价值


四、《刀锋》对探索人生的意义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1.人生的意义: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在毛姆的作品里,不管是《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还是《刀锋》,都离不开对人生的意义这个主题的探索。

毛姆曾说:人生就像一条波斯地毯,毫无意义。他又说道:生命中的每首插曲都使复杂的图案更加精密,当日子终了那天,我们会因这幅图案的完美而欣慰不已。

《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倾其所有,最终画出了一幅惊世之作,但用一把火将毕生心血化为灰烬。斯特里克兰追求的不是绘画的成果,而在于绘画的过程,他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得到满足,自我实现中实现了涅槃。

《刀锋》里,拉里顿悟了生命的意义后,回到了美国,沉浸在人海中,在自己的精神圣地里,过着普通的生活,忠于自己,满足于自己的选择。他最大的收获在于精神生活,实现了自我救赎,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禹禹独行,这就是他人生的意义。

胡适先生曾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当一个人知道了生命没有意义,反而使人鼓足勇气、大胆面对生活。追求的过程中,卸下枷锁,尽情追逐,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实现自我救赎,将生命中的出生、结婚、生子、工作、生活等编制成最简单的形状。这些图案,则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2.自我救赎之道:如何实现自我救赎,获得幸福之路。

《刀锋》的人物结局,无不如愿以偿:艾略特成为社交名流;伊莎贝尔凭着巨额财产,活跃于上流文化圈;格雷有了轻松赚钱的稳定工作,前途光明;苏姗·鲁维耶的生活无虞;苏菲求得一死;拉里获得幸福之道。

他们的结局,无可厚非,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众生相吗?无论是追求金钱、名誉、物质和地位,还是选择诗与远方,抑或是了却生命,各自选择,各行其是,在通往各自的幸福之道。只不过,这些幸福,有些人是短暂的,空虚的;有些人则是持久的,饱满的。

《刀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得救之道:心灵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精神生活富足。

有些人,用尽毕生精力,跨越锋利的剃刀,选择诗和远方,寻求幸福之道;有些人,带着面纱,活成了众生相,陷入“六便士”中,满足于生活的苟且,享受短暂的欢愉。

在自我救赎之道上,是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是义无反顾追求理想还是追逐现实生活?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只可惜,多少人曾抬头胆怯地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在救赎之路上,我们哪怕无法达到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无我”境界,哪怕成为了岁月里的奴,也能为自己的内心开辟一片净土,种植个性,追求自由,不失本心,活出自我,在平凡中活出充实,在现实中与月亮作伴。

《刀锋》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从四个方面分析它带来的价值


总结

不管是《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还是《刀锋》

中的拉里,他们虽不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一个人,但他们放下一切,努力追求理想,探索生命意义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一次精神洗礼,让我们在物质枷锁之下,开启一次精神旅行,享受在自我精神世界中的自由和欢愉,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诗意和远方情怀。

歌曲《平凡之路》中有一句歌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才是现实最真实的状态,才是最真实的自己。人生兜兜转转,在平凡中寻找答案,在平凡中活出自我,才是最终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